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经济增长监测预警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2014-10-30 08:26杨海珍李苏骁李红甘昶春杨晓光
关键词:经济周期景气经济运行

杨海珍,李苏骁,李红,甘昶春,杨晓光

(1.新疆发改委经济研究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00;2.中国科学院大学管理学院,北京100049;3.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北京100190;4.中国石油大学,北京102249)

一、引言

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产业和金融业的高速发展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世界经济的运行特点,全球经济与金融系统的关联性与波动性加强,对经济政策的制定者提出了实时监测分析经济运行动态的迫切要求。宏观经济的监测预警工作主要是利用经济的周期性和层次性特点,选择我们所关心的经济主题的经济变量作为基准,遴选相对于基准的先行、一致、滞后指标,进而生成先行、一致、滞后合成指数和扩散指数,实现通过合成指数和扩散指数的变化判断经济未来走势、确定经济拐点、判断当前经济周期的位置等功能。

经济周期波动存在的普遍性和重复性的特点使得宏观经济监测预警成为可能。对于宏观经济进行监测预警最早起源于19世纪末的法国统计局会议。之后,1917年哈佛大学构造了最早的景气循环指数——哈佛指数,筛选了17个指标分别构建了“投机指数”、“商情指数”和“金融指数”。20世纪50年代,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NBER)的经济学家W.C.米歇尔和G.H.穆尔,先后在基准循环、指数类别划分和扩散指数等方面做了开创性和基础性的研究。1961年,美国商务部开始逐月发表NBER的景气监测结果,景气监测预警系统开始走向应用,并在数据处理方法上逐渐完善。70年代后,经济周期的理论继续向前发展,增长循环取代了古典循环,指标体系的建设从原有的国内范围扩展到国际范围,时间序列分析、状态空间模型等新的方法也被逐渐应用到经济周期波动研究之中。同时,经济景气监测预警体系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也得到了更广泛的应用,巴西、日本、新加坡、中国台湾、印度和韩国等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自己的经济景气监测预警系统[1]158,[2]40。我国90年代中期也开始了景气指标体系的建设,除了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发布的中国宏观经济景气指数外[2]40,北京、上海、天津、福建、吉林等省份也建立了自己的监测预警体系[3−4],也有研究尝试建立多维框架的景气指数系统,即建立不同领域的景气指数系统[5]。

但现有研究仍有许多不足。理论上看,大部分关于经济运行景气指数的构建多着眼于景气指标如何筛选,鲜有文献研究如何对所构建的景气指数的稳定性和有效性进行验证;实际应用中,全国的宏观景气指数得到了普遍应用,但各地的宏观监测预警体系并未完全建立。本研究在国内外研究和系统设计思想基础上,结合新疆经济运行特点、数据状况及预警需求,尝试建立新疆地区宏观经济运行的监测预警景气指标体系。首先,综合运用KL信息量、时差相关分析、峰谷图形分析、BB算法等方法筛选指标,分别构建与合成了新疆经济增长的先行、一致、滞后合成指数和扩散指数。为证明这些指数的合理性,本研究运用VAR模型、Granger因果分析和脉冲响应分析验证了指数的稳定性;同时,对所构建的指数对2012年新疆经济运行状况的预警能力进行分析评估,验证了指数的有效性。

二、景气指标体系的构建

景气监测预警体系的建立分为三个步骤:确定基准循环指标,筛选经济运行先行、一致和滞后指标体系,合成经济运行先行、一致、滞后指数[6]。

(一)基准指标的确定及其周期性波动特征

选取合适的基准指标是成功构建景气指标体系的基础,基准指标既能代表经济总量的波动,还要具有经济上的重要性、统计上的充分性、统计的适时性以及与景气波动的对应性等特点。历史经验来看,选取基准指标大致有三种方法:古典循环法、增长循环法和增长率循环法[1]160。考虑到我国经济周期的特点,本研究采用增长率循环法。由于我国的GDP增长率数据是季度公布的,不利于进行短期的经济预测,而且新疆GDP增长率和工业增加值的增长率周期性特征相似,因此本研究选取工业增加值的当期同比数据作为新疆经济增长景气分析与预测的基准指标,通过考察新疆工业增加值的周期性波动从而了解整个经济周期运行状况。

我们基于工业增加值的表现对新疆的经济周期波动进行分析刻画(见图1),新疆经济从2000年1月到2012年12月,共经历5个经济周期。

图1 新疆工业增加值周期性波动特征

第一个经济周期是2000年1月到2001年8月,新疆的工业增加值增速在2000年9月达到14%后一路下降。第二个经济周期(2001.08—2006.01)中,得益于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新疆经济呈现长期的上涨态势,在此期间新疆地区生产总值翻了一番,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都翻倍,地区经济迅速发展。第三个经济周期(2006.10—2009.04)中,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国际能源需求下降,能源价格骤降,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依赖与能源相关产业的新疆工业运行也随之跌入谷底,2009年5月新疆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仅有0.2%,为2000年1月份以来的最低增速。第四个经济周期(2009.04—2010.10)伴随着国内刺激政策的迅速实施,新疆的工业生产快速恢复,在2010年初达到最高值。在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特殊背景下,第四周期显示出与前三次经济周期不同的“短扩张”型非对称形态,扩张期仅有不到12个月。第五个经济周期(2010.10—2012.12),在欧债危机来袭、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及国内经济运行依然存在下行的压力下,新疆经济在2010年开始震荡前行,直到2012年三季度实现谷底的企稳回升,先于全国实现经济的复苏。究其原因,中央对新疆实行差别化政策,大量工业项目落地新疆,加之19个援疆省市在人才、技术、管理、资金、产业等方面对新疆进行全方位支援,极大地促进了新疆的经济增长。由分析表明,新疆地区的经济运行周期性明显,选取合适的指标对其进行监测预警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二)先行、一致、滞后指标的选取

确定基准指标后,将备选指标与基准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确定领先滞后关系,从而筛选出合适的先行、一致和滞后指标。确定领先滞后关系的方法有多种,如时差相关系数法、KL信息量法、聚类分析法、峰谷对应法、交叉谱方法、格兰杰因果、脉冲响应函数等方法[7]。本研究首先采用时差相关系数法和KL信息量法进行领先滞后关系的判断,然后运用峰谷图形分析法确定指标的峰谷变化,峰谷稳定且标准差较小则选为备选指标构建指数。

研究备选指标包含942个相关指标,涵盖工业状况、能源生产、金融货币、农林牧渔、价格指数、外资外贸、居民收支、就业与工资、企业、房地产及建筑业、财政收支及国际经济数据等14个领域,既包括全国的各类宏观经济指标,也有新疆的地区性宏观经济指标,数据起止时间为2000年1月至2012年12月。对各指标与基准指标进行时差相关分析、KL信息量和峰谷图形分析,并结合新疆的经济运行和产业结构特点,本研究筛选了7个先行指标、6个一致指标、4个滞后指标构成景气指标体系,指标体系的具体指标及其分析结果见表1。

表1 景气指标体系分析结果

如表1所示,先行指标组包括M0当期同比、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新疆的煤气、汽油、柴油、纱、毛机织物等重要工业品的产量,M0当期同比、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两个指标主要刻画了全国的经济运行状况对新疆的影响。新疆的重要工业品产量等指标考虑到新疆的地区性重要产业对其经济的影响;一致指标组包括新疆工业增加值、发电量、新疆的出口金额、新疆CPI以及新疆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从工业、进出口、价格、投资等几个经济运行重要的维度刻画了新疆的经济运行情况。滞后指标组包括工业企业产成品期末库存、应收账款净额、国有企业亏损额及房地产开发投资额,由于企业的库存和运营状况一般滞后于经济增长的表现,因此滞后指标多由企业相关指标构成。景气指标体系的筛选是景气指数构建的基础。

(三)合成指数和扩散指数的构建

本部分基于筛选出的先行、一致和滞后指标,构建了合成指数和扩散指数。扩散指数可以用来判断经济波动转折点,合成指数则可以用来分析经济变动程度的大小和速度。

1.先行、一致、滞后合成指数构建

合成指数又称景气综合指数,不仅能预测市场经济波动的转折点,还能在某意义上反映经济循环变动的强弱。图2是基于本研究筛选的指标合成的先行、一致、滞后合成指数,结果表明,在重要的经济周期峰谷变化中,先行合成指数稳定地先行于基准指标,一致合成指数与基准指标表现较吻合,滞后合成指数较稳定地滞后于基准指标峰谷表现。

图2 先行、一致和滞后合成指数

表2 基准指标与合成指数拐点对比

图3 先行、一致和滞后扩散指数

由表2可见,先行合成指数的峰平均阶数为-6.4,谷平均阶数为-4.2,表明先行合成指数先行于基准指数4∼6个月;一致合成指数滞后于基准指标0.4∼0.8个月,基本与基准指标走势一致;滞后合成指数的峰值滞后于基准指标3.5个月,谷平均滞后6.5个月。在合成指数稳定性方面,与表1进行对比可知,先行合成指数的峰谷标准差分别为4.16和2.95,显著小于先行合成指数的各个指标的峰谷标准差,一致和滞后合成指数也呈现同样的特点,表明对各景气指标进行合成有效地平滑了单个指标的波动,使得指数对经济运行状态的刻画更加稳定。

2.先行、一致、滞后扩散指数构建

扩散指数计算的是指标组内第t时刻扩张指标的个数占组内所有指标个数的比率,因此又称为扩张率。扩散指数在某一点的值代表经济波动扩散的程度和范围,扩散指数在50线上方则表明经济处于扩张阶段,在50线下方表明经济处于收缩阶段,当扩散指数由50线上方穿越到50线下方时,表明经济由扩张阶段开始进入收缩阶段,对应的是基准指标的峰顶状态。图3是基于本研究筛选的指标构建的先行、一致、滞后扩散指数。

具体数据表明,先行指数平均先行于基准指数3∼5个月,一致指数大致与基准指标的扩张和收缩周期一致,滞后指数稳定滞后4∼6个月。且先行一致和滞后关系比较稳定。

三、景气指数的验证

景气指数的表现如何取决于其稳定性和有效性,因此,本部分构建了VAR模型考查先行、一致、滞后合成指数的内在动态联系是否稳定[8],并运用新疆2012年的经济运行状况对景气指数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

(一)景气指数的稳定性验证

考虑到合成指数和扩散指数选取的指标是一致的,且合成指数不仅能够刻画经济波动的趋势,而且可以刻画经济变化的程度,所以本部分以合成指数为例验证景气指数的稳定性。

首先,构建了VAR模型来检验上文所构建的新疆经济增长景气指数的稳定性。ADF检验结果表明,合成指数在0.01的置信水平下是非平稳的,差分后的序列为平稳时间序列,因此运用差分后的合成指数建立滞后阶数为4的VAR模型。AR单位根检验表明,所有根的模的倒数都在单位圆内,表明VAR模型是稳定的,即先行、一致和滞后合成指数的一阶差分值具有稳定的内部关联性,本文构建的景气指数的先行、一致和滞后关系是稳定的。

按照指数编制的原理,若先行指数是一致指数的 Granger原因,且一致指数是滞后指数的Granger原因,则表明本文构建的景气指数较为稳定有效。因此,本研究在VAR视图下进行了Granger因果检验。结果表明(表3),在0.1的置信水平下,一致合成指数是滞后合成指数的Granger原因,且先行合成指数是一致合成指数的Granger原因,说明先行合成指数稳定地领先于一致合成指数,且一致合成指数稳定地领先于滞后合成指数,表明本文构建的景气指数稳定性较佳。

表3 Granger因果检验结果

由于构建的VAR模型是稳定的,可以进行脉冲响应分析,以观察指数之间相互影响的变化过程。本文选取滞后期为30个月进行脉冲响应分析,通过分别给先行合成指数和一致合成指数一个冲击,得到如图4所示的脉冲响应图。图4表明,当先行指数受到一个冲击时,一致指数发生同向的变动,且变化在5个月的时候达到最高点,在8个月后逐渐消失;当一致指数受到冲击时,滞后指数短期内会发生较大幅度的同向变动,且在第6个月的时候达到最高点,13个月以后逐渐消失。

图4 脉冲响应分析

(二)景气指数的有效性验证

对新疆未来的经济走势进行判断和预测是本文构建景气监测预警体系的目的。因此,基于前面构建的景气指数,本部分使用先行合成指数和先行扩散指数对新疆2012年的经济形势进行了分析,用以验证构建的景气指数的预测有效性。

本研究构建的景气指标体系中,新疆经济增长先行指标有7个,包括M0当期同比、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煤气、汽油、柴油、纱、毛机织物等重要工业品的产量,均采用同比数据刻画周期性波动,主要涵盖了全国经济因素和新疆重要工业品两个方面。从扩散指数的表现来看,先行扩散指数平均先行于基准指标3∼5个月。我们将截止到2012年3月份的数据截取出来,构建了到2012年3月的景气指数(如图3所示),从图3可以看出,先行扩散指数在2012年3月份增加到50线上方,预测表明8月份后经济开始逐步扩张升温,由底部开始回升,而实际经济的运行状态说明新疆在2012年第三季度实现了经济的率先复苏,工业增加值由7月份的8.3%上升至8月份的12.5%,11月份进一步增加至17.7%,表明扩散指数的预测是有效的。而2012年10月份,先行扩散指数下降到50线以下,这也表明新疆经济增长在2013年第二季度开始会趋缓,增速可能出现略降。

从先行合成指数的表现来看,先行合成指数稳定地先行于基准指标4∼6个月,也即工业增加值的峰顶会滞后于先行合成指数6个月左右,谷底会滞后于先行合成指数4个月左右。在本轮经济周期中,如图2所示,先行合成指数在2012年2月份实现了从底部的大幅回升,预示着经济将在8月份实现企稳回升,而实际经济的运行数据也表明,新疆在2012年第三季度实现了经济的复苏,尤其是工业的强势上涨,验证了先行合成指数的有效性。

研究表明,本文构建的景气指数是稳定的,先行、一致和滞后指数之间存在稳定的先行滞后关系;2012年新疆经济运行的数据也表明,扩散指数和合成指数可以有效地预测经济运行趋势和拐点,因此,本文构建的景气指数可以用于未来新疆经济增长的监测和预警。

四、结论

本研究以新疆工业增加值当期同比作为基准指标,通过KL信息量、时差相关分析、峰谷图形分析、BB算法等多种方法筛选出了符合新疆经济发展特色景气指标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合成了合成指数和扩散指数对新疆的经济周期波动进行监测。随后,又进一步验证了景气指数的稳定性和有效性。稳定性方面,本文构建的VAR模型和Granger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分析的结果表明,先行、一致和滞后合成指数之间存在稳定的内部领先滞后关系,景气指数是稳定的;有效性方面,运用2012年的经济运行数据验证了先行扩散指数和先行合成指数的预测能力,结果表明景气指数是有效的,可以用于新疆未来经济增长的监测和预警。

新疆作为我国重要的边疆省份,是我国天然气、原油、原煤的重要产地,对全国的经济运行状况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第二阶段的深化和19省市对口支援的逐渐展开,新疆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呈现许多与全国经济周期波动不同的特点。因此,本研究建立的新疆区经济增长景气监测预警体系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将为制定地区经济发展策略提供尽可能有效的政策支持。

猜你喜欢
经济周期景气经济运行
下半年黄羽鸡或迎景气周期
一季度农业农村经济运行良好
经济周期调整
美国经济数据背后:“拉长”的经济周期
2018年1—12月成都市经济运行情况
跨越经济周期,中国企业如何创新成长
2018年2月中轻景气指数为88.38
2018年3月中轻景气指数为87.82
2018年2月中轻景气指数为88.38
经济周期视角下的可燃冰干热岩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