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数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

2014-10-21 19:53徐菁菁
学校教育研究 2014年23期
关键词:荒漠化德育数学

徐菁菁

有句话叫“百年教育,德育为先”,在新的课程标准中也把德育教育放在了十分重要的位置德育工作是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和核心,是塑造学生心灵的奠基工程。其效果是衡量教育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因此,这就要求每一位教师要寻求科学、有效的德育渗透途径和方法,从而提高德育教育的实效性。这是具有深远意义的一種有益尝试。我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既要搞好教学工作,又要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那么怎样才能在数学教育教学中更好的渗透德育教育呢?我认为有下面的一些方法。

一、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体现的人格魅力

德育过程既是说理、训练的过程,也是情感陶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自身的形象和教师体现出来的一种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现代教学论指导下的课堂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课堂上教师要努力创设师生互爱、人格平等、教学民主、生生和谐的情感交融的教学氛围。因为,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基础。民主和谐的课堂环境是发展学生创造性的保障。所以,平时教学时,我关心每一位学生,使学生感到老师既是师表又是可以交心的朋友,让爱充满着整个课堂,学生之间形成了和谐友好、互助、竞争的良好关系。

二、结合教材内容渗透德育

我国是数学的故乡之一,中华民族有光辉灿烂的数学史。小学数学课本中收入了许多生动的素材,教师要结合有关数学内容,介绍我国数学家的杰出成就,介绍现代中国人对数学发展的巨大贡献。例如,我国商代形成的十进制,比西方早2000年;公元3世纪数学家刘徽最早提出了分数除法法则,给出了最小公倍数的严格定义;南北朝数学家祖冲之在世界上首先提出了3.1415926<3.1415927,这项记录保持了近一千年之久,现称为“祖率”。现代特别是解放以来,数学家苏步青、华罗庚和陈景润等对人类数学发展的贡献,都是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的生动教材,以激励学生立志献身祖国建设事业,培养学生刻苦学习的态度。

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用生动的富有教育意义和有说服力的数据和统计材料,让学生了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的幅度,感受祖国发展的时代脉搏,从而激发学生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热情。

增强学生环境保护意识,已学生收集矿泉水瓶为素材展开数学课,让学生体会到环保要从小事做起,从身边的事做起。例题中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在讲解数列应用题时我选讲荒漠化治理问题。例如:资料显示1996年我国荒漠化土地是国土总面积的17.6%。近二十年我国荒漠化土地以2460平方公里/年的速度扩展,若这二十年治理荒漠化土地的面积占前一年荒漠化土地的面积的1%,试问二十年前我国荒漠化土地的面积有多少平方公里?通过习题,教师让学生认识到:如果不加以治理,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要不了多少年就会消失,爱国,就必须热爱环境,保护资源,想办法处理好土地的荒漠化问题。

三、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教育

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中的一种新形式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体中为了完成共通的任务,经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形学习。小组合作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团体意识和集体观念,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正确的竞争意识和能力。有效的评价,能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如“你们小组的办法可真多”“你的想法真不错”“你们小组真是会学习的合作型小组”小组内成员也可以展开自评,总结有益处的经验,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小组内成员也可以共同总结出本组今后的学习方案。每节课评出课堂常规最好的示范组采用积分的形式,积分最多的一个组每位成员可以得到红花贴画。这种学习法共享一个观念:学生们一起学习,既要为别人的学习负责,又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学生在既有利于自己又有利于他人前提下进行学习。在这种情景中,学生会意识到个人目标与小组目标之间是相互依赖关系,只有在小组其他成员都成功的前提下,自己才能取得成功。还可以从小让他们养成严肃看待他人学习成绩的习惯。

四、在数学活动中进行德育教育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德育渗透不能只局限在课堂上,应与课外学习有机结合,我们可以适当开展一些数学活动课和数学主题活动。如设计实践性的数学作业,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中感受数学,认识数学,乐于学数学。如有关统计的数学实践作业:让学生亲自为自己家采购需要买的生活必需品,并统计出一天内所花的钱,一周后根据数据汇成统计表和统计图。然后根据你的统计对比家庭的收入开支,在生活中教会学生节约不乱花钱。这样的实践作业,让学生能通过收集数据、描述数据、分析数据的过程,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的同时感受到数学的价值。

总之,德育教育应贯穿于整个数学教育当中,这不仅符合新课标的要求,也是数学教学实践的需要。我相信只要教师认真钻研、挖掘教材,使德育教育溶于教学过程中,既可提高教学效果,也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成长。

猜你喜欢
荒漠化德育数学
中国已成功遏制荒漠化扩展态势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
高校“德育为先”的理论、实施及评价研究
“荒漠化的成因与防治”教学案例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