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策略

2014-11-07 09:42薛红芳
学周刊·下旬刊 2014年11期
关键词:课堂提问问题小学数学

薛红芳

摘要:提问是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组织、引导、参与和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双边活动,在这个活动中教师的“导”起着关键作用,而这里的“导”,很大程度上要靠设疑提问来实现。“疑是思之始,学之端”。由此可见,课堂提问与教学的关系,其价值远远不在于形式上的热闹。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提问 问题

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运用得好,促使学生自主学习,开发思维能力,培养创新精神,优化教学效果,从本质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现状与不足

课堂提问就是教师立足一定的教学目的和要求,根据相关教学内容,设置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通过解决问题促使学生积极思维、提高教学效果。在教学实践中,尽管教师普遍把提问作为教学方式,但真正掌握这种教学技巧,善提问、会提问的教师不多。根据多年的调查发现,目前课堂提问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和误区。1.频繁提问,数量过多,学生没有时间思考。2.问无新意,对学生没有吸引力。3.急于求成,提问时机选择不准,缺乏时效性。4.不能根据学生知识层次设置问题,提问面不广。5.控制问题的答案,排斥求异思维。

二、课堂提问的新思考

课堂提问不科学,不仅收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而且会扼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不到训练学生、提高思维能力的目的。鉴于此,为了达到“教学过程最优化”,充分体现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在课堂提问中应当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一)精问——创境导入

课堂提问不在多而在精。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依据新课标,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创造性地处理和加工教材,合理取舍教学内容,在教材和学生空白点处为学生提供感兴趣的问题。例如:在一次普听课中,李老师教学人教版一年级“认识时间”内容时,设计了这样的问题来激趣导入:同学们,我有一个好朋友,滴滴答答不停走,叫我学习和休息,真是我的好帮手。你们猜一猜这是什么?你们能说说你在什么时间做什么事情吗?这样步步设问,引导学生轻松认识时间。再如:在教学人教版四年级“减法的验算”中,教师注重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从学生熟悉的买运动衣和运动鞋的生活情境入手提问:从情境中你们了解到了哪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然后从这些问题中,有选择、有重点地研究。这样用实际启发学生思维,让学生学习的知识就来源于生活中,不仅容易接受,而且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既培养了学生积极思索,不断提问的意识,又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二)浅问——化难为易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这充分说明“问”的重要性,不问就不会有思维突破,不会问就难以达到预期目的。教学实践证明,一个难问题,可以根据学情科学地分解为几个小问题,化繁为简,化难为易,通过由浅入深的提问引导,让学生在快乐学习中解决难题。比如:在教学人教版四年级“三角形内角和”时,孟老师用课件出示一个三角形,提出了这样的问题:1.这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2.如果把这个三角形分成两个三角形,每个三角形的内角和各是多少度?学生动手操作。(课件演示把一个三角形分成两个三角形的过程)3.通过刚才的演示说说你是怎样想的?4.任意画一个三角形,剪下三个角的三个角拼一拼,看一看你能拼成什么角?这样由浅入深地引导提问,可以使学生茅塞顿开,思维顺畅,清楚地认识到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度,与三角形的大小、形状毫无关系。这样,步步引导,层层剥茧,依次递进,由浅入深,既启迪了学生的思维,又引导学生把握了知识的关键点。

(三)巧问——由此及彼

数学知识内在联系十分紧密,旧知识是新知识的基础,新知识是旧知识的延伸与发展。在教学中,教师要抓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通过巧妙设置问题,举一反三,由此及彼,使学生将新知识与旧知识有机地串起来。例如:在教学三年级下册数学广角——生活中的数学时,教师可以组织一些活动,通过活动巧妙设问,很自然地从旧知识导入新知识。师问:用两张数字卡片5、8摆出不同的两位数,你能摆出几个数?(学生动手操作)生1回答:我摆了2个数。教师追问:说一说为什么两张卡片能摆出2个不同的两位数?生2回答:因为两张卡片上的数字不同,交换两张卡片可以组成两个不同的两位数。教师提问:如果将数字卡片换成6、0能摆出几个不同的两位数?学生动手摆一摆。教师提问:仔细观察你有什么发现?生:0不能放在十位上。因为组成的数字最高位是十位,0放在最高位没有意义。通过以上的教学提问设计,学生在不停的思考和实践中学习,既弄清了本节课的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探索能力。

(四)散问——拓展创新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通过设计开放性问题,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促进学生全面地观察问题、深入地思考问题,并用独特的思考方法去探索、发现和归纳。如:在教学人教版一年级“分类”时,教师引导学生看分类的第一幅图并思考:1.图上画了些什么?看了这幅图,你们有什么感受?2.要想方便、快捷地找到自己需要的物品,你们想一想应该怎么办?为什么?然后出示分类的第二幅图:3.看看图上的两小朋友是怎样做的?他们是根据什么来摆放的?小朋友们通过观察两幅画,发现可以按形状、颜色、大小、用途等分类,掌握并发现分类的基本方法,甚至可以从更多方面来发挥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小养成有条理地整理事物的好习惯。

(五)留白——等待时间

教师在向学生提问时,要留出两个重要的等待时间,即“第一等待时间”与“第二等待时间”。所谓“第一等待时间”指刚开始问一个问题后教师让学生考虑回答的时间。“第二等待时间”是指在一个学生开始回答之后直到教师或其他学生作出评判的时间。教师提问后,如果想让学生作出正确的回答,必须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思考,使学生在这个“时间差”里开动动脑、积极思维,从而达到提问的目的和效果。教育家建议说,对低层次的问题等待时间为3—4秒;对高层次的问题,等待时间应该增加到15秒。因此,教师提出问题后要视具体问题的难易程度而定,不能操之过急,又不能过于拖延。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起到投石激浪,推波助澜的作用,让学生展开激烈讨论,并做到与教师对问,真正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数学课堂提问的技巧也应是无穷无尽的,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健全成长,为了全方位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探索向学生激疑设向的方法,是每一位数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责编 田彩霞)

猜你喜欢
课堂提问问题小学数学
浅析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课堂提问技巧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教学研究策略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循循善诱,实施生本化初中语文课堂提问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