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采用多种途径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

2014-10-21 19:53刘学红
学校教育研究 2014年23期
关键词:写作能力习作创作

刘学红

语文教学中,难在作文。这是令不少语文界同仁深感头痛的难题。现在很多学生也对作文有一种畏惧、厌烦的心理,特别是刚开始接触作文不久的中高年级学生,认为作文是一项高难度的思维创造,认为没有什么可以写的,不知该怎样写。对此,教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要从各方面入手,采用多种途径,消除学生对作文的畏惧感,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写作源于生活,取之于生活

不少成名文豪均认为:文学离不开生活。学生作文也是如此,如果脱离了生活实际,这样的作文将会变得满篇废话。在对课文的教学中,教给学生作者所使用的方法。让学生养成观察生活的良好习惯,鼓励学生用自己的眼去观察、以自己的心去理解、感受生活,努力去发现我们那五彩缤纷的生活,去写真人真事,抒发真情实感。这样,学生的作文将不脱离实际,不再是一堆废话。

小学现行课程安排一周仅有两堂习作课。于是小学传统的一篇作文教学往往是分两课时完成。要求学生在八十分钟内于教室完成,指导拟稿,修改、誊写。似乎学生习作所需的信息全部贮存于大脑之中,习作时只要提取后稍作加工即可,这显然是不现实的。从这个角度看责任不在学生,而在于教师,是我们教师使学生远离了丰富多彩的习作源泉——生活。因此我们习作教学首先打破“一篇习作教学就是两课时的习作教学”这沿袭了几十年的做法,而让我们的习作时空飞出课堂,走进学生的生活。因此我们习作指导首先要做到“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

二、迁移运用,精明模仿

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读多了,才能“破万卷”;书读得多,知识才淹博,才能博古通今,写起文章来才能左右逢源,才“如有神”助。但仅仅靠多读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迁移运用,因此强调学生对所读之书还要进行熟读精思,融会贯通,积累材料,让它成为自己写作的“源头活水”,学会迁移,并运用到作文中去。

模仿是人类学习、掌握技能的重要方法之一,而对于许多学生来说,模仿是他们驾轻就熟的。模仿的特点在于针对性强,有法可循,结合学生的特点,让学生进行适当的模仿,既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又能收到了明显的效果。我记得自己在读小学时,每一单元都有一篇习作例文,而我曾在担任小学六年级语文科教学时,班上的一位学生仿照《鸟的天堂》一文写过一篇《蜜蜂的天堂》。借照学校的槐花引来成群的蜜蜂为材,一气呵成,写得十分成功,得到我的好评并作为范文在班上朗读。因此,在每一单元的课文教学中,给学生定一篇习作例文,给学生一个习作的模式。在提倡模仿的同时,告诉学生模仿与抄袭的本质区别。另外,在写作文之前,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选材、构思,在小组内说一说,力求做到说清楚。在说的过程中将口语更改为书面语,并在下笔时力求按照所说的去写,从而提高学生书面语言的表达能力,做到语句通顺,条例清楚。

因此,我认为可积极提倡模仿和借鉴范文,培养好文风。即使刚模仿时比较机械,也可适当加以肯定。历史上许多文学家也曾模仿古人写作,成为一代风范,如王勃的名句“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就是从庾信的“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脱化来的。再如,左丘明的《左传》善于用对话叙事写人,司马迁的《史记》善用语言、动作表现人物性格,这些手法都为后世的散文家、小说家、戏剧家所模仿。模仿是创新的一步,但不能一味地模仿,开始求“与古人合”,接着“与古人神似”,其后必须“与古人离”,所以我们必须强调模仿时还要加以创新,使文章具有自己独特的风格。

三、抓住灵感,积极创作

灵感就是思维的触发。王梓坤教授有一段生动的解释:“长时间思考一个问题,大脑中便会建立起许多暂时的联系,架起许多临时的‘电线,把所有有关信息保存着、联系着;同时大脑还把过去有关的全部知识紧急动员起来,使思维处于一触即发的关头。一旦得到启发,就像打开电钮一样,全部线路突然贯通,立即大放光明,问题马上解决。”由此可见,灵感是长期积累的结果,没有原来的许多“信息”,没有原来架起的许多临时“电线”,是不可能产生灵感的。要写好一篇文章,就必须做好前面的两步,使写作的灵感有机会“诞生”。灵感并不神秘,但灵感的产生稍纵即逝。因此,我常教育学生一旦产生了灵感就要抓紧时间捕捉住它,把它写下来,从而使得灵感的生命得以延续。

四、学会自己修改,提高作文水平

每一篇作文写好后,我并没有马上让学生誊写在作文本上,而是这样鼓励学生:“习作写好了,请你自己认真读两遍,看看有没有用得不恰当的词语和不通顺的句子,找出写错的字,都把它们改正过来。”让学生自己先修改后,再让他们以小组的形势相互进行修改,在给自己或别人修改的基础上逐渐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让学生的写作兴趣得到增强。

五、展示才華,满足学生的自豪感

俗话说:“乐此不彼”,要学好一种东西,兴趣是至关重要的。它是获得知识进行创造性创作的一种自觉动机,是鼓舞和推动学生创作的内在动力,也是提高写作水平的重要途径。因此,在作文教学中,必须鼓励学生创作,培养他们创作的兴趣,而展示才华是激发学生创作的一个好办法。在平时作文中,如有佳作,教师可以挑选出来,或在室外小展台上展示,或向杂志报社推荐,也可以通过网络,发到有关网站,推荐发表、刊登。那些经常被教师、同学大力褒奖,又被推荐发表的学生,就会产生一定的成功感、自豪感和荣誉感,会更有信心,争取继续写出佳作,并积极投稿。而一时还没有习作发表的学生,通过积极、主动的练笔,作文水平也有了明显的提高。这样以点带面,让学生感受到作文的份量,大大提高他们创作的积极性,班级里自然而然的形成了一种喜欢作文的氛围。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但我坚信长期持之以恒,一定能培养学生对作文的浓厚兴趣,使学生爱上写作,提高写作能力。

猜你喜欢
写作能力习作创作
Jazz
论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方法的创新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立体化地培育学生的写作能力
习作展示
写日记
创作失败
关于《翔》的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