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方参芪维E胶囊联合泛昔洛韦对带状疱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2014-11-08 08:36郝燕生杨玉明
中国药业 2014年16期
关键词:洛韦后遗参芪

郝燕生,杨玉明

(1.北京市朝阳区安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北京 100011;2.卫生部北京医院,北京 100743)

带状疱疹(HZ)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A)侵犯人体皮肤及外周围神经而引起群集疱疹及神经痛的一种病毒性皮肤疾病[1]。目前临床常以消炎、抗病毒、止痛等综合性治疗为主,其中抗病毒是治疗的关键步骤,有效阻断病毒的复制对于保护神经系统免受损害、预防后遗神经痛(PHN)具有重要的意义[2]。提高患者免疫功能将有助于阻断病毒复制。因此,除了抗病毒治疗外,辅以提高免疫功能的药物可有效抑制病毒复制,提高治疗效果。复方参芪维E胶囊是由人参、黄芪、何首乌、槲寄生、蜂王浆冻干粉及维生素E等多种成分组成,具有活血化瘀、抗炎镇痛及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3]。笔者观察了复方参芪维E胶囊联合泛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并探讨其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医院124例带状疱疹患者。纳入标准:均符合《临床皮肤病学》[4]中的诊断标准;入组前未接受过任何抗病毒药物治疗;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特殊类如眼部、耳、脑膜、内脏等带状疱疹;合并心、脑、肝、肾功能障碍,血液系统疾病;全身病毒性感染;妊娠期或哺乳期孕妇;对复方参芪维E胶囊或泛昔洛韦过敏。根据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2例。对照组中,男38例,女24例;年龄18~70岁,平均(43.9 ±3.4)岁;病程 1 ~7 d,平均(5.2 ±1.4)d。观察组中,男 40 例,女 22 例;年龄 20~70 岁,平均(4.2±3.8)岁;病程2 ~8 d,平均(5.7±1.6)d。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予口服泛昔洛韦片(北京嘉林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9991384)0.25 g/次、3次/日,同时给予重组人干扰素α-2b注射液(北京凯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S20030031)100万U/次、肌肉注射、1次/日,持续用药7 d。观察组开始用药同对照组,停药后口服复方参芪维E胶囊(苏州第三制药厂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10910076)4粒/次,3次/日,持续用药10 d。所有患者在治疗期间均同时口服维生素B1及肌肉注射维生素B12,对合并脓疱的患者同时给予抗生素治疗并局部清创。

1.3 疗效评价标准及观察指标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5]评价临床疗效。治愈:皮损消退不小于90%,疼痛症状消失;显效:皮损消退不小于75%但小于90%,疼痛症状基本消失;有效:皮损消退为不小于50%但小于75%,疼痛症状显著改善;无效:皮损消退小于50%,疼痛症状无改善。前三者合计为总有效。临床症状:观察患者止疱、结痂、疼痛缓解、脱痂时间。免疫细胞: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清晨空腹抽取患者静脉血5 mL,加入肝素钠抗凝,置离心机中以3 000 r/min转速离心10 min,弃去上清液,采用美国贝克曼公司Beckm Epics流式细胞仪测定外周血细胞比率。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包,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行 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结果见表1至表3。观察组无后遗神经痛,对照组5例(8.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10,P=0.022)。观察组治疗期间出现头晕2例,对照组头痛2例、食欲下降1例,停药后不适感自行消失。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

表2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时间(,d)

表2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时间(,d)

组别 止疱时间 结痂时间 脱痂时间 疼痛缓解时间观察组(n=62)对照组(n=62)t值 P值3.48 ± 1.21 5.97 ± 1.32 3.889 0.012 6.14 ± 1.85 9.12 ± 2.10 4.285 0.000 12.21 ± 2.12 16.23 ± 3.42 5.379 0.000 4.98 ± 1.24 7.39 ± 1.52 4.125 0.000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免疫功能比较(,%)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免疫功能比较(,%)

注:与治疗前相比,*P <0.05。

CD+3 CD+4 CD+8 CD+4/CD+8组别观察组对照组t值P值治疗前52.36 ± 7.12 52.98 ± 6.77 0.114 0.785治疗后64.78 ±7.88*56.32 ±8.12*5.262 0.000治疗前31.12 ± 4.11 30.98 ± 7.86 0.122 0.689治疗后36.89 ±5.98*33.55 ±7.41*4.128 0.010治疗前29.12 ± 5.22 29.34 ± 5.41 0.103 0.632治疗后26.02 ±5.55*28.02 ±4.12*4.225 0.013治疗前1.12 ± 0.48 1.18 ± 0.47 0.142 0.612治疗后1.79 ± 0.54*1.28 ± 0.62*3.445 0.022

3 讨论

祖国医学称带状疱疹为“串腰龙”“缠腰火丹”。早期应用泛昔洛韦抗病毒治疗能有效减轻急性疼痛,减少皮损,抑制病毒复制,减少内脏并发症,但并不能预防后遗留神经痛的发生[6]。活血化瘀法能有效减少及避免纤维化及神经炎症黏连的发生,从而有效预防后遗神经痛[7]。

复方参芪维E胶囊处方中,黄芪具有生肌敛、祛毒排毒的功效,还有消炎镇痛、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8];人参具有活血行气、促进糖脂代谢及促进神经纤维生长的作用;何首乌具有益精血、补肝肾、抗炎镇痛之功效[9];槲寄生具有抗病毒、抑菌、抗肿瘤、调节免疫功能、改善血流循环、抑制血小板聚集及抗血栓形成的作用[10];维生素E具有清除体内自由基、抗氧化的作用,同时能抑制组织纤维化,预防细胞退行性病变及营养不良;蜂王浆含有丰富的B族维生素,既能为神经系统提供能量,同时能保护神经系统、调节免疫功能[11]。诸药配伍,具有益气生肌、补虚通络、活血化瘀、抗炎镇痛、托毒外出、修复神经的功效。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而神经后遗症发生率较低,结果与张秋玲等[12]研究一致,进一步表明复方参芪维E胶囊能有效提高带状疱疹患者的疗效,预防神经后遗症的发生。

带状疱疹的发生与T细胞亚群比例失调具有密切的关系,发病过程与T细胞亚群功能异常和未折叠的蛋白免疫应答反应增强有关[13]。在正常情况下,T淋巴细胞亚群中各免疫细胞(包括)相互调控且处于平衡,当这种平衡被打破时,机体免疫功能将发生紊乱,容易导致外界致病菌或病毒入侵。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水平均低于正常人群,而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治疗更高,从而提示复方参芪维E胶囊能有效改善带状疱疹患者免疫功能。

综上所述,复方参芪维E胶囊联合泛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能有效提高疗效,缓解临床症状,且能有效预防后遗神经痛的发生,同时可提高患者免疫功能。

[1]王 松,陈家骅.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诊疗现状及进展[J].安徽医药,2009,13(1):91 -92.

[2]孔凤利.阿昔洛韦联合裸花紫珠分散片治疗带状疱疹40例 [J].中国药业,2010,19(5):50-51.

[3]曹冬梅,王春艳,杨建春,等.复方参芪软胶囊对小鼠免疫功能及应激反应的影响[J].河北医药,2011,33(2):167 -169.

[4]赵 辨.临床皮肤病学[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26.

[5]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2:258.

[6]刘丽娜.阿昔洛韦与泛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疗效观察[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1,11(6):731 -733.

[7]杨敏芳.复元活血汤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1(21):2 326 -2 327.

[8]熊 敏,张荫杰,徐世军,等.黄芪抗病毒作用研究进展[J].中药与临床,2012,3(4):50 -53.

[9]张前进.人参的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J].光明中医,2011,26(2):368-369.

[10]曲义坤,丁 隆,刘伟新,等.槲寄生生物碱抗胃癌的作用[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103-104.

[11]金凤妹,邢志光.蜂王浆冻干粉对荷瘤小鼠营养状况的影响[J].山东医药,2013,53(5):28 -30.

[12]张秋玲,杨 佳,邱伟连,等.复方参芪VE胶囊预防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临床观察[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11,27(8):596-597.

[13]张美芳,马 静,杨 励,等.带状疱疹患者CD+4T淋巴细胞亚群的检测[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9,23(4):205-206.

猜你喜欢
洛韦后遗参芪
参芪扶正注射液辅助治疗肺癌合并阻塞性肺部感染
参芪地黄汤加减治疗气阴两虚型慢性肾炎的效果及对肾功能、免疫的影响
STANDING WITH CHINA AND THE CPC
带您认清带状疱疹,远离后遗神经痛——专访北京医院皮肤科主任常建民
中医康复护理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治疗护理中的应用
壮药酒的涂擦联合药熨法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中应用观察
参芪地黄汤联合沙格列汀治疗降糖不佳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研究
威伐光联合伐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观察
火针疗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的Meta分析
UPLC-Q-TOFMS/MS法分析参芪降糖颗粒化学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