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实验教学的评价功能

2014-11-05 22:31朱华岗
江西教育C 2014年9期
关键词:功利性镜子结论

朱华岗

科学这门学科的评价理念和其他学科有相似之处,也有自己独到的一面,如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评价宗旨,以关注学生的探究活动为评价核心,关注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的参与状态、交往状态、思维状态、生成状态,等等。科学课独到的评价理念给科学教师的教学评价带来了挑战,笔者结合一些教学案例,试论科学教学中如何发挥好实验教学的评价功能。

一、评价不要带着功利性

在科学实验教学中,有些教师总希望学生的实验结论完全和预设一致,仿佛那就是最完美的教学,在他们的课堂教学中,总会习惯性地用功利性的评价去告诉学生实验的结论,达成心中所谓的教学目标。但是,笔者认为,实验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评价千万不能具备功利性,那样会扼杀学生的探究水平的发挥。在网上看过一篇文章,文中的三位教师在执教“常见材料”一课时,课堂上都设计了相同的环节——让学生在课堂上研究身边感兴趣的材料,结果这三节课中的学生都想研究投影幕表面的材料。学生走到教室前面去触摸、观察,思考这是一种什么常见材料做成的呢?结果三位教师对学生的实验活动作出了完全不一样的评价。

一位教师看着学生探究,什么也没有讲,等交流开始,学生对这个问题一筹莫展时,教师直接把结论告诉给了学生,学生知道了答案,教师完成了教学任务。一位教师看到学生围着银幕探究时,选择在旁边指导方法,让学生用手摸摸看,当学生还是一筹莫展时,教师将答案告诉了其中一个学生,等到交流时,这位学生很自豪地汇报了实验结论,教师表扬后顺利转入下一环节的教学。这位教师借学生的嘴巴宣布了答案,和上面那位教师的评价没有本质的区别。还有一位教师在学生一筹莫展时,和学生一起进行了探究;在学生用手摸没有结果时,依旧耐心地启发学生换个方法继续试试。结果学生不气馁,有的继续用手摸,有的剥了几个颗粒放到阳光下仔细看,在交流环节,有的学生说是沙粒做成的,有的说像奶奶做蚊帐的布,等等,这位教师没有说出最后答案,等孩子们交流完后,只是用手做了一个放大镜的样子,建议学生课后继续用放大镜去观察。三位教师的评价笔者还是比较认同第三位教师的做法,他没有采取功利性的评价,而是花时间让学生去探究各自感兴趣的问题,而且还激发他们进行后续的探究,非常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探索勇气和探究能力的培养。

二、评价时不能见好就收

听过很多的科学课,在实验环节,一般教师在学生得出实验结论后都会立即收场,像赶场子一样进入下一个教学环节。在教学中,很多的时候教师都不应该见好就收,需要适当缓一缓就能够收获意外的惊喜。如一位教师在教学“照镜子”一课时,安排了玩镜子环节,教师设计很多游戏,用镜子玩打靶游戏、借助镜子找错别字、看着镜子画画等。在其中的让两面镜子“合二为一看物体”游戏中,教师没有局限于书本中的结论,随着两面镜子角度的变化,从镜子中看到的物体的像的个数也在不断发生变化,而是引导学生继续探究,让学生去探究当两面镜子之间的夹角成不同度数时分别可以看到几个像,有什么规律吗?然后学生就按照教师的提示去探究,发现当镜子的夹角很小时,镜子会出现不计其数的镜子的克隆体,当然镜中物体的像也会被克隆,所以角度越小,看到的像会越多,而且如果以30度为最低限,每隔30度看到像的个数的进率是2。教师稍微缓了缓评价,就将学生的探究引向了更深更广处,收获了意外的美丽。

三、小组评价中要摒弃秘密

在科学探究活动中,教师常常采用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旨在让学生有充分的机会参与探究活动,同时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在活动中团结合作,但是很多教师在教学中却让小组活动变了味,让学生探究,却不尊重学生的探究。教师在巡视时进行暗示性的评价,将与教学预设一致的结论悄悄渗透给小组长,在交流时,学生汇报的不是实验结果,而是教师告知的秘密。有些教师就把这种秘密的透露当作驾驭课堂的法宝。但笔者认为,这种法宝千万要不得。因为教师这样是让学生的探究成为摆设,他们看上去积极动手,其实是凑热闹,他们在实验过程中根本就不认真观察,只是在虚度时间,等待教师的暗示。这样的课堂让学生的探究活动不再真实、自然,跟新课标“教师的评价和介入要定位在为学生的自主探究服务上”的要求严重相违背,合作中的“秘密”一定要摒弃,因为科学课堂不是展示精彩的,而是为学生的探究活动提供服务的,教师要利用真实的评价去激发学生的探究和学习。◆(作者单位:江苏省海门经济技术开发区小学)

□责任编辑:刘 林endprint

猜你喜欢
功利性镜子结论
由一个简单结论联想到的数论题
神奇的镜子
空镜子
警惕功利性支教
最有价值的阅读,恰恰是非功利性阅读
大学生学习动机功利性倾向调查
他者的镜子
惊人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