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体育层次递进教学模式的构建

2014-08-15 00:54刘虹
当代体育科技 2014年23期
关键词:考试大学教学模式

刘虹

(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 辽宁沈阳 110161)

传统的体育教学主要采取的是大班授课形式,大多数教师并没有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普遍存在“一刀切”的教学现象,“优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的两极分化问题较为严重,不利于学生的全面素质提高以及个性化发展,体育教学效率低下。层次递进教学模式可以很好的弥补传统教学的缺陷和不足,基于学生的生理、心理、个性特征等多方面差异,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设计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因此在大学体育中积极引入层次递进教学模式,教师可指导不同层次学生进行针对性的体育锻炼,有利于深入挖掘学生的潜能,发挥学生的自身优势,提高学生的综合体育素养和能力。本文依据多年执教经验,认为大学体育层次递进教学模式的构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实行科学、合理的学分制

层次递进教学模式改革实践过程中,应结合大学体育教学的总体要求,制定科学、合理的学分制度。在大学教育中,大学体育属于学生的一门公共必修科目,因此对于大学生而言,想要毕业,必须要求学生在大一、大二阶段将4个学期的体育课程修满,并且顺利通过考试,经合格后修得相应学分。“大学体育”选修课也应该引起学生们的注意,“大学体育”选修课是一门重要的艺术素养选修课,应要求学生在完成一年级、二年级的必修学分后,还应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在1~4年级选修艺术素养选修课2~4个学分。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体育锻炼能力,促进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

2 设置科学的教学课程

根据大学体育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体育教学课程应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多种多样的体育课程,尽可能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由于不同的学生,无论是在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有较大的差异,大学体育课程应尊重学生的这些差异,设置较为独特、个性化的教学课程,体育运动项目应尽可能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多给予学生一些自我发挥、展示个性的平台和机会。同时应注意体育教学课程应具有较强的实用性以及时代气息,能够做到与时代保持同步,比如大学体育教学中可以积极引入运动休闲类、运动竞技类、民族传统类、艺术类、保健类、格斗类等多种多样的教学课程。尽可能容纳学生的身体锻炼、运动技能培训、心理健康、社会适应以及大众参与等诸多方面内容,实行“自助餐式”选课模式,能够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体育运动项目。打破原有的院系、班级制,比如可以根据学生的体育技能水平,开设基础班、提高班、训练班等不同层次专项班进行分层次教学,实性针对性体育教学。

3 采用网络自主选课模式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各种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也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教学中,大学体育教学应实现信息化管理,能够让学生们通过校园网自由进行网络选课。一般的“大学体育”课程都是结合学校的场地器材、设备以及师资力量等学校体育教学条件以及教学环境安排实际的体育教学。通过网络自主选课,可以最大限度的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根据自己的爱好、兴趣,结合自身的特点选择最符合自己的体育运动课程,充分发挥和释放学生的特长和爱好,体验到运动带来的乐趣,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4 充分利用学校现有资源

在层次递进教学模式改革实践过程中,应遵循因地制宜原则,了解本学校的自身特色,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组织多种多样的体育运动项目,提高体育教学效果。想要做到这一点,比如要求大学体育教师能够与时代同步,具有较强的时代感,了解社会体育流行趋势,在大学体育课堂中积极引入学生们比较喜欢的运动项目,有利于丰富体育教学内容,也有利于更新和完善体育教师知识结构,调整教师专业结构。高校可以考虑适当延长体育教学时间,为学生提供广阔的自主学习以及自主选择空间,满足学生的多元化体育运动需求。

5 加强学生的体育理论知识教育

体育理论知识是学生了解体育运动的基础,也是提高学生体育运动技能的关键,在层次递进教学模式构建过程中,教师应重视对学生的体育理论知识教育,可以建立大学体育网络考试系统,整个考试系统中应设置平时练习题、模拟练习题、期末考试题、题库等考试训练内容,同时应设置必要的学生用户管理、学生测试成绩查询等。题库的内容应包括体育基础理论知识、基本技能知识、体育欣赏、体育文化以及品质教育等知识,日常学习中,学生可以在网上自行训练。学校也可统一规定某一段时间开通大学体育理论网络考试系统,让学生们在系统内随机抽题进行考试练习,考完后师生可通过网络考试系统中的考试查询功能自行查询成绩。应值得注意的是,大学体育理论网络考试系统的内容应突出重点、难点,注意考虑全体学生,合理把握考试的难度。其次学校应定期组织、开展体育知识讲座,重点讲解一些体育基础知识,让学生熟练掌握各种体育理论知识;每月发行一期大学体育简报,简报的内容应包括体育政策法规、运动处方、健康教育、体育锻炼方法等知识。从而全面开展大学体育教学的“知识、技能”高度结合教学,促进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

6 教学改革推动建议

6.1 课程设置建议

多样化的教材是大学体育课程的一大特征,因此教师在设置运动项目方面无法做出科学合理的正确选择,导致某些课程项目的设置出现盲目的求异、求新。本文认为体育教师要树立学生健康体魄和应用能力的培养锻炼的教学目标,并以终身体育为课程设置主线,对学生的心理、生理发展规律给予充分重视,结合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学习兴趣来对课程进行设置。

6.2 自主选课建议

“学得少、玩得多、实际效果少、追求乐趣多”现象的在自主选课的课程教学中十分常见,这是因为学生选课的随意性和盲目性较大。对此,教师可以在相关课程的教学设计中加入一些新元素、新内容,让教学内容的空间得到拓展。与此同时,还可以对大学生体育课程项目选择的引导进行强化,让他们能够结合自身条件选择针对性较强的体育项目。

6.3 资源利用建议

因此体育资源短缺现象的存在,学生在自主选课的过程中的自由度得不到充分的体现。因此,教师要对现有的教学资源进行合理安排,尽己所能创造更好的环境和条件,开设的教学项目要能够满足不同兴趣爱好、不同层次和不同体质的学生运动需求。

6.4 教资源投入建议

校方要对体育场地器材投入进行强化,有条件者还可以支持并提供给体育教师进修学习的机会和平台,让他们的自身素质和知识面得到进一步的提升,资源配置的优化和专项技能水平的提高,能够让学生们的运动需求尽可能的得到满足。

综上所述,基于个体差异指导思想的层次递进教学模式可针对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最近发展区,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和发展。实行大学体育层次递进教学模式改革,尊重学生的年龄特征,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规律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以及教学策略,为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自主选择和自主发挥空间和平台,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提高体育教学效果。

[1]杨杏芳,李小平.培养创新人才是大学素质教育的基本任务[J].高等教育研究,2000(3):23-25.

[2]张琴.浅议创新人才培养的不利因素及对策[J].中国高等教育,2012(11).

[3]李敏卿“.三自主”体育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体育学刊,2008,15(12):62-65.

[4]潘世墨.大学要有大体育观[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4(5).

[5]张铁雄.大学体育课程网络化教学与管理模式的构建与实验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3).

[6]张海华.体育教学中即兴展现的必要性[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7).

[7]张玉霞.普通育课程改革与建设的思考[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5(4).

猜你喜欢
考试大学教学模式
“留白”是个大学问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Japanes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obotto Take Entrance Examinations
你考试焦虑吗?
准备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