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田径训练中运动员的损伤管窥①

2014-08-15 00:54孙嘉诚唐小凡
当代体育科技 2014年23期
关键词:田径部位运动员

孙嘉诚 唐小凡

(山东中医药大学药学院 山东济南 265200)

田径运动在体育运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其它体育运动项目中各项运动的基础,有很多体育项目均采用田径运动来训练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并用其作为提高技术和战术的基础。在田径运动中运动员的走、跑、掷等各项基础技都能得到训练和加强。田径运动一共包括有40多个单项。它能全方位地增强人体的体质。在高校的田径训练过程中,如果运动员对训练没有科学的认识,很可能就会发生运动损伤,导致运动员不能参加正常的训练和比赛,从而影响竞技水平及身体健康。

1 高校田径运动训练损伤特点及原因

田径运动历史悠久,是在人类社会发展中逐步产生和发展的。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将一些新的训练方法和训练手段运用到田径训练过程中,并不断地改善训练的条件,从而使得训练的安全性更加有保障,并促进了训练成绩的提高以及田径运动的发展。但是运动损伤仍是田径运动中十分常见和突出的问题。运动损伤是指运动员在训练的过程中身体部位发生的各种损伤,是目前运动医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高校田径运动在田径运动中占有很大的比重。但高校田径运动员训练损伤情况比较严重。患病率高达80%以上。运动损伤部位为肩部、颈部、肘部、腕部、股后肌群、腰背部、膝部、股前肌群、足部、小腿等。在田径运动损伤中主要以急性为主慢性为辅,这与田径运动项目的特点相符,中轻伤和中度损伤是高校田径训练中运动员所受伤害中常见的。运动损伤的产生严重影响或干扰着田径运动员的正常训练并影响运动队的稳定性。在高校中,田径运动员的运动损伤与其运动年限呈非常显著正相关。即随着运动员参加训练的年限增长,其发生损伤的概率也呈上升趋势。在运动训练过程中,运动员的旧作或者慢性损伤会严重干扰运动员的训练,影响训练的效果和成绩。在田径运动过程中,尤其容易对下肢造成严重伤害。

导致高校田径运动员损伤的主要因素有: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较差、在训练前的准备活动做得不到位,不充分、训练中的技术要领不正确等,其训练中局部负担过重、身体疲劳以及在训冻中受伤得不到及时治疗与积极调整等也会容易导致运动员受伤。近些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改革,田径训练的受关注度减小,各高校不断地扩招导致体育教学过程中资源短缺,尤其是在田径训练的过程中,训练条件比较简陋。在普通的高校田径训练中,受到教练员业务水平、运动员基础水平以及场地设施等因素的制约,使得高校中学生的训练态度松懈,对田径运动不重视,训练过程中不够直流认真,这些都会使得运动损伤产生的机率大大增加。

2 高校田径项目损伤部位

田径运动很容易损伤身体的各个部位。其中腰背、腕、肘、肩、腿等处的损伤尤为常见,分析这些身体部位损伤的机理以及病因有利于找出防治损伤的方法。下面举例分析高校田径运动易损伤的部分身体部位及防治方法。

2.1 腰部损伤

腰背部位常见的损伤有急性损伤、椎间盘突出以及损伤性骨膜炎,骨折、错位以及腰肌劳损也是常发生在运动员身上的损伤。腰肌劳损是腰部损伤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它是由于腰部负担过重或者肌肉长时间地处于一种较为紧张的状态,从而导致运动员内外平衡失调,以致于产生损伤。为防止此类损伤,要在训练的过程中增强腰肌初带的各种力量练习。背越式跳高的技术动作,会引起腰背损伤。导致田径运动员腰背肌劳损原因有很多,由于高校运动员在运动训练过程中没有及时治疗,伤未痊愈又参加运动。结果使得急性腰扭伤发生率较高。建议在训练的过程中加强对运动员腰腹部肌肉及韧带的收缩性、伸长性和协调性的训练,在运动前让运动员进行充分、合理的准备活动,预防和纠正错误技术动作,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可以有效的防止急性腰扭伤的发生。

2.2 腕部损伤

腕部造成损伤的运动员主要是田径运动员中的体操运动员。他们的腕部常见的损伤有骨箭异常、骨质增生以及骨折等。运动员在训练的过程中经常要重复地练习一个动作很多次,在长时间内对身体的局部部位进行超负荷的练习,这些很容易造成身体局部损伤,使体操运动员的腕部骨、关节受到损伤。

2.3 肘部损伤

标枪运动员易造成肘关节的损伤,这是由掷标枪技术动作要求的特殊性决定的,该损伤的原因主要是准备活动不充分,在投枪的动作中出现损伤或者肘关节四周韧带力量弱而导致的慢性劳损。损伤的产生与技术动作的特殊要求以及运动员运动水平等有关。减少损伤要加强标枪基础训练和专项力量训练、训练运动员掌握正确的投掷方法、科学安排训练负荷。

2.4 肩部损伤

高校田径运动员也有可能使运动员的肩部受到损伤,尤其是游泳训练,同时标枪的使用也可造成肩周炎。运动损伤与运动项目、技术有着密切的关系。排球专项运动会造成肩部损伤,在训练中实施“边练边治、治练结合”的方法能够有效缓解肩部的损伤。

3 运动损伤的预防

3.1 充分做好准备活动

训练和比赛之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加强对容易受伤部位的保护和训练。使关节肌肉、韧带的弹性和伸展性得到充分的活动。准备活动的强度和训练的量要根据运动员的身体状况而定。在进行柔韧性练习时,一定要注意逐渐加大力度和幅度,动作不要太快。做专项练习时训练强度不要太大,避免使局部肌肉疲劳。

3.2 合理安排运动强度

田径训练中常用到两种训练方法,即最大量低强度和最小量高强度。高强度的训练方法会使运动员在迅速提高运动成绩,因此许多不负责任的教练员通常采用这种方法。但这种训练方法的优势只是一时的,在日后的长期训练过程中,这种优势会逐渐消失,其对运动员身心发展的坏处开始显现。高强度的训练使得肌肉与关节韧带间的差距加大,这往往会给一些条件好的运动员的关节韧带造成较大损伤。在田径训练过程中,运动员应充分考虑到自己身体机能各异的特殊性,采取合适且有效的训练方法,避免急功近利,给身体造成损伤,给未来长期的训练生活埋下隐患。

3.3 发展身体的专项素质,加强医务监督

专项身体素质是提高专项技术的基础,在训练的过程中经常由于运动员过度疲劳或者病后初愈等原因而引起其体力、力量、灵活性以及协调性的下降,从而导致运动时较易发生运动损伤或加重旧疾,因此在专项训练过程中要加强对运动员的医务监督工作。

3.4 科学安排训练内容,增加训练的趣味性

田径训练的过程中训练员要科学合理地安排训练的内容、方法、负荷以及难度等。在训练过程中,要重视身体机能的全面发展,不能急于求成。同时,在训练过程中增加趣味性也对运动损伤的预防有较好的效果,它可以预防由于训练过于单调而导致的过度疲劳或慢性运动损伤。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使学生在快乐的气氛中完成训练任务。

4 结语

总之,在田径训练过程中运动损伤是随时存在,为了尽量减少运动损伤,应加强对运动员训练工作的组织领导,提高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水平,掌握正确的技术动作,合理安排训练的强度和运动量,遵循由易到难,由小到大循序渐进的原则。认真做好准备活动。提高对运动损伤的预防监控,加强医务监督,严格遵守对场地设施的安全检查,尽可能避免外部因素造成的损伤,将运动损伤的发生率降至最低。

[1]单华.高校田径训练中运动损伤及策略分析[J].体育时空,2012,12(6):67-68.

[2]罗智勇,侯斌,方银.我国优秀游泳运动员损伤部位特征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3,47(9):35-36.

[3]张敏.田径运动员运动损伤情况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3,42(21):40-41.

猜你喜欢
田径部位运动员
科学运动会:田径篇
每个女孩都有不允许别人触碰的隐私部位
计数:田径小能手
一位短跑运动员的孤独
我国优秀运动员商业价值的开发
从第15、16届世界田径锦标赛透析我国竞技田径的发展
五个部位冬天尤其要保暖
喜欢什么
最会挣钱的女运动员
运动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