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实验探究教学模式的认识与实践

2014-10-21 19:53王宝霞
学校教育研究 2014年23期
关键词:解决问题化学学会

王宝霞

一、问题的提出

教育部现行的《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指出:“以实验为基础是化学学科的重要特征之一。化学实验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为此,中学化学教学中,充分发挥化学学科“以实验为基础”的特征优势,挖掘和开发化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功能,对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开展新课程方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都有重要的意义。学会探究是中学化学教学内容的一部分,它是认知性学习目标、技能性学习目标、体验性学习目标的完美统一,对于树立教师的现代教育理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促进课堂教学改革等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实验探究教学的理论依据

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认识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种产品。”探究性学习便是这样一种学习认知过程。它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在一定情境中发现问题,然后设计方案,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通过主体性的探索、研究,求得问题解决,并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和解决问题、形成观点,从而体验和了解科学研究的思维方式和科学探索的研究过程,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只有新的刺激与认知主体原有的认知结构之间发生矛盾或冲突,才能引起主体容纳新的刺激。在教学中利用实验的现象和数据与学生主体原有的认知结构相矛盾,就能让学生产生强烈的认知冲突和探究的欲望,有利于引起学生的认知结构重新组织和发展。

现代构建主义理论特别强调“社会性相互作用在学习中的作用”既合作学习的作用。实验探究教学是培养学生合作精神、竞争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最佳途径之一。

三、实验探究教学模式

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以自然科学方法论为指导,实验探究教学模式可概括为:

四、實验探究教学策略

实验探究教学模式的功能目标在于学生养成自主探索、研究的主动学习的习惯,养成实验探究的科学素质,使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并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激发创造性思维,培养创新能力,使学生学会怎样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怎样加工信息,并对提出的假设如何推理论证,形成全新的学习理论,实现学生的学习方式由间接接受知识变成体验学习知识和探究知识的根本转变。

第一,创设情景,体验实验乐趣,激发学习兴趣。

情景的创设是探究性学习的起点,也是疑点。问题性的情景是活跃思维的前提,这一情景要从学科本身出发,结合社会生产、生活实际,将学生熟悉、感兴趣的内容开发成实验探究。因为学生在感到熟悉和认为有用的情景中特别能发现问题和产生解决问题的欲望。

第二,验证假设和猜想,引导学生探索,培养思维能力。

挖掘教材中的验证性实验,将其设计成实验探究,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使学生主动探究解决问题的正确途径,训练科学方法,让学生成为新知识的探索者和发现者。

第三,设计实验探究方案,转变学习方式,培养创新能力。

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研究分析问题,进而学会解决问题。指导学生设计一些实验探究方案,为学生探究和创新提供广阔的活动空间和思维空间,使自己的探究过程不断趋向合理,从而使学生充分体验探究的魅力。

五、收获与体会

陶行知先生说过:处处是创造之天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实验探究教学改变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心态,上课积极性增强,思维活跃,讨论热烈,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及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探讨问题、解决问题的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都起了很大的作用,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多设计一些探索性小实验及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改变传统实验教学中的重结果轻过程,重验证轻探究,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不良倾向,积极探索实验探究的教学策略,使化学实验真正成为学生主动探索知识,提高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

猜你喜欢
解决问题化学学会
浅谈列方程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的策略:一一列举”教学实录与反思
学会分享
两只想打架的熊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学会分享
智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