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宝清县节水增粮行动项目地下水资源量动态演化研究

2014-10-25 09:46梁秀娟朱景亮赵琳琳张力春
中国水利 2014年11期
关键词:补给量水资源量涌水量

梁秀娟 ,朱景亮,赵琳琳 ,张力春

(1.吉林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130021,长春;2.水利部松辽水利委员会,130021,长春;3.黑龙江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150000,哈尔滨)

宝清县是黑龙江省主要粮食生产基地之一,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但受大陆性季风气候影响,年内降水量分配极不均衡,春季作物播种时节常常发生干旱现象,水资源短缺及干旱灾害严重影响农业的发展,因此发展节水灌溉是解决宝清县粮食生产困境的重要措施。2012—2015年国家开展东北四省区节水增粮行动项目,实施农业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建设。节水增粮行动是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大战略举措。根据宝清县节水增粮行动对水资源的需求,分析宝清县地下水资源量时空分布规律,可为宝清县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及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对指导节水增粮行动的开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宝清县节水增粮行动项目区概况

1.宝清县节水增粮行动概况

2012—2015年宝清县节水增粮行动旱田项目区由35个片区组成,总面积 15.10万亩 (15亩=1 hm2,下同),其中中心支轴式喷灌面积7.49万亩,绞盘式喷灌面积3.91万亩,滴灌面积3.70万亩。总用水量为849.46万m3/a,全部为地下水。项目区共新建水源机井558眼,根据项目区水文地质条件的差异,确定设计成井深度为60~80 m,单井设计出水量为30~80 m3/h,静水位埋深 4~32 m。 布井间距 300~400 m,井径 300 mm。

2.宝清县自然地理

宝清县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完达山北麓,三江平原腹地,辖6个镇、5个乡,境内有五九七农场、八五二农场、八五三农场、红旗领农场、八五一一农场。宝清县位于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多年平均年降水量为532 mm,降水大部分集中在6—9月份,占全年降水量的70%,春季干旱频繁,夏秋季多洪涝灾害。

3.宝清县地下水资源

宝清县地下水补给量主要来源于降水入渗量、地表水体入渗补给、侧向径流补给、农田灌溉水回归补给。根据 《黑龙江省水资源综合规划地下水资源评价报告》,宝清县全县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为5.18亿m3/a,平原区地下水总补给量为3.35亿m3/a,可开采量2.56亿m3/a。

二、宝清县地下水空间分布特征分析

根据宝清县地下水的埋藏分布和赋存条件,将本区划分为3个含水岩组。

1.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含水岩组

该含水岩组主要分布于挠力河低平原,含水岩组由中更新统浓江组、上更新统别拉洪河组及全新统的砂、砂砾石组成。含水层厚度一般为20~30 m,从山前向低平原中部方向由薄变厚,最厚达68.65 m。地下水类型大多属弱承压水或潜水,富水性从弱到强,按单井涌水量大小可分为水量极丰富区、水量丰富区、水量中等区、水量贫乏区等4个富水区。

(1)水量极丰富区(I1)——单井涌水量3 000~5 000 m3/d

主要分布在宝清县北部,七星河与挠力河漫滩区,地下水类型为孔隙潜水,含水层厚度一般在40~60 m,个别地段可达68.65 m,地下水水位埋深2.85~6.98 m,水位年变化幅度0.52~2.15 m。富水性强,单井涌水量为3 184.64~4 273.89 m3/d, 设计 降 深2.33~3.44m时推算单井涌水量1 865.38~2 143.34 m3/d。渗透系数为 35.37~61.52 m/d。

(2)水量丰富区(I2、II2、II3)——单井涌水量1 000~3 000 m3/d

主要分布在漫滩和一级阶地,地下水类型为孔隙潜水—弱承压水,由西北向东北承压性越强。含水层厚度11.0~58.0 m,单井涌水量 1 195~3 000 m3/d,设计降深2.80~10.46 m时推算单井涌水量1 317.6~2 400.0 m3/d。渗透系数 22.0~59.65 m/d。

(3)水量中等区(II1、I3)——单井涌水量100~1 000 m3/d

分布于一级阶地及支谷漫滩中,含水层由第四系上更新统别拉洪河组冲积砂砾石组成,其中含约5%的黏性土,含水层厚度越接近山前台地越小。另外,含水层中还夹有0.30~2.50 m厚粉质黏土透镜体。砂层中赋存孔隙承压水。含水层厚度13.0~54.35 m。地下水水位埋深4.56~11.26 m,单井涌水量 106.84~1 000.00 m3/d,渗透系数 10.0~36.50 m/d。

(4)水量贫乏区(I4)——单井涌水量 10~100 m3/d

主要分布在山间河谷漫滩中,含水层由第四系上更新统别拉洪河组冲积砂砾石组成,其中含约15%的黏性土,含水层厚度2.6~6.8 m,越向山间蔓延含水层越薄。单井涌水量为10 ~100 m3/d,渗透系数 5.0~10.0 m/d。

2.第三系碎屑岩类裂隙孔隙含水岩组

主要分布于宝清县至大架山一带和尖山乡至八五三农场六分场一带,顶板埋深36.08~127.37m,含水层岩性为泥质粉细砂岩等,地下水具有承压性,承压水头在18.36~125.08 m之间。在宝清县至大架山一带,单井涌水量为140~950 m3/d,在尖山乡至八五三农场六分场一带,岩性为细砂岩、泥质砂岩,单井涌水量仅为3.17~52.89 m3/d,水质良好。

3.基岩裂隙含水岩组

伏于平原第四系或第三系之下,主要岩性为砂岩、砂砾岩,局部为熔岩。其中赋存风化裂隙及孔隙裂隙承压水。承压水头高度5.00 m,当孔径219 mm时单井涌水量为800.0 m3/d,单位涌水量为 9.26 L/(s·m), 渗透系数1.81m/d。

综上所述,宝清县内水文地质条件差异较大。但根据水文地质条件分析,本区虽然分布三层地下水,但碎屑岩类孔隙裂隙水和基岩裂隙水由于补给条件不足,地下水赋存条件较差,不能满足节水增粮行动项目对水量的需求,因此不能作为节水增粮行动项目水源。第四系浅层地下水储存条件较好,单井涌水量丰富,可以满足节水增粮行动项目对水源的需求。但宝清县地下水丰富地区位于低平原和河谷干流区段,目前是宝清县主要的井灌区,开采量较大,也是本次节水增粮行动项目应该避开的地区。地下水较丰富地段、中等地段为目前节水增粮行动项目区,其第四系砂砾石孔隙水一般为弱承压水,局部地下水具有潜水性质。

三、节水增粮行动项目区地下水资源变化及开发利用特征分析

1.项目区地下水资源量分析

宝清县节水增粮行动项目区论证面积628.61km2,地下水资源量4 042.45万m3,其中大气降水入渗补给量为2 150.8万m3,占总补给量的53.21%,侧向径流量为1 570.15万m3,占总补给量的38.84%,渠系渗漏补给量为9.27万m3,占总补给量的0.23%;田间入渗补给量为48.21万m3,占总补给量的1.19%,河流渗漏补给量为264.06万m3,占总补给量的6.53%。地下水可开采量为41.65万m3。

2.地下水水位动态分析

宝清县的农业开发始于20世纪50年代,大规模防洪治涝、开发利用地下水的工程建设开始于80年代。随着打井种稻等一系列工程的开展,地下水水位开始持续下降。21世纪初,随着地表水补充开发利用,地下水水位也在不断地恢复。目前宝清县地下水开发利用程度较高,主要原因:一方面宝清镇发展迅速,用水量大;另一方面五九七农场和八五三农场井灌水田面积大,地下水集中开采。宝清县平原区超采面积937km2,非超采面积3 700km2。非超采区地下水水位基本在3~8 m,地下水水位年变幅在2~5 m。受大气降水影响明显。超采区目前地下水水位年变幅比较大,最大水位埋深约18~20 m,最小水位埋深2~4 m。超采区受人为开采的影响非常明显,地下水水位依然呈现下降的趋势。目前宝清县节水增粮行动项目区均位于地下水非超采区,地下水水位埋深较浅,一般小于8 m,地下水水位动态基本保持平衡。

3.地下水资源量动态特征分析

宝清县节水增粮行动项目区地下水资源以降水入渗补给为主,侧向径流补给为辅。

(1)历年地下水资源量组成

宝清县在20世纪50—60年代,地下水资源组成为降水入渗补给量和地下水侧向径流补给量。地下水基本没有开采,地下水排泄以蒸发为主,侧向流出为辅;20世纪70—80年代开始开采地下水用于灌溉,但开采规模并不大;地下水资源量组成中,增加了井灌回渗补给量,但由于开采量小,所以灌溉回渗补给量所占的比例也相对较小。20世纪90年代年到现在,局部地段地下水开采增大,导致地下水水位逐年下降,地下水资源量中灌溉回渗补给量所占比例也逐渐增大,此外由于地下水水位下降,河流泄流补给量所占比例也不断增加。

(2)大气降水入渗补给量的动态变化

大气降水入渗补给量是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因此,由于大气降水的不断变化,大气降水入渗补给量也是不断变化的。根据宝清县节水增粮行动项目区大气降水补给量,可以看出,20世纪50—70年代,大气降水入渗补给量较大,80年代降水量减小,大气降水入渗补给量也逐渐减少。所以进行地下水资源评价及开发利用时,应充分考虑地下水资源的动态变化特征。

(3)大气降水入渗补给量计算成果分析

对宝清县大气降水量作10年平均分析,发现宝清县大气降水量由20世纪50年代到2010年呈逐渐减少的趋势,由此计算的10年平均大气降水入渗补给量也存在逐渐减少的趋势。对现在地下水资源影响最大的近10年地下水资源量相对于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少,就宝清县节水增粮行动项目区来讲,多年平均大气降水入渗补给量较2001—2010年平均大气降水补给量多7.95%。

可见,地下水评价不仅要对地下水动态进行深入的研究,对地下水资源量的动态变化也应该予以重视。对降水量系列资料应不断补充,充分考虑近期降水和其他补给项对地下水资源的影响。

4.地下水开发利用特征分析

宝清县农业用水井3 631眼,均为浅水井;工业用水井75眼,其中浅水井57眼,深水井 18眼;城镇生活用水井30眼,其中深水井19眼,浅水井11眼;农村生活饮用水井295眼,其中深水井194眼,浅水井101眼。浅水井井深50~70 m,取水层位为第四系孔隙水;深水井井深70~150 m,取水层位为第三系和白垩系孔隙裂隙水。2001—2010年供水量见图1,各业用水量见图2。可以看出,地下水主要供水层位为第四系浅层水,农业灌溉用水为主要用水。

图1 2001—2010年地下水供水量曲线图

图2 2001—2010年地下水用水量曲线图

宝清县地下水可开采量25 612.13万m3/a,目前地下水开采量24 173.39万m3/a。地下水开发利用程度较高,为94%。宝清县地下水开发利用程度高主要受宝清镇、五九七农场、八五三农场井灌水田区的影响。宝清镇地下水开发利用程度为161%,五九七农场地下水开发利用程度为140%,八五三农场井灌水田区地下水开发利用程度320%,除此以外宝清县朝阳乡地下水开发利用程度81%,其余乡镇地下水开发利用程度低于65%,尚有开发利用空间。

四、结论与建议

宝清县地下水富水性差异较大,地下水开发应合理进行。建议调整地下水开发利用过度地区用水方式和用水量,以地表水资源置换地下水资源,一方面保证地下水环境健康发展和可持续利用,另一方面更好地保证农业用水。

地下水是动态变化的,地下水资源也是不断变化的。建议在进行地下水资源评价时,充分考虑地下水动态变化,合理实时地计算地下水资源量。

地下水开发利用程度差异较大,在地下水开发利用程度较低地段,可开展节水增粮行动项目,一方面采用高效灌溉,解决宝清县春旱对农业发展的影响,另一方面合理利用地下水资源。

[1]姚建.基于盖州市“节水增粮行动”的地下水水源论证方法的探讨[J].地下水,2013,35(5).

[2]周祖光.海南岛地下水资源特征与开发利用[J].水资源保护,2005,21(3).

[3]郑义加.成都平原地下水资源分布的初步分析[J].四川水利,2005(4).

[4]胡娟.浅析阜康市地下水埋藏于分布及地下水位动态[J].地下水,2012,34(4).

[5]李颖智,郭彦威,耿昕,等.青藏高原不冻泉地区地下水分布特征[J].水资源保护,2013,29(3).

[6]尹政,赵艳娜,等.甘肃西部北山地下水的形成与分布[J].地下水,2011,33(4).

猜你喜欢
补给量水资源量涌水量
某县地下水资源均衡计算分析
胡家河煤矿涌水特征及规律分析
基于SWAT模型分析嘉陵江流域蓝、绿水资源量的时空变化特征
煤窑沟灌区地下水资源补给量计算
隆德煤矿下组煤开拓延深工程涌水量预测
灌区浅层地下水资源分析评价
广西忻城某石材矿山涌水量预测研究
张家口市盆地平原区降雨入渗补给量的研究
双柏县降雨径流特性分析
重庆鱼田堡煤矿矿井涌水量变化特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