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

2014-11-05 19:55穆春梅
江西教育C 2014年9期
关键词:时针课题探究

穆春梅

传统的教学模式比较封闭、呆板。换一种教学方式,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不但能培养学生活跃、开放的思维方式,而且能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优良品质的形成与发展。

一、提出问题,探究答案

教师指出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探究,对帮助学生深刻理解知识要点是很有必要的。例如,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很多学生对“沙漠化”和“石漠化”两个概念的理解模糊不清。针对这种情况,我就提出了分析“沙漠化”和“石漠化”之间有什么区别的问题,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

为了找出这两个词之间的不同点,学生做了很多工作:有的学生拿来课本仔细研读,有的学生找出辞典查看词意,有的学生去机房上网查阅资18然后参加小组讨论,反复比较,各抒己见。从表面现象讨论到形成原因,从物质构成讨论到分布地区,越讨论越深刻,最后终于达成共识:沙漠的形成与风力作用有关,石漠的形成与流水作用有关;沙漠的质地构成颗粒较小,以沙为主;石漠的质地构成颗粒较大,以石为主;前者是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荒漠化的主要表现形式,后者是南方地区荒漠化的主要表现形式。在整个探讨过程中,学生的兴趣浓厚,思维活跃,参与活动非常积极。所以,对于学生来说围绕问题探究,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是个很好的学习方法。

二、寻找课题,探究结论

为了快速方便地解题,我们经常总结一些做题的规律和方法。寻找这些规律和方法,也是学生探究的重要课题。

例题:某人设计了一座24小时的全日时钟(如图所示),指针为时针,因为地球自转一周,时针也刚好转了一圈,所以时针可以看成是某地的经线。问:若此时恰好是上海星期一日出时刻,不考虑其他因素,那么全球范围内所处的日期为( )

A.星期日的范围大于星期一

B.星期一的范围大于星期二

C.星期二的范围大于星期一

D.星期一的范围大于星期日

解:当上海是星期一日出时刻,即上海为星期一6点时,太阳直射西经度,那么,此时全球有两个日期,即星期一与星期日,则星期一为多一天,星期日为少一天,根据上述的结论可得:星期一占的范围小,星期日占的范围大。所以可以直接得出结论:答案选A,无需算出星期日与星期一各占多少时区,做题速度自然也大大提高了。

另外,诸如“等温线弯曲方向与温度的关系问题:等温线向高纬度凸,则该地的气温比同纬度的其他地区的气温高,反之则低。全球大气水平、垂直运动分布规律:大气环流的运动规律垂直方向用“弓”字表示。这些都可以列为课题让学生探究。通过对这些课题的探究,学生不仅可以提高学习兴趣,而且还学会了如何学习,享受了获取知识的过程,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相互合作,探究方法

萧伯纳说过,如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我们交换一下,你我将拥有两种思想。不同的人对问题理解的深浅程度不同,思考问题的着眼点也不同,因此,碰到问题时,如果能一起讨论研究,不但可以使一种思想变成多种思想,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相互合作、彼此尊重的协作精神。

不难发现,每个班都有一批学生对学习地理知识感兴趣。他们中有各科成绩均匀,总成绩名列前茅的;也有因一两科成绩欠佳而使总成绩平平甚至偏后的,但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地理成绩突出,对地理知识感兴趣。其主要表现为:一遇到有点难度的地理试题时,他们就情不自禁地凑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争辩、讨论,然后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他们经常因为一个疑难问题而紧锁眉头,也常常为解决一个问题而“得意忘形”。他们既为自己能答疑而雀跃,也为别人能解惑而欢呼。考场上,他们互不相让;考场下,他们互不服输。每个人都憋着一股积极向上的力量,这股力量凝聚成核心,使得班级更积极、更向上、更团结,令人感动欣喜。

话不说不透,理不辩不明。正是由于他们在一起的讨论与争辩,使他们不但深刻理解了知识,而且在交流中建立了友谊,学会了合作。所以,合作式教学既教会了学生学习,又教会了学生做人,同时,又解决了传统教学中单向思维、定向思维的问题。

综上所述,换一种教学方式,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把课堂还给学生,既解放了教师,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课堂成为他们互相学习、互相竞争、享受知识生成过程的舞台。◆(山东省胶州市第三中学)

□责任编辑:周瑜芽endprint

传统的教学模式比较封闭、呆板。换一种教学方式,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不但能培养学生活跃、开放的思维方式,而且能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优良品质的形成与发展。

一、提出问题,探究答案

教师指出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探究,对帮助学生深刻理解知识要点是很有必要的。例如,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很多学生对“沙漠化”和“石漠化”两个概念的理解模糊不清。针对这种情况,我就提出了分析“沙漠化”和“石漠化”之间有什么区别的问题,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

为了找出这两个词之间的不同点,学生做了很多工作:有的学生拿来课本仔细研读,有的学生找出辞典查看词意,有的学生去机房上网查阅资18然后参加小组讨论,反复比较,各抒己见。从表面现象讨论到形成原因,从物质构成讨论到分布地区,越讨论越深刻,最后终于达成共识:沙漠的形成与风力作用有关,石漠的形成与流水作用有关;沙漠的质地构成颗粒较小,以沙为主;石漠的质地构成颗粒较大,以石为主;前者是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荒漠化的主要表现形式,后者是南方地区荒漠化的主要表现形式。在整个探讨过程中,学生的兴趣浓厚,思维活跃,参与活动非常积极。所以,对于学生来说围绕问题探究,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是个很好的学习方法。

二、寻找课题,探究结论

为了快速方便地解题,我们经常总结一些做题的规律和方法。寻找这些规律和方法,也是学生探究的重要课题。

例题:某人设计了一座24小时的全日时钟(如图所示),指针为时针,因为地球自转一周,时针也刚好转了一圈,所以时针可以看成是某地的经线。问:若此时恰好是上海星期一日出时刻,不考虑其他因素,那么全球范围内所处的日期为( )

A.星期日的范围大于星期一

B.星期一的范围大于星期二

C.星期二的范围大于星期一

D.星期一的范围大于星期日

解:当上海是星期一日出时刻,即上海为星期一6点时,太阳直射西经度,那么,此时全球有两个日期,即星期一与星期日,则星期一为多一天,星期日为少一天,根据上述的结论可得:星期一占的范围小,星期日占的范围大。所以可以直接得出结论:答案选A,无需算出星期日与星期一各占多少时区,做题速度自然也大大提高了。

另外,诸如“等温线弯曲方向与温度的关系问题:等温线向高纬度凸,则该地的气温比同纬度的其他地区的气温高,反之则低。全球大气水平、垂直运动分布规律:大气环流的运动规律垂直方向用“弓”字表示。这些都可以列为课题让学生探究。通过对这些课题的探究,学生不仅可以提高学习兴趣,而且还学会了如何学习,享受了获取知识的过程,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相互合作,探究方法

萧伯纳说过,如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我们交换一下,你我将拥有两种思想。不同的人对问题理解的深浅程度不同,思考问题的着眼点也不同,因此,碰到问题时,如果能一起讨论研究,不但可以使一种思想变成多种思想,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相互合作、彼此尊重的协作精神。

不难发现,每个班都有一批学生对学习地理知识感兴趣。他们中有各科成绩均匀,总成绩名列前茅的;也有因一两科成绩欠佳而使总成绩平平甚至偏后的,但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地理成绩突出,对地理知识感兴趣。其主要表现为:一遇到有点难度的地理试题时,他们就情不自禁地凑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争辩、讨论,然后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他们经常因为一个疑难问题而紧锁眉头,也常常为解决一个问题而“得意忘形”。他们既为自己能答疑而雀跃,也为别人能解惑而欢呼。考场上,他们互不相让;考场下,他们互不服输。每个人都憋着一股积极向上的力量,这股力量凝聚成核心,使得班级更积极、更向上、更团结,令人感动欣喜。

话不说不透,理不辩不明。正是由于他们在一起的讨论与争辩,使他们不但深刻理解了知识,而且在交流中建立了友谊,学会了合作。所以,合作式教学既教会了学生学习,又教会了学生做人,同时,又解决了传统教学中单向思维、定向思维的问题。

综上所述,换一种教学方式,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把课堂还给学生,既解放了教师,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课堂成为他们互相学习、互相竞争、享受知识生成过程的舞台。◆(山东省胶州市第三中学)

□责任编辑:周瑜芽endprint

传统的教学模式比较封闭、呆板。换一种教学方式,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不但能培养学生活跃、开放的思维方式,而且能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优良品质的形成与发展。

一、提出问题,探究答案

教师指出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探究,对帮助学生深刻理解知识要点是很有必要的。例如,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很多学生对“沙漠化”和“石漠化”两个概念的理解模糊不清。针对这种情况,我就提出了分析“沙漠化”和“石漠化”之间有什么区别的问题,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

为了找出这两个词之间的不同点,学生做了很多工作:有的学生拿来课本仔细研读,有的学生找出辞典查看词意,有的学生去机房上网查阅资18然后参加小组讨论,反复比较,各抒己见。从表面现象讨论到形成原因,从物质构成讨论到分布地区,越讨论越深刻,最后终于达成共识:沙漠的形成与风力作用有关,石漠的形成与流水作用有关;沙漠的质地构成颗粒较小,以沙为主;石漠的质地构成颗粒较大,以石为主;前者是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荒漠化的主要表现形式,后者是南方地区荒漠化的主要表现形式。在整个探讨过程中,学生的兴趣浓厚,思维活跃,参与活动非常积极。所以,对于学生来说围绕问题探究,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是个很好的学习方法。

二、寻找课题,探究结论

为了快速方便地解题,我们经常总结一些做题的规律和方法。寻找这些规律和方法,也是学生探究的重要课题。

例题:某人设计了一座24小时的全日时钟(如图所示),指针为时针,因为地球自转一周,时针也刚好转了一圈,所以时针可以看成是某地的经线。问:若此时恰好是上海星期一日出时刻,不考虑其他因素,那么全球范围内所处的日期为( )

A.星期日的范围大于星期一

B.星期一的范围大于星期二

C.星期二的范围大于星期一

D.星期一的范围大于星期日

解:当上海是星期一日出时刻,即上海为星期一6点时,太阳直射西经度,那么,此时全球有两个日期,即星期一与星期日,则星期一为多一天,星期日为少一天,根据上述的结论可得:星期一占的范围小,星期日占的范围大。所以可以直接得出结论:答案选A,无需算出星期日与星期一各占多少时区,做题速度自然也大大提高了。

另外,诸如“等温线弯曲方向与温度的关系问题:等温线向高纬度凸,则该地的气温比同纬度的其他地区的气温高,反之则低。全球大气水平、垂直运动分布规律:大气环流的运动规律垂直方向用“弓”字表示。这些都可以列为课题让学生探究。通过对这些课题的探究,学生不仅可以提高学习兴趣,而且还学会了如何学习,享受了获取知识的过程,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相互合作,探究方法

萧伯纳说过,如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我们交换一下,你我将拥有两种思想。不同的人对问题理解的深浅程度不同,思考问题的着眼点也不同,因此,碰到问题时,如果能一起讨论研究,不但可以使一种思想变成多种思想,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相互合作、彼此尊重的协作精神。

不难发现,每个班都有一批学生对学习地理知识感兴趣。他们中有各科成绩均匀,总成绩名列前茅的;也有因一两科成绩欠佳而使总成绩平平甚至偏后的,但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地理成绩突出,对地理知识感兴趣。其主要表现为:一遇到有点难度的地理试题时,他们就情不自禁地凑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争辩、讨论,然后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他们经常因为一个疑难问题而紧锁眉头,也常常为解决一个问题而“得意忘形”。他们既为自己能答疑而雀跃,也为别人能解惑而欢呼。考场上,他们互不相让;考场下,他们互不服输。每个人都憋着一股积极向上的力量,这股力量凝聚成核心,使得班级更积极、更向上、更团结,令人感动欣喜。

话不说不透,理不辩不明。正是由于他们在一起的讨论与争辩,使他们不但深刻理解了知识,而且在交流中建立了友谊,学会了合作。所以,合作式教学既教会了学生学习,又教会了学生做人,同时,又解决了传统教学中单向思维、定向思维的问题。

综上所述,换一种教学方式,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把课堂还给学生,既解放了教师,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课堂成为他们互相学习、互相竞争、享受知识生成过程的舞台。◆(山东省胶州市第三中学)

□责任编辑:周瑜芽endprint

猜你喜欢
时针课题探究
画时针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
第一次写课题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
计算钟表角度有方法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