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堂评价性语言艺术研究

2014-11-07 10:56赵莉莉��
语文天地·初中版 2014年10期
关键词:评价性语文课堂笔者

赵莉莉��

在初中语文教学研究工作中,教师既要注重对教学环节进行分析与研究,又要兼顾到非智力因素资源的发掘与利用。教学评价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以及提高教学成效的重要抓手,教师应当发挥好评价性语言的作用,保持语言准确无误、言简意赅及激励促进作用,从而更好地开展语文教学活动。

影响语文课堂教学成效的因素有很多,教学评价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评价性语言艺术对教学评价功能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教师应当强化这一方面的研究。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评价性语言应当遵循准确、精练、全面、激励等原则,为课堂教学氛围营造、学生兴趣激发等方面发挥促进功能。本文主要针对初中语文课堂评价性语言艺术进行分析研究。

一、评价性语言应当“准确无误”

教师的岗位不同于一般的工作岗位,教师工作的对象是具有独立思维能力的学生,整个教学活动就是运用语言和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在教学过程中,教学评价是师生教学互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反馈信息和有效交流的重要职责,因此,教师的语言艺术就显得格外重要。教师的评价性语言的最为基本的要求就是准确,用词准确、语法准确,不能出现病句这样的低级错误。语文课堂评价性语言的准确性主要是针对评价的内容而言的,教师对学生的问题或者答案进行评价,要能够抓住要点、突出重点,应当寻求一语中的、直达目标的效果,避免敲边鼓的现象产生。

“准确无误”的教学要求应当在初中语文教学评价方面得到体现。在对学生的学习状况、答案问题进行语言评价之前,教师要在脑海中对将要讲述的内容“过滤一遍”,看看有无废话、错话,以保证教学评价语言的准确性。

例如,在教学《社戏》时,笔者为了提高学生在学习中的参与性,将教学活动设计为学生合作探究的形式,向学生提出了一组思考题,并要求学生进行分析研究。问题如下:本文刻画了诸多人物,谁是贯穿始终的人物?“我”在平桥村最为盼望的事情是什么?平桥村在“我”心目中的地位如何?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感觉?“我”能够顺利去看戏得益于一群小伙伴的帮助,围绕着这样的情节展开了故事,体现了他们什么样的品质?看戏之后六一公公送豆,体现了什么样的品质?在这样一组探究题的分析研究中,学生纷纷表达自己的观点,有些方面总结分析得不够全面与准确,对此,教师可以进行评价点拨。如“六一公公送豆体现了什么样的品质”这一个问题,有学生回答“小气、仁爱、好客、慈祥”,笔者针对学生总结出的第一个词“小气”进行了评价:“小气”为何舍得送豆?舍不得庄稼被小淘气糟蹋,对于庄稼人而言是小气吗?通过笔者的准确评价点拨,学生对于六一公公作为庄稼人舍不得庄稼受伤的心情具有了全面、深入的理解,并重新总结出六一公公“淳朴、仁爱、好客、慈祥”的品质,较好地抓住了学习的重点内容。

由此可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准确点评,不仅能够有效对学生进行引领,还可以帮助学生抓住学习的重点。

二、评价性语言应当“精练多元”

教师在语文课堂上的评价性语言应当保持精练,原则上不要出现一句不必要的话语,教师应将所要表达的内容以最为精练的话语表达出来。只有在课堂教学中言简意赅地进行表达,才能够让学生在听讲过程中听得明白,不再云里雾里,不知所云。另外,教师在语文课堂上的评价性语言除了包括口头语言之外,还应当包括肢体语言,一个鼓励的眼神、一次看似不经意的动作,都能够对学生表达出肯定、关爱之意,对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具有重要的影响。

笔者在语文课堂教学评价中,注重对所要表达的语言进行筛选,去除重复的词汇,对语法进行进一步的提炼与完善,保证学生能够听得明白、理解得透彻。

例如,学生在问题回答过程中出现了观点片面或是不正确的状况,笔者就会直截了当地指出:这位同学,你能够积极思考发言,很好,但是这样的观点是不是完全正确,我们还需要听一听其他同学的意见。如此,既以这样简练的语言指出了这位学生在问题回答中的不完善之处,又没有直接越俎代庖,以教师的讲解代替学生的自主思维探究,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其他学生及合作小组。在这样的教学评价中,笔者成功地将精练的语言和启发引导结合起来,让学生能够迅速有效地开展自主学习活动。同时,笔者还将评价语言从口语向肢体语言拓展,以眼神、动作对学生的学习活动予以评价。如学生在回答较为深奥的问题时,以自己的独立思维回答出了较好的答案,此时,教师既可以以口头语言表扬的方式进行评价,又可以通过肯定的眼神或者拍一拍肩膀让其坐下这样的动作对学生的学习活动予以肯定。

教学评价语言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方向,不仅能够让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更加灵活地进行评价活动,还能更加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而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三、评价性语言应当具有“激励促进”作用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这一发展阶段的学生最为明显的心理特点就是敏感、自尊心强,他们在学习与生活中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和展示自己的成功。因此,在课堂学习活动中,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充分的肯定,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师在语文教学课堂上与学生交流的主要方式是语言,因此,评价性语言艺术对学生学习的状态具有较为重要的影响。教师应当强化课堂评价性语言的激励性,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满足和成功的喜悦,以积极的情感保证语文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笔者在课堂教学评价中着眼于学生的心理特点,多加以鼓励和表扬,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感受到快乐。此外,笔者在评价语言中注重发掘与教学同步的闪光点,对于学困生而言,这一点显得尤为重要。再者,在对学生进行教学评价激励的环节中,笔者还注重体现“阶梯原则”,即在运用教学评价进行激励促进的过程中,对不同学习基础与能力的学生,分别确定不同的阶梯门槛,简而言之,即对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采用不同难度的激励评价标准。对于语文学习成绩优秀、能力较强的学生,只有在其回答出较为深奥的问题并实现了积极思维的情况下,才进行教学评价激励,以保证他们的思维状况处于积极状态。而对于班级中语文学习较为吃力的学生而言,则将要求与标准降低,只要他们在语文课堂学习中表现较为积极,或是取得了进步与突破,就进行表扬激励,以此激发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这样的阶梯性评价能够有效增强学生的语文学习积极性,能较好地发挥教学评价的促进作用。

由此可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强化对教学评价语言的研究,致力于提高评价性语言艺术的水平,为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良好基础。

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紫庄中学(221133)

猜你喜欢
评价性语文课堂笔者
老师,别走……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要做到“四要”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学术语篇的评价性分析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评价性内容分析
安全评价性检查在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