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2014-10-21 19:53王成林
学校教育研究 2014年23期
关键词:动手数学知识小学生

王成林

“手是意识的伟大培育者,又是智慧的创造者。”在漫长的岁月里,劳动创造了手,手的发展又创造了人的大脑。人手脑并用,才得以从事其他任何动物无法进行的复杂的工作。《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组织学生在实践操作中探究发现规律,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从感性到理性,从实践到认识,引导学生积极动脑、抽象、概括、分析、推理,这不仅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而且可以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一、培养小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原因

心理学研究认为,在数学教学中让儿童动手操作,是符合儿童思维认识过程的,即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逐步过渡的发展过程。另外教育学研究认为,在数学教学中让儿童动手操作学具或通过折折画画等动手的活动,可以帮助儿童获得直接感性认识,再经过手脑并用,便可建立起清晰鲜明的表象,进而培养儿童抽象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生理学研究认为,人的大脑结构功能,在于不同脑区域能动地联系起来的功能系统的协调活动。如果片面地利用某个大脑半球,会使另一个半球受到抑制,当驱动抽象思维活动的左半球负担过重,而驱动抽象思维活动在右半球却负担不足时,就会造成思维缺乏,神经过渡紧张,人的个性的和谐发展,将会受到损害。而在数学教学中,让儿童动手操作,是有利于大脑功能系统协调活动的。

二、培养动手操作能力的意义

(一)动手操作有利于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由于小学生的心理特征是好奇、好动,其思维往往离不开具体的形象思维,而数学知识大多都比较抽象,他们学习起来容易感到枯燥、乏味。因此,在教学时,教师要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引导学生通过操作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自主参与兴趣盎然的操作中,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变为活生生的动作,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二)动手操作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教学中,让学生多动手,亲身实践,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全面理解,同时也能开发学生智力,让他们积极地动手、动脑、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在数学课中,教师要提供尽可能多的创造机遇,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操作能力得到锻炼与提高。

(三)动手操作有利于让小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动手操作是小学生实践的主要形式之一,学生学习数学只有通过自身操作活动和主动参与,才可能是有效的。在数学教学中适当引导学生动手操作,使学生多种感官参与知识的认识活动,使学生在具有丰富感知的基础上建立正确的概念,有利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而且能有效地培养每个学生主动积极的学习态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训练学生的智能素养,使他们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

三、培养小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方法

数学老师要为学生创设探索舞台,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才能促进其空间观念的发展,感受到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思维,培养能力。因此为了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我探索出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的教学模式。即:数学的“激情引趣→设问引思→动手操作→分层指导→师生交流、反思改进→课内巩固、深化提高”。

(一)激情引趣、设问引思

在课堂教学的起始,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已有的知识基础和最近发展区,为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或要掌握的内容设计“引语”,所设计的“引语”要能激发学生学习达到兴趣和探求的欲望,并能引导学生进行思维定向。所以“兴趣是思维的动力”,当学生对某件事物发生兴趣时,注意力就集中,求知欲就旺盛,思维就敏捷灵活。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造愉悦的教学情境,使学生愉快、轻松、积极、主动地尝试操作。

(二)动手操作、分层指导

在教学新内容时,要让学生去看一看、想一想、动一动,在这一过程中去发现事物间的关系,去理解知识形成的过程。即使这种发现、猜想是微不足道的、肤浅的,甚至是不对的,但是这对小学生来说却充满了兴趣、充满了挑战。因为这样的“做”本身就是新的学习方式的体现,对老师来说也是一种创新。没有这种教法上的创新,没有对学生充满期待、充满信赖的放手,就难有学生创新意识的萌发。知情合一的学习活动是最有效的学习,而引起学生情感体验的基础是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多做一些贴近生活实际的操作,可以促进学生体验、理解数学知识,既提高了学习兴趣,又锻炼了思维、还培养了实践能力。

(三)师生交流、反思改进

在学生自主探求的基础上,展示、交流不同学习水平和思维方式的学生的探求思路和方法。教师要尊重学生探求的过程和成果。让学生进行充分的展示,组织学生进行比较、评判,引导学生对自己(或小组)的方法与结果进行反思和评议,从而得到整体优化。

(四)课内巩固、深化提高

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如果能让学生多进行动手进行实践操作,让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可以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知识,并可鼓励学生求异创新,可以进一步开拓学生思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从而使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四、结论

实践证明:让学生动手操作参与掌握的知识牢固得多,动手操作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发展学生的数学潜能。学生学习的热情高涨,并对所学的知识记得住、记得牢、会运用。尤其学生在课堂上实践中通过自己的观察、操作、想象、模拟、描述、分析、判断、推理等活动,感知、体验空间与图形的现实意义,利用触觉、视觉、听觉等的协同活动,展示丰富多彩的动手操作的世界,促进学生心理过程的内化,从而掌握图形特征,获得空间与图形的基础知识,从而更好的学习数学知识。对学生的概念形成、规律的发现算理的理解、知识的巩固、思维的发展、教学价值观的形成,以及情感态度的发展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总之,立足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等实践活动中既培养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又通過交流、讨论、合作等学习方式,促进了非智力因素的发展。

猜你喜欢
动手数学知识小学生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数学知识在于应用
动手动脑DIY蚕宝宝
我是小学生
动手动脑多快乐
从生活中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