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领域中的自我损耗研究进展

2014-08-15 00:54田晓飞
当代体育科技 2014年23期
关键词:控制组损耗范式

田晓飞

(福建省福建师范大学应用心理学 福建福州 350117)

我们每天都需完成许多需要自我控制参与的任务,但是效果有时候并不是很理想,甚至出现自我损耗现象。董蕊等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选取了足球和篮球专项男大学生运动员,验证了运动领域中自我损耗的存在[1]。对于每个运动员来说,身体控制是完成所有动作的基础,情绪控制对比赛至关重要,注意控制也是需要关注的细节。这些自我控制不仅对比赛至关重要,在运动员平时的训练中也是必不可少的,从而消耗个体大量的资源,产生自我损耗。本文试图从心理学的角度对运动领域中的自我损耗现象及其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我们在运动训练和比赛中采取有效应对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1 自我损耗的理论及研究范式

1.1 自我损耗理论

自我损耗是在自我控制资源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的。自我控制被定义为是克服或抵制冲动和诱惑,并且通过积极的、有意识的方法调节行为的能力,这种能力是一种有限的资源或能量。长时间致力于需要自我控制的任务时,这种有限的资源会发生损耗,使有效的自我控制变得困难,并影响后续任务的完成。Baumeister等人将这种状态称之为自我损耗[2],并提出了自我损耗的心理能量模型,这种模型得到了大量实证研究结果的验证和支持。

Baumeister通过一系列的实验证明了自我损耗的能量模型[3]。根据能量模型理论的观点,心理能量是一种有限的资源,需要自我控制参与的行为都会损耗这种资源,并且这种资源的损耗会影响个体对其他需要自我控制任务的完成。自我损耗的状态会影响接下来需要自我控制任务的完成,除非有机会使这种状态得到恢复或改善。自我损耗的能量模型可能为解释运动领域中自我控制或调节的失败提供一个有用的框架。

1.2 自我损耗研究范式

研究者通常采用双任务范式通过外在行为推测自我损耗的程度来检验自我控制的能量模型。该范式中,被试被随机分配到实验组和控制组,首先要求实验组被试完成一项需要自我控制的任务,例如抵制美食的诱惑等。控制组被试只需要完成不需要自我控制的简单视觉任务。接下来所有的被试都需要完成需要自我控制的任务。根据能量模型可以预测,实验组被试完成第二个任务的成绩会差于控制组,因为实验组完成第一个自控任务后,有限的心理能量已经被消耗,在完成第二个任务时出现资源不足,通过比较实验组与控制组的差异就可以检验自我损耗的程度及效果。目前已有大量研究根据这种范式验证了自我控制的能量模型。Muraven等运用双任务范式要求被试观看一段会诱发情绪反应的视频,在看视频的过程中要求实验组的被试压抑他们的情绪,控制组的被试自由表达情绪,随后要求所有被试尽力握住一个装有弹簧的手柄,结果表明实验组被试在手柄任务中的成绩显著差于控制组[4]。

2 自我损耗后效

随着自我损耗理论研究的不断发展和日趋成熟,对自我损耗后效的研究也不断朝着具体化和实用性方向发展,研究者尝试把前期理论探索的结论应用到具体生活现象的解释与干预中,将各种具体表现与心理学理论相结合,对各个领域中的现象进行解释和预测。在运动领域尤其是竞技比赛中,常常会出现运动员想达到某种理想状态,结果却朝着与期望相反的方向发展的现象,这也许可以用自我损耗的能量模型来解释。

2.1 自我损耗与耐受性

在实际生活中,大部分的行为需要持续的自我控制,这必然会带来自我损耗的发生,从而削弱个体在应对挑战、克服困难时的表现。Alber等要求被试在自我控制任务后,完成举重任务,通过测量在胸前保持的时间反应被试的耐受性,结果证明被试的耐受性受自我控制的影响[5]。

对于运动员来说,每天都要进行体育锻炼,锻炼的坚持需要克服自身固有的惰性和体能极限,这势必会导致自我损耗的发生,影响运动中的表现。

2.2 自我损耗与动作表现

在竞技比赛中,有时候运动员越是尽力避免某些动作的失误,这些失误却越容易发生。尤其是在一些貌似简单的技术环节上,经常会发生非意愿动作的出现导致执行意图失败的现象,即“Yips”。

Yips作为一种典型的自我损耗现象在比赛的关键时刻会对比赛结果带来逆转性的变化。而自我损耗会导致这种现象发生频率的增加,还会对运动领域中的其他比赛项目的动作表现产生影响。

2.3 自我损耗与认知加工

自我损耗会影响个体的注意以及记忆、思维等认知过程。孙拥军等考察了自我损耗对运动员持续性注意的影响,发现存在明显的损耗效应,并且这种效应不受实验范式的影响[6]。Schmeichel等的研究证明,自我损耗对个体的记忆会产生影响,记忆过程中积极的自我介入会对记忆效果有促进作用,而自我损耗却会对这种效应产生消极影响[7]。自我损耗还会导致个体思维活动的持续性和准确性降低。这些研究说明,运动员的自我损耗状态会影响他们对比赛的认知加工,最终导致不合理战术策略的使用。

2.4 自我损耗与情绪反应

自我损耗会影响个体的情绪调节能力。竞技比赛中,情绪是影响运动员表现的重要因素,在压力情境下个体一般会极力避免焦虑等负性情绪,出现自我损耗,最终出现更高程度的焦虑。因此,在竞技比赛等压力情境下,抑制消极情绪会损耗自我控制的能量,导致更为消极的情绪产生。

3 自我损耗的补偿

作为一种有限的资源,自我控制的一个基本涵义是一段时间的休息或放松可以使得自我损耗得到缓解或恢复。个体可以通过休息或睡眠、无意识的目标刺激、观点采择、自我调控取向、补充血糖等方法补偿自我损耗。运动领域中,自我损耗的补偿引起了研究者的关注。

3.1 锻炼

某些与自我调节有关的锻炼可以提高人们的自我控制能力。纵向研究表明,坚持每天进行自我控制训练的个体在完成握柄任务时的成绩显著好于基线水平,证明训练可以提高自我控制能力。运动员每天要进行大量的常规训练,需要更强的坚持性,而且在比赛中需要长时间地情绪、注意和动作控制。因此,运动员可能比普通人具有更高水平的自我控制能力。

3.2 积极情绪

产生自控损耗之后,积极的情绪诱发可以克服运动员的自控损耗。因此运动员可以通过与教练进行良好沟通等方法来保持积极的情绪状态,有效补偿自控损耗,从而有效改善运动表现。

3.3 榜样启动

Martijn等通过奥运会冠军为榜样文本的研究发现,启动榜样效应可以提高损耗个体在握力任务上的坚持性,起到补偿自控损耗的作用[8]。这提示我们,在平时的运动训练过程中教练可以利用榜样的力量充分调动运动员的坚持性,同时,在竞技比赛中运动员由于各种因素导致自我损耗后,可以通过回忆名人榜样或是身边榜样的方法在短时间内补偿自我损耗。

4 研究不足与展望

自我损耗模型是在自我控制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的,这为我们理解各种自我控制失败现象提供了新的视角。近年来随着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和成熟,发现自我损耗的发生领域不仅包括自我控制、选择行为等,还包括各种社会认知、组织行为学等领域,并且研究的领域逐渐趋向具体化和实用化,但是仍有一些不足之处。

第一,目前,大部分自我损耗的相关研究都是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这势必会导致生态效度的缺乏。因此,在以后的研究中应该更多地以实际运动员为被试,探索实用性更强的实验方法,不断扩大研究的生态学效度。

第二,自我损耗理论在具体领域中的应用已经引起研究者的重视。但是,研究者大多倾向于探究自我损耗的各种影响因素,对运动员自我损耗的克服和补偿的研究目前还不多见。因此,在今后的研究中应针对不同的运动员,积极探讨自我损耗后效的补偿方法,有针对性地帮助运动员提高在竞技比赛中的表现。

第三,国外已有大量有关自我损耗的能量理论的研究,但是国内的研究相对比较少,尤其是运动领域中的自我损耗现象。因此,在今后的研究中应该将文化因素考虑进来,揭示不同文化背景下自我损耗的本质和规律。

[1]董蕊,张力为.榜样启动对大学生运动员自我损耗的补偿作用[J].中国体育科技,2012,48(2):122-131.

[2]Baumeister R.F., Bratslavsky E., Muraven M,et al. Ego depletion: is the active self a limited resource [J].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998,74:1252-1265.

[3]Baumeister R.F.Ego depletion and self-control failure:An energy model of the self’s executive function[J].Self and Identity,2002,1:129-136.

[4]Muraven M, Tice D.M., Baumeister R.F.Self-control as limited resource: regulatory depletion patterns [J].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1998,74:774-789.

[5]Alberts H.M., Martijn C., Greb J., et al. Carrying on or giving in: the role of automatic processes in overcoming ego depletion [J]. British 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2007,46:383-399.

[6]孙拥军.自我控制损耗对运动员操作表现的影响[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08.

[7]Schlneiehel B.J Attention control, memory updating, and emotion regulation temporarily reduce the capacity for executive control[J].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2007,136(2):241.

[8]Martijn C.,Alberts H.M.,Mercjelbach H.,et al.Ocercoming ego depletion: the influence of exemplar priming on selfcontrol performance[J].European 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2007,7:231-238.

猜你喜欢
控制组损耗范式
法治范式的沟通主义进路
——简评《中国法治的范式研究:沟通主义法范式及其实现》(郭金平)
核电厂主泵专用变压器1级能效限值推算
多工况下永磁电机损耗研究分析
以写促读:构建群文阅读教学范式
三电平ANPC变流器损耗平衡的SVPWM策略
孙惠芬乡土写作批评的六个范式
给商品起名字
5G传播损耗及链路预算
马来西亚华文小学识字教学的字理识字研究
管窥西方“诗辩”发展史的四次范式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