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创新能力的培养

2014-11-05 20:00周翼
江西教育C 2014年9期
关键词:积极性想象意识

周翼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部署。为国家培养创新型人才是摆在广大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呢?在长期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我主要有以下尝试。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在教学实践中,通过创设教学情景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良好的情境有助于实现新知识新概念的同化,使认知结构、知识体系得到补充和完善,从而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将枯燥的知识通过生动活泼的生活场景展现出来,使学习活动在一定的情境中发生,让学生观察思考、引发学生积极参与,充分刺激学生的求知欲,多元发展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为此,我在教学过程中,根据需要,有针对性创设各种各样的模拟情境:意外的情境、选择的情境、冲突的情境、反驳的情境等,通过这些情境,明确目的,营造兴趣氛围,激励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培养创新能力,提高教学效果。

二、鼓励质疑,启迪学生创新思维

亚里士多德曾说过:“思维始于问题和惊讶。一切发明、发现和创造都是从好奇心、疑问开始的;一切真正有所作为的人,都是具有强烈问题意识的人。”可见,思维永远是由问题开始的,而创造潜能往往就在排疑解难的过程中被激发出来。学生产生质疑是探求知识与发现问题的开始。因此,笔者认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是:让每一位学生形成初步的“问题意识”。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所蕴含的创新教育素材,鼓励、启发、诱导学生多提问题,多质疑,因为提问是一个人从已知伸向末知的心理触角,是创新意识的具体体现。

在平时语文教学中,我总是先让学生分析课文的思想内容,提出自已的看法和见解,激发学生主动积极、独立自主地思考。凡是观点新颖、言之成理,乃至能自圆其说,我一般都予以肯定与表扬。这样,在启发学生思维的基础上,鼓励他们尝试探究,积极表达,有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体现了教材的开放性、示范性、引领性。

三、大胆想象,拓宽学生创新思路

想象力是人类所独有的思维能力,是一切创新活动的源泉,也是一切发现和发明的基石。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是激励学生创新的最重要手段。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想象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是人类进步的源泉,严格地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的实在因素。”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提供机会,精心选择一些发散点,培养学生创造想象的能力。

例如,对有些充满诗情画意的古诗,就可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在教古诗《送元二使安西》时,我在课堂上叫学生根据诗歌内容自创一幅送别的图画。同学们就如何在画中表现“客舍青青柳色新”一句的诗意展开了丰富想象,有的认为应该在房子旁边画一排柳树,有的认为房子应该掩映在柳树林中,还有的认为用远近距离来表现柳枝和房子的错落感……通过帮助学生展开想象,着力引导学生知识的积累、转化,去探索未知的领域,训练其发散思维,拓宽视野,从而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四、科学评价,激励学生创新热情

教学评价是教育教学过程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有效的课堂评价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充分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由此,我力求采取科学的评价方式,做到赏识学生、尊重学生、鼓励学生,注意保护和充分调动每一位学生创新的主动性、积极性:对于思维方法有创新的学生给予大力表扬;对于学困生重视发掘他们的闪光点,大胆肯定,及时表扬,并提出努力的方向。同时在指出学生不足时尽量表述委婉,不挫伤其自尊心和积极性。

许多时候,学生创新思维是通过猜想、联想、顿悟和直觉得出的,这就必然导致他们的思维难免不完善、不规范,甚至与真相南辕北辙。这时如果老师简单、粗暴地予以否定,则很有可能直接挫伤学生的积极性,扼杀学生的创新意识。当一个探索性或开放性的问题提出后,学生常常会有许多设想与答案,教师要善于把握时机,适当延时评价,不能妄下结论。从学生各种思路中捕捉创新思维的火花,使它迅速蔓延,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从而激发他们创新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形成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发展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富有个性地发表自己的见解,激发起学生较高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求真务实的态度和创新精神,把学生培养成为学习的主人。◆(作者单位:江西省湖口县流泗小学)

□责任编辑:甘 甜endprint

猜你喜欢
积极性想象意识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三方共进,激发干部积极性更上一层楼
快乐的想象
细观察 多想象 善表达
这些并不是想象,有些人正在为拥抱付费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技校生学习积极性的探索研究
人的积极性与扩大内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