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阳还五汤治疗缺血性脑卒中40例临床疗效研究

2014-11-08 08:36赵雪梅
中国药业 2014年16期
关键词:补阳黏度缺血性

赵雪梅

(北京市门头沟区中医医院,北京 102300)

最近的北京医学统计数据表明,在过去的20年间,北京地区缺血性卒中发病率以每年接近9%的速度上升,而在全国范围内的年发病率为212.6/10万[1]。其西医治疗的方法主要包括溶栓、抗凝、营养神经等,但对神经功能的改善作用比较有限,且容易复发[2]。中医认为,缺血性脑卒中属“中风”范畴,古代医家多责之于虚风痰瘀,以补气活血通络、化痰开窍为主要治则[3]。补阳还五汤切中气虚血瘀之病机,是清代王清任《医林改错》中治疗中风、益气活血的代表性方剂[4]。笔者将该药物应用于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以及对神经功能、血液流变学和血脂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6月至2014年1月医院收治的8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诊断参考2010年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5],均经颅脑CT或MRI影像学确诊;发病在24 h内;自愿接受检查及评分,治疗配合度较高,依从性好;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4周内服用调脂药物,患严重感染、恶性肿瘤、重要脏器损伤或自身免疫性疾病。将8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中,患者男26例,女14例;年龄55~85岁,平均(66.4±3.8)岁;梗死灶部位主要为脑叶梗死14例,脑干梗死10例,基底核梗死9例,多发梗死7例。观察组中,患者男23例,女 17 例;年龄 57~86岁,平均(67.3±3.6)岁;梗死灶部位主要为脑叶梗死15例,脑干梗死12例,基底核梗死8例,多发梗死5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脑梗死部位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根据病情及并发症进行降压、降血糖、氧气吸入、减轻颅内压、抗凝、营养脑神经、改善脑循环等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盐酸川芎嗪氯化钠注射液(珠海联邦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中山分公司,规格为100 mL含盐酸川芎嗪40 mg与氯化钠0.9 g,国药准字H20020608)100 mL静脉滴注,1次/日。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给予补阳还五汤(组方为黄芪120 g,当归尾15 g,川芎15 g,赤芍10 g,桃仁 10 g,红花 10 g,地龙 15 g,豨莶草 10 g,丹参 20 g),水煎服,1剂/日,早晚各1次。两组疗程均为4周。

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量表评价神经功能缺损情况,采用Barthel指数量表评定日常生活能力(ADL)。于治疗前后抽取患者早晨空腹静脉血,检查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测定血液流变学指标,包括全血高切黏度、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及纤维蛋白原等水平。详细记录药品不良反应。

1.3 疗效评价标准

参考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制订的脑梗死诊断标准[6]。基本痊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l% ~l00%,病残程度0级;显著好转: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 ~90%,病残程度l~3级;好转: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无变化: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7%至增加17%;恶化: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增加18%以上。总有效=基本痊愈+显著好转+好转。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统计分析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比较采用 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 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结果见表1。治疗4周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

2.2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结果见表2。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Barthel指数得分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提高(P<0.05),且观察组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表2 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生活能力评分比较(,分)

表2 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生活能力评分比较(,分)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 <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 <0.05。表 3、表4同。

组别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Barthel指数治疗后71.18 ±13.15△□58.63 ± 12.19△观察组(n=40)对照组(n=40)治疗前25.62 ± 2.42 25.56 ± 2.45治疗后10.42 ± 2.82△□15.51 ± 2.20△治疗前32.20 ± 10.26 33.17 ± 11.25

2.3 血液流变学指标

结果见表3。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的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观察组患者指标改善程度更显著,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n=40)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n=40)

组别 时间 高切全血黏度(mPa·s)低切全血黏度(mPa·s)血浆黏度(mPa·s)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g/L)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5.91 ± 0.66 5.73 ± 0.59 5.89 ± 0.64 3.78 ±0.42△□13.08 ± 2.51 11.99 ± 2.37 13.07 ± 1.44 7.81 ± 0.94△□2.32 ± 0.27 1.79 ± 0.15△2.31 ± 0.26 1.54 ± 0.14△□52.89 ± 5.07 47.04 ± 4.49△52.96 ± 5.13 37.97 ± 4.31△□5.53 ± 0.62 4.76 ± 0.51△5.51 ± 0.64 3.39 ± 0.32△□

2.4 血脂水平

结果见表4。治疗前两组患者血脂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两组TG,TC,LDL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HDL水平明显上升(P<0.05),且观察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

表4 两组治疗前后血脂水平的比较(,mmol/L,n=40)

表4 两组治疗前后血脂水平的比较(,mmol/L,n=40)

组别 时间TG TC LDLC HDLC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1.89 ± 0.56 1.47 ± 0.20△1.83 ± 0.58 0.86 ± 0.17△□5.77 ± 0.63 4.43 ± 0.55△5.72 ± 0.61 2.94 ± 0.53△□3.56 ±0.56 2.41 ±0.44△3.62 ±0.57 1.78 ±0.43△□1.17 ± 0.21 1.53 ± 0.34△1.18 ± 0.23 1.70 ± 0.37△□

2.5 不良反应

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明显的药品不良反应。

3 讨论

随着社会老龄化进程的加快,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及时有效的治疗对于降低病死率、减少后遗症具有重要的意义。中医认为,其基本病因是气血亏虚、劳逸失常及气滞血瘀,其基本病机为血瘀络塞,血行不畅,建议以益气化瘀、活血通络为主要治则[7]。

补阳还五汤出自清代王清任《医林改错》。“元气既虚必不能达于血管,血虚无气必停留而瘀”,中医治疗应标本兼顾补气行血逐瘀。原方由黄芪、当归尾、川芎、地龙、桃仁、红花、丹参、豨莶草等药味组成,主治气虚血瘀之中风证。方中重用黄芪以补益元气,使血行气旺、络通瘀祛,为君药;当归尾活血养血,为臣药;赤芍、川芎、桃仁、红花协同当归尾以祛瘀活血;地龙通经活络,力专善走,周行全身,以行药力,亦为佐药。诸药合用,共奏补气、活血、通络之功效。现代药理学研究证明,黄芪能降低脂质过氧化物的含量,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对抗自由基损伤,从而保护脑组织,还能够降低血小板黏附率和减少血栓形成、增进末梢血液循环、增强机体免疫力[8];川芎、桃仁、红花、当归、赤芍、丹参可迅速通过血脑屏障,增加脑流量,降低血管阻力,恢复正常的血液供应,从而改善微循环和血流瘀滞的状态;地龙可软化血管,恢复动脉弹性,还能激活纤溶酶原溶解血栓,减少动脉硬化斑块的形成[9]。

本研究结果显示,补阳还五汤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明确,能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降低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血脂水平,值得临床推广。

[1]宋文斌,李淑元,刘 颖.北京地区与泰州地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常见危险因素的比较[J].中国循环杂志,2013,28(4):289-292.

[2]林红军,方伟蓉,李运曼.缺血性脑卒中治疗时间窗的创新药物研究进展[J].药学与临床研究,2014(2):134-139.

[3]黄志伟.中医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10,7(11):80.

[4]刘宏祥,赵永辰,王 涛,等.补阳还五汤作用于脑梗死大鼠血管新生的实验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30):3 329-3 330.

[5]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撰写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0,43(2):146 -153.

[6]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8l-383.

[7]张云云,张海梅,郭德莹,等.168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体质特点研究[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8,42(2):31-34.

[8]刘柏炎,蔡光先,林 琳.补阳还五汤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神经干细胞影响的初步研究[J].中国临床康复,2004,8(22):4 532-4 533.

[9]刘 芳,白雪松,刘柏炎,等.阳还五汤对脑缺血大鼠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08,15(1):9-12.

猜你喜欢
补阳黏度缺血性
有机蜡对沥青黏度影响的研究
基于“乙癸同源”理论辨治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高黏度改性沥青黏韧性的影响因素
Study on differential gene expression profile of serum exosomes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杜蛭丸对急性缺血性卒中的临床疗效观察
PFNA配合补阳还五汤治疗老年股骨转子周围骨折的临床研究
针灸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应用
血黏度高怎么办
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偏头痛68例临床疗效观察
扩链增黏回收PET的特性黏度和结晶行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