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中体育特长生的考前心理训练①

2014-10-30 11:41赵飞
当代体育科技 2014年23期
关键词:特长生心理障碍调节

赵飞

(江苏省邳州市八义集高级中学 江苏邳州 221361)

1 关于心理训练的概念

对体育特长生的心理训练是指在身体的、技术的和战术的训练中,有意识地对学生心理特征施加影响,使学生学会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的各种方法,以完成运动训练和考前心理调节及考试任务。对学生的心理训练主要分为:一般心理训练、考前心理训练和考试中心理训练。考前心理训练是本文研究的主要问题。

2 关于考前心理训练的重要分析

考前心理训练主要是在一般心理训练改善学生心理品质的基础上激发考前动机,制定考前训练计划并按照训练计划进行心理训练。其主要作用如下。

(1)使学生具备考前必备的积极性,学会克服困难的心理状态。

(2)使学生养成勇敢、顽强、冷静、自信的心理素质,使其在高度紧张的考试中保持稳定的成绩。

(3)从感觉方面能够保证感觉器官在考试中的高度灵敏性,使学生能够在紧张激烈的气氛中尽快适应气候环境的变化。

(4)增强学生心理和精神的“耐力”,使学生能在经受长时间的体力和心理负荷以及精神上的震动而不丧失自信心,从而不会因为某一项的失利而影响其它项目的考试。

3 体育特长生考前心理障碍的表现

体育特长生在考试前会出现不同程度不同种类的心理情绪和行为失常现象,这些都被称为考前心理障碍。由于学生对考试的认识和准备的不同,可能出现不同的考前心里。

通过对我校2008—2012年毕业的体育特长生共146人进行调查发现在考前患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的共有54人。

从表1我们可以看出心理自卑和过度紧张都占27.8%,过分激动占25.9%,盲目自信占18.5%,这几种心理障碍的主要表现如下。

(1)有自卑心理,缺乏考试前的信心。表现为:情绪低落,缺乏信心,意志消沉,萎靡不振,知觉和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体力明显下降等。

(2)考前过度紧张。表现为:失眠多梦,烦躁不安,情绪强烈紧张,动作技术僵硬,经常失常,顾虑重重,经常会有恐惧、焦虑、不安等消极情绪困扰。

(3)考前过分激动。表现为:情绪紧张,学生过早或过度兴奋,呼吸短促,心跳加快,四肢颤抖,注意失调,记忆力明显减弱。

(4)考前盲目自信。表现为:过高估计自己实力,骄傲自大,训练不认真,盲目乐观,注意力强度下降,反应迟钝,思想漂浮,不能认真进行考前训练。

表1

4 对产生考前心理障碍的分析

高中体育特长生大部分是在高一、高二开始体育训练的,有的甚至在进入高三以后才开始体育训练,这一时期的学生年龄在16~19岁之间,大部分处于青春发育后期,在这一时期学生皮下脂肪增厚,身体的发育由纵向向横向转变,加上高中阶段训练时间短,身体素质差,体育知识也较浅薄,怕苦怕累,专业思想不巩固,体育教师在对学生训练时为短期达到较大效果,一般在教学中选择较大运动负荷,较大的运动负荷是学生产生心理障碍的原因之一;其次,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主要是田径技术教学,其特点是:单调、枯燥、又苦又累,这使学生大脑皮层中枢产生不良刺激,对这个项目产生厌倦和恐惧心理,成为学习和提高成绩的心理障碍;体育特长生一般没有比赛经验、技术不娴熟等等也会是学生产生过度紧张心理;这些心理障碍直接影响着体育特长生的考前心理。

产生考前心理障碍的另一原因是体育加试的成绩将决定考生的未来,直接影响着考生自己的人生命运,这样使体育特长生在考前产生了较大压力,当这种压力得不到及时的疏导时,也使体育特长生产生心理障碍。

5 考前心理训练方法的探讨

掌握了产生考前心理障碍的原因,我们就可以针对它进行预防和治疗,这就需要对学生进行心理训练。随着科学的发展,对专业运动员心理训练的方法也越来越科学,但是要认清体育考生与专业运动员的相似与区别。在平时的训练中合理借鉴专业运动员的心理训练方法,结合体育特长生的特点,因材施教进行训练。在考试前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对学生进行指导,设置具体的符合实际的且具有挑战性的目标,通过认知训练培养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指导学生建立考试的思维程序和行为程序,根据考试各项及场地的特点让学生对考试有充分的心理准备,使学生在考试前自身各种心理因素都处于考试的状态。

为了防止学生考前出现心理障碍或在其出现心理障碍后减弱其程度,可以根据具体情境和个人情况采取下列调节方法。

5.1 认知训练法

克服过度紧张的重要方法是通过认知训练使学生对考试有正确的认识。体育教师可以通过谈话、讲解和共同讨论等方法使学生对考试各项特点有正确的认识,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准备好应变策略,当学生有了正确的认知后就能对环境刺激因素及自身生理因素做出正确的认知评价,并通过认知的中介作用去有效的调节自身。

5.2 模拟训练法

模拟训练法是针对考试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和问题进行模拟实践的反复练习,使学生在考前对考试有清楚的认知,消除考前不必要的过度紧张、自卑、焦虑等心理状态。模拟训练可以采用实景模拟和语言图像模拟的方法进行。模拟训练包括再多变的天气环境下组织多人监考制造各种考试中可能出现的状况进行模拟。

5.3 激励调节法

体育教师用称赞和忠告的语言对学生的心理活动施加影响的方法。此法可以使学生从过度紧张和不安中解脱出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改变学生缺乏考前信心的自卑心理。此法还可以在模拟考试中运用,如在加试前模拟考试时虚报学生的成绩,这样可以稳定学生情绪状态,使其从紧张不安的状态中解脱出来。

5.4 音乐调节法

音乐能够影响人的身体和大脑,可使人产生兴奋、镇定、平衡等情绪状态,缓解考前学生的压力,促使考前大脑的冥想状态井然有序,能够有效减轻学生考前紧张、激动等情绪。

5.5 自我宣泄法

根据人体身心相互作用的观点,在心理过度紧张或感觉压力过大时可以通过身体的活动,如活动手脚、跺跺脚、喊一声以及搓手、擦脸等,将紧张宣泄出来,达到心里稳定的目的。

5.6 注意调节法

学生自身有意识的改变和调节注意的指向性,使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到具有积极情绪作用的事物上去,以此来改变学生消极的心理状态。

体育教师在选择和运用上述调节方法时,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经过反复运用,便会收到调节心理状态的良好效果。此外,体育教师还应在考前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对学生的情况要及时准确的把握。

6 建议

首先,平时训练时把心理训练放在首位。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结成训练对子,互相较劲,互相促进,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体育生不仅仅为考学而训练,在训练过程中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内心体验,保持适中的愉快情绪。培养学生吃苦耐劳,顽强自信,不断进取的意志力。

其次,要多进行模拟考试训练。平时训练安排适当比例的模拟考试的训练内容,以强化心里的适应能力,在训练时还要注意不良心理活动的排除,包括学生自身的自尊心、虚荣心、求胜欲等以及外界的干扰,有条件的可以让学生多参加各种比赛,使学生积累比赛经验,比赛经验和阅历的丰富有助于学生解决考前的心理问题,没条件参加比赛的教练员可以帮学生联系临校间模拟考试以此来弥补学生的经验不足问题。

再次,要加强学生自我控制能力与调节能力的训练。平时训练应多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学生的自我控制与调节能力,还要根据学生个体的差异因材施教,在教学中,不断地向学生提出力所能及、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同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进而体验成功的喜悦,逐步使学生养成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坚强意志和必胜的自信心。

最后,在考前要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高考是人生当中非常重要的一次考试,它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的命运。整个社会都对高考非常重视,家长、老师、亲戚、朋友等等对于考生寄予了各种的期望,考生在这个环境下承受着各个方面的巨大压力。对于一些心理素质一般的考生,在面对巨大压力时往往没有办法承受或者释放压力,导致了一系列的问题。比如出现紧张、焦虑、烦躁、情绪低落、胃口不好、睡眠障碍,考前学生由于压力过大,是产生心理障碍的高发期,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使学生能够及时有效的放松是必不可少的。

综上所述,可见加强考前心理训练是十分重要的。当然,对学生进行心理训练也要因人而异,对症下药,体育教师在教学时应时刻注意,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区别对待。使每个学生在考试中发挥出自身最好的水平才是体育教师教学目标的重要追求。

[1]王天生.体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

[2]高文桥,吕卫东.心理调整及运动营养食品在学校体育中的应用[J].田径,2007(1).

[3]马启伟.体育心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猜你喜欢
特长生心理障碍调节
基于代谢调节的抗血管衰老新策略
试论高中体育特长生培养方向的建议
初中体育特长生培养面临的困境及出路
数据挖掘技术的心理障碍预测模型研究
2016年奔驰E260L主驾驶座椅不能调节
家族企业创新:前因、调节与结果
冰壶运动员心理障碍的克服
17岁前恋爱,日后易出现心理障碍
谁是体育特长生
取消特长生招生,不等于取消特长生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