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视角下,以学生为主体的写作教学

2014-11-06 08:27杨靓靓
师道 2014年10期
关键词:文言文师生作文

杨靓靓

课堂教学越来越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每个学生都能有效地发展自己、不断完善自己,是每个教师所期望的。在第七届两岸四地暨新加坡课程交流之写作教学研讨活动中,马新民、容理诚等教师的写作教学给人以别样的启发,使我们能够多维视角地洞察写作教学世界。

一、转换师生角色

传统写作教学过程中的师生角色是严格的“教师—学生”二元制,随着我们越来越强调学生主体性,语文教师们也试图不断地在写作教学中退居“引导”地位,给学生“留白”。然而对于经验不够丰富的教师来说,这样的教学存在很大风险——没有人知道这些“白”留的是否合适。很多时候,这种以“引导”为出发点的教学,最终使学生感觉如坠云里雾里,一节课下来,竟不知道老师讲了什么。

那么,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怎样才能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写作呢?马新民老师执教的《论说文指导——逻辑的力量》一课告诉我们,师生之间的角色除了“师—生”、“引导者—被引导者”外,还可以有“合作者”的角色设置。

上课伊始,马老师就利用师生问好的环节进行自然的导入,许艺同学被马老师称为“老师”,自然而然地将师生间的距离拉近。在随后的教学过程中,马老师没有如传统教学模式那样进行“总—分—总”结构的教学,作为本课的主题,“逻辑”并未在口头上被反复强调,甚至都很少提及。相反,马老师先后给出了两篇作文让学生评判:一是一篇较为优秀的作文,大家都不会对其产生争议。顺着这篇作文,马老师在看似与学生探讨的过程中,给出了大家认为优秀作文的原因:“在读论述文或说理文的时候,有个重要的能力,就是要用X光般的眼光把材料和观点区分开来,要把‘骨头拿出来。什么是骨头?骨头就是文章中说理的句子,直接表达观点的句子。材料是什么呢?材料是附着在观点之上,去支撑观点的事实。”马老师用形象的比喻解释了优秀作文之所以优秀的原因。有了第一篇作文为优秀作文的参照物,马老师给出了第二篇具有争议的作文。在评判这篇作文的过程中,马老师说明这是一篇考场作文,并与大家分享了阅卷老师在评此卷时的争论,好像在座的是他的同事而非学生。这样一来,使学生放下负担,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课后探讨中,很多老师惊讶于学生能够分析出该文的争议,殊不知,这并非偶然。这节作文课没有过多的技巧装饰,它的成功在于教师恰当地设置了与学生间的角色位置,并且在教学环节中,不直接做任何角色设置要求(因为这样仍旧是教师在发号施令),而是潜移默化地一步步将学生带入所设置的情境中,最终,看似学生分析的成功,实则是教师教学设计与实施的成功。

二、转换课堂的用途

写作教学在语文教学中本身就是一个难度较大的部分,让学生用现代文写作已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容理诚老师却提出了“文言文写作教学”这个课题。容老师面对的学生都是正处于学习浅易文言文阶段的高中甚至初中生,于是,所有听课者的注意力集中在了这节课的教学成果上——他究竟能不能用一节课教会学生用文言文写作呢?

纵观容老师的整个文言文写作教学过程,学生初次展示的所谓文言自传并不完全符合要求,面对这一现状,容老师并未抓住某位同学的一篇逐字逐句地深究,而是简单地点评、广泛地鼓励,让更多同学有展示的机会。随后,在明确了文言文写作的五个要素:信、达、雅、材料、情理之后,容老师引导学生以此为依据,对之前的作文再次进行修改。但是,即使如此,一些同学所写的文言文仍离合格有一定差距。

课后评价环节中,有老师指出,没有教会学生怎样进行文言文写作是这节课的一个失误;也有老师认为,在学生展示作文之后,老师对学生作文的评价不够深入。这些是失误还是容老师有其他用意呢?仔细想想,我突然觉得,这才是容老师真正的高深之处,他犹如庖丁解牛般地将其他老师不敢触碰的文言文写作教学化繁为简、化难为易,为学生的写作打开了一片新天地。

在容老师的课上,课堂真正变成了学生的学堂——老师只提出要点,学生多动笔、多动脑,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了学习中,充分给予每个学生展示的机会。青少年在发展期,对自我的认同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同伴,在某一方面多给学生展示的机会,多鼓励,会使他们充满自信,并且坚定对此事的兴趣。因此,容老师这节课的真正目的并非大多数人所期待的那样——要教会学生文言文写作。容老师不是神仙,面对从未接触过文言文写作的学生,他不可能在短短的40分钟内就教会学生文言文写作。但是,他可以让学生在40分钟时间内对文言文写作产生兴趣,并使之成为一种学生自主的学习活动。很多学生会因为容老师这节课的鼓励和启发,开始敢写文言文作文,开始关注如何能够写好文言文。这节课并不是结尾,也不是结果,而是学生另一段学习旅程的开端。

针对写作这类积累性的语文教学活动,课堂的作用被转化为小而实的指导性目标,课堂的作用是对学生前期的学习给予鼓励支持,对课后学习产生指导意义。在容老师的设计中,课堂不再是一个终点,必须达到某一目的,它可以是一个起点,一个路途中的加油站,为被唤起的兴趣添加继续发展成为爱好的动力;教师教学不再只局限于讲、评,试图在一节课纠正学生有可能由来已久的习惯或问题,也可以引导、激励,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使学生在语文课堂之外的时间自主地探索、学习。转换课堂用途,这正是容老师的高明所在。(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院)

本栏责任编辑 邹韵文

猜你喜欢
文言文师生作文
文言文阅读专练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首届“接班人”杯广西中小学师生书法作品展示
会背与会默写
文言文阅读练习
首届“接班人”杯广西中小学师生书法
麻辣师生
曹隽平师生书法展作品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