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错例 且教且珍惜

2014-10-21 19:53魏晓敏
学校教育研究 2014年23期

魏晓敏

从心理学、教育学的角度分析:在任何一种学习的学习过程中,由于学生受生理、心理特征及認知水平的限制,错误是难免的。所谓“吃一堑,长一智”,于是有“失败乃是成功之母”之说。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是有前提的。对于错误的原因,如果在本质上得不到探查的话,错误只能是错误,而永远得不到纠正。剖析小学生计算失误的成因 我认为有两方面的原因。

教师方面:

一种教师,尽管《新课标》实施好几年,教材都改版几次了,但受传统思维和分数的牵制——“涛声依旧”。所以走进课堂不难发现,课堂教学模式基本上是灌输→接受,学生学习方式基本上是听讲→背诵→练习→再现教师传授的知识。学生完全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状态,教师注重的是如何把知识、结论准确地给学生讲清楚,学生只要全神贯注地听,把教师讲的记下来,考试时准确无误地答在卷子上,就算完成了学习任务。因此,教师对学生的要求是倾听,听成为学生最重要的学习方法。

第二类教师认识到传统的小学计算教学依靠机械重复、大题量的训练,只重视计算的结果,不重视计算法则的形成过程和计算方法的概括的弊端。在新课标的理念指导下,教师们认识到了原有教学模式的局限,大张旗鼓地开展自主学习,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计算教学中过分强调计算方法的多样化,以至于课堂上遍地都是“你是怎么想的”“还有其他不同的算法吗”“你喜欢怎么算就怎么算”。40分钟的课堂教学经常都是你说我说,看似很热闹,其实是好的一部分学生,大部分充当“观众”,课堂上减少了很多必要的练习,在教学过程中重算法轻算理。

学生方面:

其一,缺少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其二,缺少计算后必须检验的内控心理素养。其三,有一定坡度的题目,学生有一部分是题意不能理解,抽象思维或空间想象能力不够,难以理解题意造成列式错误。针对学生各种原因造成的错误,我的方法如下。

一、强化读题意识,养成审题习惯

教师经常引导学生着眼细节,培养审题习惯,丰富表征体验,让“发现问题”更充分,是学生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减少错误的法宝。出示数学问题后,教师的第一个问题应该是:“你可以从题目知道些什么?”慢慢引导学生关注题中的信息和问题。还有教学中要继续强化读题意识,只有会读才能读懂,只有读懂才能理解,理解才会想出正确的解法。低年级学生学习的应用题是基本应用题,解法直接依据四则运算的意义,所以低年级学生学习应用题时,首先要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画出关键词或句,更好的理解题意,选择正确的解法。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

二、培养学生认真书写、打草稿与检查的习惯

小学生感知事物不仔细、不全面,比较笼统、模糊,只能感知客体的个别部分,而且感知的目的性较低,他们一般还不会独立地给自己提出感知任务,即使对于教师提出的任务也不能很好地排除干扰,集中感知事物。这就造成小学生在计算时,由于受到计算题本身的影响,常常会感知不全面,不精细,造成抄错数字或漏写数学等。

针对小学生的这种心理特点,我们应注意重视首次感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是提高他们感知能力的最有效的手段,教学中,为学生提供准确、生动、鲜明的首次感知材料,突出学生容易忽略的部分,加强其刺激强度。在作业批改方面,要尽量挖掘他们的优点,评价从宽;对于他们的不足处,要正面引导。当学生看到自己学习被肯定,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从而不断地培养学习兴趣,更加努力地认真感知学习对象,从而减少因感知错误造成算错的情况。

针对这种情况,我还要求每个学生要有一本草稿簿,打草稿时要求他们书写工整。我们还经常不定时检查学生的草稿簿,表扬书写工整、准确认真的同学,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打草稿的习惯。另外,培养学生认真检查验算的习惯也很重要。要求学生算式后要先核对好再计算,每计算一步要进行检查,以免走弯路,浪费时间。通过统计及对出错原因的分析,引导学生发现几乎都不是计算方法错误,而是由于不认真审题、字迹潦草、不检验等一些不良习惯所造成。这样不仅能促使学生通过自己检查找出错误所在,并引以为戒,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学习精神。建立错题集,指导能力比较强的学生写数学日记都是不错的方法。

三、依托图示,提升表征能力。

五年级初学几何体,要求有空间想象能力,而学生受思维的限制,这就导致学生解答这类题时经常出错。画图教学能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便于学生理解,依托画图,提升表征能力,减少错误概率。

小学生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能力还不强。借助画图,可以把抽象的知识变成形象,因此,当学生遇到有一定思维难度的题目时,教师就要结合实物模型直观演示,借助画图等方法,逐步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思考,发展抽象思维能力,提升思维水平。

总之,要落实“四能教学”,提高效能,探索和实践任重而道远——解决问题教学中,教师既要夯实每次活动的体验过程,让学生能够“深入进去”,自主探寻解决问题的思路;要注重每个学段的经验提炼,让学生能够“超脱出来”,逐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小学生在平时的作业中会出现很多教师意想不到的错误,这些错误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认知发展水平、抽象思维能力还处于较低层面。教师需要善待学生出现的错误,把错误当作研究学生的宝贵教学资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认真剖析原因,总结经验,设计策略,冷静应对,做到因材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