影响大班集体教学活动有效性的实践研究

2014-10-21 19:53赵青
学校教育研究 2014年23期
关键词:大班班集体预设

赵青

如何让大班集体教学活动更加有效的进行,是困扰着很多大班教师的一个问题,针对大班幼儿独特的年龄特点,在对大班幼儿开展了一年的集体教学活动、案例分析,同时加上跟我园大班教师一起深入的探讨了这个大家都普遍感兴趣的问题后,在短短的一年时间内,纵观我园四个大班平行班的发展,以及小班、中班相比较的实践研究,发现作为大班教师,想让大班的孩子真正的体会到集体教学的有效,真正的符合幼儿的习惯和认知等各方面的发展需求,是需要很多方面的配和以及研究的。

首先,作为大班的幼儿,已经初步具备了自我意识和主观想法,对于他们来说,一个集体教学是否真实有效,是可以通过自己的判断来分析的,于是,影响大班集体教学活动有效性的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教学活动的趣味性。大班的孩子,已经不会像小班中班的孩子那样,老师说什么就是什么,老师想给予幼儿什么知识幼儿就能通过很多途径得到,大班的孩子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这个活动是否真的让他们产生学习的兴趣,变的尤为重要。只有当一个活动真正的好玩儿,可以让幼儿融进去,主观上愿意去学、愿意跟着老师的思路慢慢的成为活动的主角,他才能真正的感受到活动带来的帮助和活动的有趣。

其实,在让幼儿充分的对这个活动有所兴趣之后,第一步得到体现以后,接下来就是老师在进行活动时的教学方法了,如果是小班中班的教学方法是以玩儿为主,穿插于教学的话,我觉得,大班的教学方法,特别是第二学期后,应该让幼儿有“学习”的意识了,让幼儿知道我们并不是在玩耍,而是正经的学习本领,这一点的养成,能够培养幼儿的学习习惯以及有利于幼小衔接的顺利进行。于是,在教学方法上,可以适当的加入一些比较严谨的方法,或者更多让幼儿参与的教学方法,区别于游戏及个别化学习,有别于小班、中班。老师更应该是一种引导者的身份,培养幼儿的是一种学习习惯,让幼儿自主的发现和学习。比如,在进行数学活动时,可以利用“引导发现法”,让幼儿有自主发现的能力,通过老师少许的引导和少量的提示,让幼儿有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兴趣,提高他的成就感。

如果说教学方法是在活动开始前就可以有所准备的一个因素的话,那么,活动现场的有效提问及回答,考验的就是一个老师的随机能力了,而这往往也是影响大班集体教学活动有效性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大班的孩子,在进行集体教学活动中,他们的回答或者提问,往往会给老师很大的挑战,也许小班孩子的提问会天马行空,会让你摸不着头脑,但是你却可以同时用天马行空的回答让他有满意,并且他们很容易得到满足,而大班的孩子却不同,他们的回答或者提问,是有逻辑性的、有迹可循的,他们不会偏离中心很远,但有时也答不到点上,他们需要的回答或者他们想听的提问,是比较“高级”的。

针对这一现实,我也通过一个《小威向前冲》的案例,通过分析名师在进行集体教学活动时的提问与回答,看看到底如何让提问及回答让整个教学活动变得有效起来。在案例分析的现场,大家讨论到,有些教师不了解本班幼儿知识水平,不了解幼儿回答问题的能力等。在教学中出现教师与幼儿配合不好的现象,准备不够充分的提问。一些教师在备课或教学过程中,由于问题的提出没有充分的考虑和思索或不能查找更多的资料,常常被孩子们的回答、反问弄得十分尴尬,不得已用“先坐下”“下课教师再回答你”“长大就会了”等来敷衍了事,使孩子在一堂课中经常有许许多多的不满足,调动不了积极性,不会引导和控制的提问。

教学中常出现这样的情况:一是幼儿回答问题积极性很高,不让说也说;一是幼儿不会回答问题的方法,不会思考问题的方法,老师提出问题幼儿乱说,课堂活而乱。出现以上两种情况有些教师不知所措,使下一个环节的教学无法进行。偏离活动中心,要幼儿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又提出其它的问题或不着活动边际的问题导致孩子不知道哪些是重点,使孩子的思維离开了中心,提问存在不平等状态等的问题,有时我们确实应该反思。所以说,一个活动是否有效,跟老师教学现场随机的提问及回答有着至关的影响,这些是可以预设的,但却是不能照搬的,因为你不知道在你进行活动的过程中,究竟会发生什么,孩子总是难以预设的。我们能预设教案、预设提问,甚至预设结果,但我们永远预设不了孩子。

说到预设,又要回到整个活动的开头,也是最后。当我们检验这个活动是否有效的时候,往往会看孩子的表现,孩子接受这个活动的程度,也就是孩子的接受能力,这个是我今天要讲的最后一个关于影响大班集体教学活动有效性的因素——孩子的接受力。这个问题是很难界定的,因为对于任何一个独立的个体来说都有其个体差异性,各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所表现出来的反应都是不一样的,他所接受的这个活动的程度也是不可能一致的,这也是大班集体教学活动的独特性之一。一个活动影响任何一个孩子的方面都可能是不一样的,也许有的孩子当下并没有什么好的表现或者帮助,但也许就是老师在活动中的某一句话或某一个动作会影响他也说不定,而这个孩子的接受能力在活动进行之前又是需要考虑的一个方面。我们在设计活动之前,孩子的接受能力是我们的预设之一,到底这个活动最后大部分的孩子能不能接受,能不能掌握,这影响着这个活动的有效性。毕竟,这个有效性的检验方式就是孩子的接受力。但同时这又是不能预设的,因为孩子是不能预设的,也许矛盾,但它真是存在,影响着集体教学的有效性。

说了这么多,我想,要真正的把一个大班集体教学活动进行的有效还是需要考虑其他很多的因素,有一些是我们平时一直在说的、探讨的,还有很多是我们还没有深入去了解的。但是不管怎么样,还是会继续把这个问题好好的研究下去,尽量的找出其中的一些能够让老师们把握好集体教学活动有效性的好的方法,慢慢的使自己的教学之路成熟起来,有效起来。评判一位好老师,从集体教学活动开始!

猜你喜欢
大班班集体预设
认知风格与大班幼儿阅读理解能力的关系研究
大班幼儿阅读兴趣调查与培养——以福建幼高专附属第二幼儿园大班年段为例
区域与集体教学融合视域下的数学活动——以大班数学活动《他是谁》为例
幼儿园本土民间艺术教育实践探究——以大班艺术活动《家乡的糖塔》为例
人心齐,泰山移
中等职业学校班集体建设的策略研究
一课三磨:浅谈化学课堂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
论德语网络新闻标题中的预设触发语
一道中考试题解答的预设与生成
温暖的班集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