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去,你得自己春风化雨

2014-11-11 22:41张萌
商周刊 2014年21期
关键词:文科生月薪回国

张萌

每当读到有关留学生报道的时候,我都会想起《死亡诗社》的另外一个翻译版本《春风化雨》。我们得自己春风化雨,以抵抗生命力的干旱枯竭。最好的结果,是有了一颗谦卑的心,对中西方两种文化有充分的理解,可以各取精华而吸收。内心的风景与外在的风景两种美景协调统一时,人生才是最大化的美。

前几天在《新闻晨报》看到一则有关海归求职境遇的报道:“花数年时间留学,投入100万元至200万元巨资,回国就职如果只有3000至5000元的月薪,宁可宅在家也不出去打工。”下面是几个案例:

熊先生2009年前往澳大利亚昆士兰州的一所大学学习金融专业,去年本科毕业回沪,宅家至今已经1年,昨天是他回沪后第11次参加招聘会。除了参加招聘会,他还在网上找工作,但一年中很少有两厢情愿的岗位。“不是自己看不上企业,就是单位看不上我,有几个双方都看得上的岗位,招聘单位开出的月薪没有超过4000元,最低的只有3000元。”

对于这样的薪酬待遇,熊先生表示“自己绝对不能接受”。他告诉记者,4年中,家里已经为他支付了120万元的学费、生活费。这3000元至4000元的月薪,不要说还本,就连付息都困难,只能供日常生活开销。“我的月薪底线是5000元。”

与熊先生同时来应聘的张先生毕业于美国一所大学,回沪宅在家也有一年零两个月。毕业之前,他同时在美国和国内找工作,但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期间,几乎所有他应聘的单位,月薪都不超过5000元。张先生表示,如果月薪在5000元以下,暂时不考虑工作。

苏女士原先在国内学的是化工专业,在亲朋好友的影响下,她去英国某校读了一年金融专业研究生,今年初回国后因为没有满意的工作一直宅在家中,睡懒觉、上网、会朋友成为她生活三部曲。不过,她也担心,这样下去苦读了多年的英语会忘得一干二净。

过去10年中,中国留学生的人数已增长超过两倍,而且还在继续增长。尤其是来自中产阶层以下家庭的留学生人数增长尤为迅猛:根据中国社科院的一份报告显示,2009年底,来自中产阶层以下家庭的留学生人数仅占总人数的2%,但是2010年底,这个比例升到了34%。海外教育日益出现“商品化”的趋势,海外毕业生越来越多,留学生回国找不到工作、或无奈接受低薪岗位的情况也时有耳闻。

这样的事情其实揭示了出国的盲目性和缺乏留学规划,在美国留学的时候笔者本人也有这样的感觉。在跟很多中国留学生交流的时候,发现大部分留学生在选择专业时都缺乏对未来的规划。许多人都是“4+2”的模式,读完本科直接就出国念研究生。大部分人都没有想清楚,留学在人生中的作用应该是什么。这种盲目性的普遍存在,其实非常值得留学生在出国之前深思——留学究竟是为了什么?

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哥伦比亚大学新闻系。如果你考哥大的新闻系,那么你要有一个非常清晰的认知,其实这个专业是一个非常非常难学的专业,而且在美国的就业前景不是特别好。那么你的目的是什么?你的目的是在美国生活落脚,然后真正从事你自己热爱的新闻事业,还是利用这个经历,给自己一个丰富的人生体验,然后回国去工作?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出国不是潮流,是向理想趋近。

作为文科生,对“需要留学规划”的感觉更为明显。从专业角度来讲,美国重视STEM类专业的发展(即科学Science、技术Teehnology、工程Engineering和数学Math),很多选择就读理工专业的研究生和博士生都有丰厚的奖学金,毕业后工作前景也较为乐观。相比之下,文科生大部分只能选择自费留学,毕业后就业前景也并不乐观。这种种的一切都让毕业后的文科生陷入了尴尬的境地:无论回国还是留美都要面对困境。

人人社科类型的工作在美国并不是特别多,而且雇主更喜欢录用本地学生。此外,留美的最大困难就是签证问题。文科毕业生的OPT只有一年的时间,这一年的时间里只有90天的时间是合法找工作的时间,如果在90天之内没有找到专业相关的工作,留给文科生的选择就只有离开了。如果有幸找到工作,则要面临另外一重困难——申请工作签证,现在工作签证的申请难度逐年增加。2014年H1B签证(工作签证)出现申请爆满的状况,这是自2008年来首次。美国移民局USCIS网站4月8日发布的消息称,在开放H1B工作签证申请一周内名额即满,据统计共收取H1B申请124000份,其中来自中国留学生的申请数量最大。2014年美国移民局便采用了靠运气的随机抽取的方法来分配今年工签证的名额。对于今年没有被抽取上,又没有足够的时间合法停留在美国等待下一轮抽签的文科毕业生,不得不放弃在美国发展的计划,重做打算。而回国,上述的案例中出现的问题便是近几年最普遍的窘境。出现这样的状况,简单说,应归结为留学生和雇主两方面。

首先,很多中国的公司并没有把海外招聘和本土招聘分开,并没有明确认识到海归的“附加价值”。尤其是文科生的附加值需要一定时间才会显现。留学生由于在陌生的社会打拼过,吃过亏摔过跤,这些宝贵的经历会让人变得更有韧性。

再次,来自留学生方面。中国不再只是将自己最聪明的学生送到国外。现在很大一部分留学生成绩中等、甚至中等偏下,当初未能被中国国内的大学录取。不过,他们念的外国大学也不是一流的大学。留学生念的大学中,有80%到90%是大多数中国人从未听说过的,甚至在海外学习英语的经历都不再像以往那样重要了。研究生亦如此。许多学校把招收“需要学语言的学生”变成了增加学校收入的手段。笔者认识一个同学,她的语言能力并没有达到可以进行专业学习的水平,但是如果她接受学校提供的语言课程,就可以被录取。在与她聊天的过程中,能感觉到这样的语言学习并没有校方所规划的那样理想,最后的语言考核,也比出国时考的托福简单许多,看似为学生“负责”,其实不然。学校完全可以不录取这样的学生,如此一来学校会损失不少学费,而且需要学习语言的学生在现在庞大的留学人员中不占少数。这样造成的后果就是回国留学生的整体素质大幅下降,留学教育的价值大打折扣,让许多人开始质疑“留学值不值”的问题。

招聘者表示,如今留学生的比例很高,他们所学的知识不是特别适合中国市场。本土大学毕业生就能满足他们对英语能力的需求,而且和海归相比,他们更了解国内的情况。中国富豪宗庆后曾将他的独女、当然接班人宗馥莉送到海外留学。结果,他最近在一个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现年30多岁的宗馥莉“既不了解中国企业的现状,也不清楚国外情况”。很多海归并没有相应的社会经验,也没有展示出比同期国内学校的毕业生更强的能力。毕竟,公司支付给员工的工资是按照其贡献来衡量的,而并非以学费投资成本衡量。

据一项对海外中国留学生长线的调查研究显示,超过一半的留学生具有实习经历,有工作经验的占40%。调查指出:“受欢迎的留学生多体现出上手快,工作主动和对复杂环境适应力强等特点,而非学历和专业知识有特别的优势。”

留学最可怕的下场,就是不能西为中用,反而中西不融。融入不了西方主流社会,又无法适应一日千里的东方社会。夹在两种意识形态中间,对原生文化一百万个看不惯,其实是从根上看不懂,理解不了。而最好的结果,是有了一颗谦卑的心,对中西方两种文化有充分的理解,可以各取精华而吸收。那些怀有“留学梦”的学子们,尤其是文科生,工作经历很重要,不妨先在社会上摸爬滚打几年,搞清楚自己的优势和自己到底缺什么,想想“为什么想去美国”,去美国能不能帮助自己实现“想要的”。这样在留学路上,在校内不仅过得充实,对自己定位清楚也会使得毕业后的道路更加顺畅。即使回国,把海外积累的那些好的习惯和理念坚持下去,随着时间的推移也会显现出来的。

每当读到有关留学生报道的时候,我都会想起《死亡诗社》的另外一个翻译版本《春风化雨》。我们得自己春风化雨,以抵抗生命力的干旱枯竭。美国留学或者进常春藤都不是终极目标,只是一个中转站,留学是一个汲取知识养分、打破思维枷锁、丰富人生经验的过程。教育毕竟是长线投资,在一人长期的职业生涯中,长期的积累与努力必将会慢慢凸显。

在家休息的时候,我把最后一箱到家的冬衣在衣柜里归位,一次大大的折腾尘埃落定,内心无畏生活的一地鸡毛。像是完成了一次跌宕起伏、美不胜收的旅途。我慢慢地体会到了,内心的风景与外在的风景两种美景协调统一时,人生才是最大化的美。endprint

猜你喜欢
文科生月薪回国
粉末冶金航空刹车片:三万里回国路,二十年砺剑心
扭转人才流失:普罗夫迪夫如何吸引保加利亚年轻人回国
刘佳炎:回国创业让人生价值最大化
欧洲激辩“IS新娘能否回国”
蔡崇信:我为什么敢放弃580万年薪,拿500月薪跟马云创业
文科生的科学传播之旅
文理科男生是这样看对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