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媒体激起现代孩子的学习兴趣

2014-10-21 19:53李伶刚
学校教育研究 2014年23期
关键词:电教动画课文

李伶刚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和质量在不断的提高,对生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21世纪人类进入了信息时代,各类高科技产品层出不穷,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手提电脑、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的问世,人民已不用足不出户获取信息,随时可以通过互联网完成各项工作。作为新时代的孩子老师枯燥的讲解、乏味的字词训练,已不能满足他们的求知欲。而对于语文课来说,小学生认知能力比较低,很多字词非常抽象,学生难以理解,语文成为了学生头疼的科目。若教师在教学中恰当的使用现代电教媒体,呈现出美丽的图片,生动的动画,悦耳的歌曲等,可以使使原本难以说清的重、难点变得好学、好懂。这样学生学得轻松,教师教得轻松更可以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我认为语文课在以下一些情况中使用电教媒体媒体就能有效的激起学生兴趣。

一、媒体导入,激情入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家布鲁诺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长期以来,小学的各科教学无不把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列为首要任务。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师单凭一支粉笔一张嘴,很难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更谈不上把教学变成艺术,成为一种美的享受。特别是我们学生现在使用的苏教版教材中,有好些课文介绍了一些描写的内容都是山西的孩子,尤其是农村孩子难以接触到的,如果上课开始不能利用电教手段在色彩、动画及表现手段上将他们带入文本,可能到课堂结束有些学生的脑子里还是模糊的。例如,在教学《安塞腰鼓》时,学生对腰鼓略知一二,但他们是无法感受黄土高原上哪些土生土长的汉子们,忘情了、发狠了击打腰鼓的场面;更不要说那种隆隆、隆隆、隆隆的气势和力量了。所以在本课中,课始我利用一段视频让学生欣赏了击鼓的壮观场面。学生在观看之后很快的进入了状态,读起文章来更起劲了,体会文本也更轻松了,整堂课比预想的轻松了许多。

二、展现画面,体验情感

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情感却很丰富。在平时教学中,我们经常把语文当作纯工具性的东西,对语言做静态的分割,做技术上的分析,不注意用语言中所包含的丰富的情感去感染学生。或者语文教师为了说明或阐述一件事物,往往千方百计地根据课文内容用口头语言结合身体语言进行描绘,顶多制作图形或简易的模型来驾辅助,但有时因为种种原因效果反而会适得其反。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鼓励和引导学生发掘语文字中的情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展示的真理感到惊奇甚至震惊。”利用现代电教媒体可以让学生贴近生活,把课文中的描写真实地再现,带着他们进入自然的懷抱,接触真实的生活,让生活和自然美景陶冶他们的情操,感受作者的情感,从而进一步深入理解表现情感的语言文字。如教学《黄果树瀑布》一课,我制作了精美的课件向学生展现黄果树瀑布的壮观,“银雨洒金街”舒服,激发了他们内心对美的追求。《草原》一课,当学生看内蒙那一望无际的大草原,成群的牛羊象是无边绿毯上的朵朵白花,满目翠绿,神情气爽,自然会产生对草原深深的喜爱之情,这种教学效果与教师让学生硬背文章的中心思想是不能比的。

三、媒体演示,解决重点

小学生认识事物的特点是由直观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教师根据低年级学生学习的心理特点,并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多媒体,提供学习资源,相关的影像资料,电影片断或音乐,集形、声、光、色于一体,能够渲染气氛,将知识由难化简,吸引小学生的眼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去感悟、识记和品味语言,丰富了教学资源并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轻松解决课文重点。如《詹天佑》一课,我制作了flash课件,学生通过形象、生动的动画演示,很快就清楚了两种不同的隧道开凿方法和“人”字型线路火车的爬坡路线。演示完一次之后,学生兴趣倍增,我乘机问学生“再读课文,然后看着动画复述课文可以吗?”学生兴致勃勃的回答“没问题”。当再次看着动画复述完之后,我又问“谁能看着动画背诵课文?”结果除班里的一个学困生没举手外,其余的学生都踊跃的举起了他们自信的手。可见电教媒体在现代教学中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

实践证明,电教手段使语文教学变得灵活多样,丰富了课堂教学方式,在语文教学中恰当地运用电教媒体,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主体意识,学生兴趣浓厚,教学效益高,教学效果好。

猜你喜欢
电教动画课文
揭秘油画动画 逐帧堆砌的精致艺术
路在脚下 梦向远方
端午节的来历
背课文
电教工作者要有“五颗心”
不算看
动画总动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