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教学如何渗透审美素质教育

2014-10-21 19:53符玲
学校教育研究 2014年23期
关键词:启德美的素质教育

符玲

审美素质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培养目标。它的培养贯穿于各门课程、各个教学环节,而语文与审美素质教育有直接的广泛的联系,具有有利的培养条件和优势。语文课程标准明确地提出了“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的要求。

语文教学如何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去感知美,理解美,创造美?下表是笔者教授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时所作的尝试。

课中,议辩“人生如梦”; 课后,择一角度写赏析短评。

让学生从中挖掘其隐藏的思想底蕴进行综合能力特别是“创”能力的训练

利用学科特点对学生进行审美素质教育,以美启德,以美激智,寓教于乐,其教法可收其事半功倍之效。要想达此境界,教师先要吃透教材,从宏观上把握整个语文知识系统和审美教育要点的分布,再对每篇课文及每个课时的审美内容和审美方法做微观上的处理,上表乃试图让两者巧妙结合所作的安排。付诸实施,功效有四。

第一,设境诱情,感知美。审美主体只有通过感觉,把握审美对象的感性外貌,才能对对象产生审美感受。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通过各种教学手段,运用各种教学媒体,如凭借视听工具提供有关的音乐形象和图画形象,营造一种与课文内在思想相关联的情感氛围,使学生的思维在笼罩美感的情境中自由驰骋,以至如扪其形、如闻其声、如嗅其味之佳境,感悟文章所蕴含的思想美、形象美和语言的艺术美。

第二,读文激思,激发美。在感知美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随文发思,更能激发学生感受文章的情感美、音质美。因为有感情地朗读、吟诵课文,可以激起学生心理上的快感和美的联想,并同作者或文章中的人物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随着文章的感情起伏跌宕,可促之再造想象。此外,品读精美词句、文辞,可使學生体会到祖国语言文字的博大精深,精妙绝伦,即激发热爱之情,还能因势利导培养他们正确地创造性地运用祖国语言的兴趣和能力。

第三,析要悟神,理解美。美有不同的层次,仅让学生感知外在美是不够的,只有深刻了解了事物的本质内核,才能真正获得审美快感,情感愉悦,进而把握这种美感,创造出美。要引导学生达此佳境,教者要在关键处,层层启发,披文入境;在疑难处,启疑导思,化难为易,直透腠理。品词析句、议要释疑的做法,能让学生深刻领会所表达的丰富内涵,理会思想美,见微知著,于平淡处品出“绚丽”,于无声处听“惊雷”。

第四,启德训能,创造美。课堂上创造出审美情景,实质是引导学生学习古今中外优秀作品的语言,借鉴前人创造“美”的经验、“美”的规律、“美”的表现方法等,形成读、写、听、说能力,能运用文学形式来再现美、创造美,促使他们发展人性中的真善美,抑制和摈弃人性中的假丑恶,以美的仪表,美的言语,美的行动和美的人格来规范自己日常行为,朝着“会做人,会求知,会劳动,会生活,会健康,会审美”的方向全面协调的发展。

总之,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机渗透审美素质教育,宗旨是让学生在美的熏陶中学知识、求发展、明人生,以全面完成教书育人的根本任务,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

猜你喜欢
启德美的素质教育
不忘初心,落实素质教育
在素质教育中树立文化自信
打破平衡
浅析我国的素质教育政策
启德教育发布《启德2018英国留学报告》
美的校 美的人
香港启德发展区启新道落成通车
这美的朋友 这美的如画
启美、启智、启德、启信
七年级(下)Units1-2知识要点精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