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子:让孩子多点人情味

2014-11-06 08:45陈复兴
师道 2014年10期
关键词:人情味齐桓公老头子

陈复兴

孔子学生有子说:“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对于这一句话的解释,大家众说纷纭。特别这个“因”字,可真是五花八门、不一而足。有解作依靠的,有解作因循的,更有解作婚姻的。最普遍的理解是“所依靠的,应该是亲近自己的人,只有这些人才是可尊崇而靠得住的”。 这样,孔子就难逃搞帮派、搞小团体的嫌疑。难道儒家用人,真像是武大郎开店,所挑的尽是矮子?

非也。孔子向来强调做人要有宽阔的胸怀,所谓“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近者悦远者来”。画地为牢,固步自封,绝非儒学的真义。有子这句话前,还有两句:“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信”即信用,恭即恭敬,紧随其后的“因”,估计也应该是一个名词。现有三解中,因循说很难说通,婚姻说太过牵强,只有依靠说比较靠谱,“依靠、依托”之后,估计应该有一个“法度”、“原则”之类。连起来说,就是讲信用要符合义理,这样才可以言出必行;讲恭敬要符合礼节,这样才得以远离耻辱;讲原则要不违人伦,这样才值得效法。

在有子看来,光讲信用是不够的,还得符合“义”的标准,比如对于奸贼及罪犯就绝不能讲诚信;光讲恭敬也是不够的,恭敬不是装孙子,而要符合“礼”的标准;讲规则是应该的,但不能背离人伦,换句话说,孩子应该多一点人情味,应该遵循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的伦理法则。这在独子化成为现实、尤其是孩子获得过多溺爱的形势下,特别具有现实意义。

直击溺爱泛滥的抚养现实

不久前,一则《大户千金开学 校园惊现现实版咆哮姐》火了视频。只见一个打扮时髦的90后,随手就将一个iPhone摔在地上,并大吼:

“爸!你看这学校这么破,这寝室这么烂,叫我怎么住嘛!”

“老师答应会给你调的啊,这住一楼方便以后搬。”爸爸连忙安慰小宝贝。

“不行,我不能住这儿!”

“你拿手机发什么脾气啊。”

“爸,手机坏了!你再给我买一个呗。”

“你这脾气也发得太贵了吧。”

随即,老爸从车里拿出了一系列入学的“装备”,先是洗衣机,接着是液晶电视,再接着是懒人沙发,最让人瞩目的还有LV包包,令人匪夷所思的还有榨汁机、微波炉等等。

你瞧,这90后咆哮姐,面对父母提供的如此优渥的物质条件,何曾一时半会想到过父母的辛劳,何曾有一丝半点的感恩意识呢?

在不少地方,特别是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尤其广受诟病的“官二代”“富二代”“星二代”,溺爱式抚养已经逐渐产生十分严重的后果。轮奸首犯李天一刚刚被判刑,沉湎吸毒的张默已经两度因吸毒而刑拘。而他们的老爹李双江、张国立都是艺坛上举足轻重的泰斗级人物。因为从小溺爱,倚仗老爹的影响而为所欲为,无意中竟忘记了天有多高地有多厚,“拼爹”的下一步,必然导致“坑爹”。

独子而宠、独子而骄,已然是不争的现实。“小太阳”过亮的光晕,往往会影响孩子正确地判断人生的方向,并走上不健康的人生之路。记得不久前,笔者在微博上写了这么一段话:“我们用野蛮消灭了兄弟姐妹,用溺爱消泯了生存本能,用分数剥夺了独立思考。”再过几年,那种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的儒家伦理就应该申请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了,而且只能在港台、韩国、新加坡、日本等地看得到。在日本,天皇的孙女都得自己背书包、拎着行李去上学,更别提阳光幼儿园之类严酷的野外生存训练了。

相比较之下,我们的溺爱式抚养已经到了泛滥的地步,孩子的生命力已经受到了严重的遏制。因此,急需生命教育、亲情教育的回归,让一切回复自然的伦理法则。

连结几近断裂的亲情纽带

溺爱式抚养的伴生物,往往是孩子的亲情冷漠,传统那温情脉脉的伦理纽带几近断裂。

如前所述的咆哮姐,5000多元的苹果手机,她可以随手就摔个稀巴烂;父母给她准备了那么多奢华的物质条件,还不能满足她的虚荣心,还坚持不肯入住寝室。可怜天下父母心啊!某大学生嫌母亲丑,就不让母亲入校园见面;某留学生甚至因为母亲寄钱迟了,一刀就在机场上将接机的母亲刺成重伤。

可见,加强亲情教育,连结几近断裂的亲情纽带刻不容缓。

《论语》中,共有9处提到“亲”字。除“泛爱众而亲仁”的“亲”作动词“亲近”,“不亲指”、“亲于其身为不善”作形容词“亲自”解释外,其余6处都解释作“亲人”,可见“亲”在儒学中的重要地位。

“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君子厚待自己的亲人,百姓就会将“仁”作为时尚。

“一朝之忿,忘其身以及其亲,非惑与”,忍不住一时的气愤,忘记了自己的安危,甚至连累到自己的亲人,这不是迷惑吗?

“君子不施其亲,不使大臣怨乎不以”,君子不慢待自己的亲人,不让大臣埋怨不起用自己。

“人未有自致者也,必也亲丧乎”,一个人通常不会充分表露自己的情感,如有,或许一定要到亲人去世的时候。

一个人假如连自己的父母、兄弟、姊妹、朋友都不爱,而要他爱天下、爱国家、爱社会,这可能吗?

春秋五霸的首霸齐桓公,“尊王攘夷”维系了社会秩序,延续了中华文明,但却宠信三个奸臣易牙、竖刁、卫开方,致使他生病时被囚在高墙里,活活饿死,尸体上爬出很多尸虫也无人问津。这三人在“忠君”上均有过人的表现,易牙把自己的儿子煮了给齐桓公吃,竖刁自愿阉割来接近齐桓公,卫开方放弃千乘太子之位追随齐桓公,十五年都没有回家。对此,管仲有精辟的分析:“人性是这样的,没有人不爱自己超过爱别人,如果对自己身体都忍心残害,对别人岂不更忍心下毒手!没有人不爱自己的儿女,如果连自己的儿女都能下得狠心,他对谁下不得狠心?没有人不爱自己的父母,如果十五年之久都不想见父母一面,连父母都抛到脑后,对其他的人又有谁不会抛到脑后?”

亲情意味着无条件的欣赏与包容。安徒生有一篇题为《老头子总是不会错》的童话。大意是:一对相濡以沫的贫寒老夫妇,想把家中唯一值点钱的马拉到市场上去换点更有用的东西。老太婆为老头子准备好了一切,给他一个深深的吻,并说:“老头子,你做的事总不会错的。”老头子呢,先用马换得一头母牛,又用母牛换了一只羊,再用羊换来一只肥鹅,又把鹅换了母鸡,最后竟用母鸡换了别人的一大袋已经开始腐烂的苹果,但他每次都认为他做的事情是老伴最需要的,肯定会给老伴一个惊喜。两个有钱的英国人听他得意洋洋地讲述自己赶集的经过,惊讶得掉了眼镜,说他回去准得结结实实地挨老婆一顿揍。老头子坚称不会,并说他将会得到一个吻。于是,他们打赌,以一斗金币为赌注。结果,让两个英国人目瞪口呆的是:老太婆一直兴奋地听着老头子讲赶集的经过,每次都报以由衷的钦佩和大声的赞赏。当知道老头子用马最终换回一袋烂苹果时,她兴高采烈地说:“现在我非得给你一个吻不可。你知道,我今晚想要做你最爱的鸡蛋饼加点香菜给你吃,鸡蛋有了,不过没有香菜。向学校老师借点他们种的香菜,他那吝啬的婆娘居然说:‘我们的菜园里什么也不长,连一个烂苹果都不结。现在我却可以借给她10个,甚至一整袋子烂苹果。”说完就在他的嘴上留下一个响亮的吻。两位英国人心悦诚服地付给老头子一袋金币,因为他们亲身见证了亲情的欣赏与包容的无穷魅力。

凝聚亲情关系中的正能量

儒家强调“宗”亲,只是希望人们遵循自然的伦理法则,这绝不意味着亲情可以替代一切,这可以从“信近于义”、“恭近于礼”等处可以看出。最近,人所共知的“周老虎案”被查处,几乎到了殃及九族的地步,也正好说明了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下一步,很可能是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一句话,要凝聚亲情关系中的正能量。

之所以要浪费唇舌,是因为现在的圈子文化流毒甚广,很有匡正的必要。君不见,无论官场、学界、村落,都有“自己人”和“非自己人”的分野,真有一种“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味道。一个圈子的你捧我我捧你,对着吹,而将不同的圈子贬得一文不值。

在所有儒学的注家中,算宋儒最有成就,也算宋儒最为迂腐。宋朝的政坛,也泾渭分明地将所有士大夫划为“君子”和“小人”两大阵营,双方都自称是“君子”、称对方是“小人”。其实,大多是“伪君子”、“真小人”。真正的君子只有苏轼等少数人,却总也赶不上趟,只能哀叹“人皆养子盼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但愿儿孙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论语》中有一段著名的话:“虽有周亲,不如仁人。”意思是纵然有至亲之人,也不如仁德之人。

人最容易犯的毛病就是,喜欢在矮子里当高人,不喜欢到高人里当矮子。殊不知“庸才一打,不如英才一个”,真正的用人之道应该是“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天才与庸才最大的区别是敢于起用比自己强的人。

还是这位齐桓公小白,当他与公子纠在争夺齐国国君时,中了神射手管仲的一箭,差点毙命,幸亏他腰皮带上的铜钩救了他。他顺势一倒,才没有迎来第二箭。等小白坐稳了君位,他第一件事就是要求庇护公子纠的鲁国杀死公子纠、遣送管仲,宣称要为这一箭给他最厉害的惩罚。谁知这厉害的惩罚就是让他当齐国的国相。他们君臣二人相见恨晚,促膝长谈三天三夜,终于确立了“尊王攘夷”的国策,为齐国走向强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对于管仲,孔子既有“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的问诘,又有“微管仲,吾其披发左衽矣”的推崇。孔子有“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的思想,意思是君子自重而不与人争执,喜欢团结人却不结党营私。故而由“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而认定儒家搞帮派、搞小团体、搞圈子,真是冤枉夫子了。

因此,有子说的“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就是人们多点人情味,而且是“信近于义”、“恭近于礼”、“虽有周亲,不如仁人”的充满正能量的人情味。

但愿孝道回归我们的日常生活,我们的孩子都能多一点人情味。

(作者单位:浙江省磐安县教育科学研究所)

责任编辑 李淳

猜你喜欢
人情味齐桓公老头子
老头子的艳阳天
人情味
“老头子”意思原来是这样
不讲“人情味”的荷兰人
选美
齐桓公遇委蛇
齐桓公大败山戎
齐桓公:交际中的人格魅力
齐桓公:缘何能成为“五霸之首”
华住酒店集团:有“人情味”的IT微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