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让数学在思考中闪耀光芒

2014-10-21 19:53梁桂娟
学校教育研究 2014年23期
关键词:苹果树桃树题意

梁桂娟

“解决问题”是新课程中数学学习的重要内容,解决问题最重要的是解决问题的策略,“问题解决”是数学教育的核心。然而问题解决的关键是从实际问题中获取有用的信息,能够抽象出数学问题,也就是分析数量关系,这也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必须经历的第一个转化。

但如何使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得到落实,是一个值得所有教师思考和研究的问题。作为一线教师,从我的教学实践简单谈一下自己的见解。

现在我所任教的是人版小学六年级上册,在解决实际应用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孩子们对于计算方面能力较强,掌握了计算方法再加上适当的训练,很快就能掌握,然而对于实际应用题却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文字表述的应用题,有的学生看不懂; 两步应用题学生找不着思路;综合列式学生困难大;两极分化严重等问题。

学生能否正确地分析、解决实际应用题,关键是要重视逻辑思维能力和方法的培养。在平日的教学中,我有意识的尝试了一些自己的办法。

一、注重探索的过程,让学生获得亲身体验,形成思维表象

注重引导学生学会寻找应用题的条件与问题,并形成努力探求由已知条件到问题解决的途径的意识和毅力。

在教学应用题时,要引导学生全面、深入理解题意,会判断分析出“条件”与“问题”,这是解答应用题的基础。全面深入的理解题意即了解题目的条件和问题;了解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之间的关系;要思索解题途径。培养学生全面理解、判断题意的能力还可以要求他们用应用题中的已知条件和数量关系,通过再造想象,把题意转化为图形,借助图形用想象和感知活动来支持抽象的思维活动。

二、在授课的过程中,注重思想方法的渗透,注重小组探讨,启发引导

在分数除法的教学中曾有一道这样的题目:文艺兴趣小组做了8个蝴蝶结,完成本组计划的,问文艺兴趣小组计划做多少个蝴蝶结?

提出这个问题的之后,我先分小组内讨论应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学生气氛开始热烈,看得出孩子们都在积极的思考,教师细心的听取每个小组的意见并给出指导性的建议、作出评价。让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对比,亲自感受它们之间的差异,分析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区别,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把学生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

三、在进一步的练习中不断思考总结,让学生体会到解决应用题的关键是找准数量关系

在这个教学环节里,教师要鼓励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思考讨论,寻找问题中所隐含的数量关系,强调对问题实际意义和数学意义的真正理解。 学生所采用的策略,都反映出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和所作出的努力。只要解题过程及答案具有合理性,就值得肯定。通过解决问题的教学,使学生能够获得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丰富的经验有利于学生理解数学,加深对数学知识、思想方法的本质理解。

在探究中加深对应用题数量关系及解法的理解,提高能力,为学生进入更深层次的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为此在练习中我设計了一道这样的题目。

第一,在一个果园里有桃树56棵,苹果树的棵数是桃树的,问苹果树有多少棵?

第二,在一个果园里有桃树56棵,桃树的棵数是苹果树的,问苹果树有多少棵?

第三,在一个果园里有桃树56棵,是苹果树的,问苹果树有多少棵?

为使学生巩固对数量关系分析能力,在不作说明的情况下省略题中的一个已知条件,让学生发现问题,根据问题补充条件。

如园里有桃树和苹果树,桃树的棵数是苹果树的,问苹果树有多少棵?

猜你喜欢
苹果树桃树题意
抬水
一颗孤单的苹果树
小桃树的朋友
三角、数列基础训练A卷参考答案
一道课本习题的变式探究
桃树的“吱吱呀呀”歌
桃树醒了
苹果树
“苹果树”大狼
一道中考题的五种解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