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知行合一

2014-10-21 20:02王海利
中学生导报·教学研究 2014年40期
关键词:思想品德教学知行合一思想品德

王海利

摘要:学校思想品德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主要阵地。在新课程标准下,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做到知行合一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对思想品德教学与现实结合的重要性以及教学与实际相结合,提升学生运用能力的具体措施等问题作了详细的分析和系统的阐述。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知行合一

新课程改革强调思想品德教学联系生活的重要性,通过联系生活实际,能够用生活气息和生活内容来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能够做到以身作则、知行合一。本文就如何将课堂教学与实际相结合,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做到知行合一进行了简单地介绍。

一.思想品德教学与现实结合的重要性

思想品德生活化教学能够引导学生积极在生活中寻找素材,能够更好地进行思想品德学习。生活是实实在在存在的,生活中的事物也是能切身感觉到的,这些都能激发学生丰富的情感,想要更好地提高初中思想品德的教学效果,可以尝试将生活融入到教学当中,这样能够充分将教学与实际相结合,发挥思想品德教学的现实作用。思想品德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学要联系学生的生活是的要求,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培养学生热爱生活、享受生活、感恩生活的良好品质,联系生活进行教学能够大大提高教学的效率[1]。

二.教学与实际相结合,提升学生运用能力的具体措施

(一)结合生活体验,联系生活实际

在实际教学中,需要教师根据教学需要制定与学生生活联系较为密切的教案,将真实存在的现实生活引入到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并引导学生对经历进行总结,对人生进行思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也为以后学生在生活中运用知识,进行探索实践打下良好的基础。如在讲解《立身需要自尊》这一课时时,教师可以这样进行新课导入:“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是不是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在被别人歧视或是嘲笑时是不是会很沮丧、伤心,这是什么原因呢?”,通过学生联系自己生活中的这些问题,将学生的生活经验、人生经历等引入到课堂教学中,不但会激发学生的興趣,活跃课堂气氛,还能通过课堂学习指导学生在实际中如何正确的树立自尊、培养自信,教导学生学会尊重别人,提高了教学内容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通过情景创设,引导学生学习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以提升学生在生活中运用知识的能力为目的。教学中,进行问题情境的创设能够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问题情境法是教师在教学中通过对各种生活化问题的设计来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以及总结能力,开拓学生的思维。通过问题情境创设,能够培养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教学有效性。如对七年级《要“鱼”还是要“渔”》进行讲解时,可以通过询问一些相关的问题,如“在将近七年的学习中,你养成了哪些好的学习习惯?和同学们一起分享。”,“你身上还有哪些不好的学习习惯,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下,你准备怎样改掉坏的学习习惯,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同学展开激烈讨论,寻求适合自己的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制定改掉不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的措施。最后老师概括总结,从而能让学生更好地进行本节课的学习,也能对学生以后的生活进行指导[2]。

(三)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教学的具体内容,可以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如情景教学法、小组合作教学法、自主教学法等等,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要对合作学习的内容,进行筛选,要将那些需要进行讨论的内容,采用合作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合作活动,养成学生关心集体、乐于助人的良好品质,学会尊重他人、宽容他人,善于学习别人的优点和长处,弥补自身的不足是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重点之一。再次是磨炼意志,增强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生活中困难和挫折是经常存在的,培养学生正视挫折和困难的能力,遇事能够做到冷静分析的,并寻求有效的方法克服,学会自我调节,控制不良情绪,是促进行知合一的基础。让合作学习变得有意义。

(四)利用现代教学设备,体验课堂上的“身临其境”

随着现代多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多媒体设备开始运用到实际的教学当中。多媒体设备能够将图像、声音、视频等各种元素集为一体,而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内容多样,如果学校实践组织活动较少,仅仅依靠课本教材并不能很好地达到教学的效果,多媒体设备的运用能够有效的解决这一问题。多媒体教学设备产生和使用对课堂教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如课堂上播放一些教案课件片段(如如何树立自尊、自信,怎样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怎样进行合作,怎样做一个合法公民等),极大的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内容。教师在多媒体教学设备使用的过程中应注意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程度,不能设置数量较多的多媒体课件,否则,非但达不到实际的教学效果,还会徒增学生的学习负担,影响了课堂教学的实践性。如在讲解《与法同行》时,通过多媒体播放一些相关的法律知识,如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让同学们认识到法律其实就在我们身边,权益保护就在我们身边。也可通过播放一些违法行为,对学生以后的生活进行指导,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

(六)组织开展实践活动,密切加强生活联系

实践是检验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也是实现思想品德教学的有效途径。教学中通过开展多种形式(如:社会调查、采访、志愿者服务、拓展训练、举办展览等)的社会实践活动,能够展现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的优秀品质,引导学生将教材学习内容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提升实践能力。实践活动不仅能提升学生的理论学习能力,更能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水平。如组织环保宣传活动,学生可为学校绿化场地设计标语,并对绿化、环保提出自己的建议。也可组织一些社会调查活动,对生活中常见问题进行调查,如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网络游戏、青少年犯罪问题等,通过观察社会,感悟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组织社会实践活动,能够提高学生生活中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将课堂所学知识做到学以致用[3],知行统一。

结语: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对现实生活中学生行为的影响较大,将教学与现实生活相结合不但能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还能对学生生活中的处事能力进行正确指导,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在实际生活中,正确树立学生自信、自尊等心理品质,养成助人为乐、尊重他人人格、宽容友善的优良品质,通过对学生的行为进行引导,让学生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做到知行合一。

参考文献:

[1]周旭强.简论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如何结合时事热点[J].文史月刊,2012,S3:211.

[2]邱善海.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理性思考[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3,10:172-173.

[3]李秀珍.谈如何才能提升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实效[J].教育教学论坛,2014,35:219-220

猜你喜欢
思想品德教学知行合一思想品德
选择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复习课探析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复习课探析
思想品德教学中对学生主体意识的挖掘
立“三者”,提升“两学一做”实效
如何在小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如何提高学生思品课学习内驱动力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