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教师是在不断反思中炼成的

2014-10-21 19:53栗志英
学校教育研究 2014年23期
关键词:偶发事件记下过程

栗志英

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能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则可能成为名师。”经常对自身教育行为进行反思,教中学,学中教,是教师从“经验型教师”走向“反思型教师”,实现自身专业成长的必由之路。可以这样说:“没有反思就没有突破和发展”。所以,写教学反思是语文教师自身进步的起点。

我们将教学过程中引起教学共振效应的做法;课堂教学中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层次清楚、条理分明的板书;某些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应用的过程;教育学、心理学中一些基本原理使用的感触;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等,详细得当地记录下来,供以后教学时参考使用,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完善、推陈出新。作为语文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敏锐地提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对之展开调查研究,不断地在自我反思与磨砺中提升自我、发展自己,成为一名出色的语文老师。

第一,写自己成功的经验:指及时记下好的教学方法、课堂结构、手段措施等。

教师在教学之前会对教材的处理和教学过程的设计等方面花费大量的心思,作好充分的准备,但在课堂上,随着教学过程的展开和不断深入,师生互动引起情感的交融与共鸣,往往会突发奇想,这时运用突如其来的想法或灵感,创造出与你预先的教学设计完全不同的教学策略,收到意想不到的成功。若不及时捕捉,便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令人遗憾。如果将这些成功的经验及时记录下来,就像拿一颗颗散落的珍珠,融入自己的感受、思考,将它们串连起来,制成一条极其珍贵的项链。而写教学反思,正是提高教学水平、增强教学能力、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的有效途径。

记得在教《背影》时,我先让学生自主探讨课文,然后让学生分别说出自己对课文的解读,希望学生能够通过自主探究,解读出作者在一幅看似平淡的生活画面中所表达的对亲情刻骨铭心的体会和理解。然而,这堂课并没有取得意想中的效果。课后我陷入了沉思,就有关自己与父母这一问题和同学进行了交流,原来很少有人真正思考过这一点。这样看来,文学家与普通人的不同,就在于他们对人生、对生活有更敏锐的感受、更深刻的思考。而我们语文教师要引导的,正是学习作家的这一点:用心去捕捉生活,用心去思考人生。通过这一课的教学,我深深认识到,只有善于引导学生体验生活,思考自我,才能使学生真正自主鉴赏出教材中一篇篇精品和经典的魅力。

第二,写自己的教学缺憾:指及时总结失败的教训。

“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而科学、有效的教学诊断可以帮助我们减少遗憾。我们不妨从教学问题的研究入手,挖掘隐藏在其背后的教学理念方面的种种问题。我们要收集各种教学“病历”,对它们进行系统的回顾、梳理,找出典型“病历”,并对“病理”进行分析,重点讨论影响教学有效性的各种教学观念,最后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第三,写教学中偶发事件的处理:指及时记下偶发事件应变处理的案例。

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的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突然而至,若不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便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令人遗憾。

课后,我进行了反思,深深地认识到:现代语文教育需要老师具备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但是人无完人,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拥有所有知識,或多或少地存在一定的知识不足。作为一名教师应本着严谨的教学态度,培养学生的能力,开发学生的智力,特别要着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当教师遇到不理解的问题,问问学生,求得学生的帮助,体现了对学生和尊重,这样也有利于打开学生思维之门。

第四,写学生的新见解新思路:指及时记下学生独到的思路和见解,或者记下学生有价值的疑问及产生问题的根源。

语文课堂教学过程就其自身而言,就是师生心灵的共同交流与沟通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常有这样的情况出现:有时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独到的见解或新奇的问题,迸发出思维的火花,给课堂增添异彩;有时对问题的分析理解,甚至优于教师预先设想的方案。对教师来说,这是教学相长的机会,要采撷学生思维的“火花”,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更能够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因此,将其记录下来,可以成为今后丰富的教学经验。

课后,我进行了反思并把学生的新想法、新见解做了记录,更深刻地认识到:语文课堂,要充分尊重所有人的意见很不容易,作为老师,不能用自己的思维去代替学生,不能让学生跟着自己的思路走,要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育思想,重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第五,写同事间交流的心得:教师间充分的对话交流,无论对群体的发展还是对个体的成长都是十分有益的。

当然,课后的反思也不仅仅限于一节课后,更包含教学生涯中的反思。语文教学十多年来,我一直在思考这样的问题:为什么学生喜欢看书却不喜欢语文课?请闭上眼睛想想:阅读教学,许多时候都是教师对文本的解读代替学生对文本的解读;作文课整个就是用一种模式写作,一事一议,由生活中的具体事件写起,然后得出人生哲理;就连口语交际也是标准答案。这样的课怎会得到学生喜欢呢?所以我认为,我们的语文教学,只有做到“目中有人,心中有爱,口能点火,笔能生花”,用我们先进的教育理念去激发学生的潜能,用我们语文的热情去打动学生,这样的语文课才不愧是语文课。

总之,我们写教学反思,贵在及时、贵在坚持、贵在执着地追求。一有所得,及时记下;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以写促思,以思促教,要把“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融入自己的教学过程,并对自己成功经验进行总结整理。长期坚持有针对性的反思,就会避免人云亦云,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就会得到不断提升,自己对教学就会具有独特的见解,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体系。

猜你喜欢
偶发事件记下过程
童年不同样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处理课堂偶发事件的方法及思考
例题拓展 提升能力
圆满的过程
妥善处理课堂偶发事件,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效率
体育教学中偶发事件的处理策略与思考
如何巧妙化解美术教学中的偶发事件
如何写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