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妨用一下“铁腕”

2014-11-11 22:43王溱
商周刊 2014年21期
关键词:随地吐痰铁腕根源

王溱

今年的“十一”黄金周过去了,像往年的长假一样,这个“十一”,依然有游客在景区的种种不文明现象被曝光,最典型的是深圳某景区的5万个陶瓷小人,几乎全部被游人拔走。此事,又引起了舆论对国人素质的声讨。

国人怎么了?为什么不文明的举止总跟国人过不去?

每年长假过后,各地媒体几乎都要剖析和鞭挞不文明而带来的乱象和后果,而每换上新的一年,话题又总是不变。年复一年,不文明已经成了司空见惯的社会现象,人们尽管不断地谴责,批评,但眼花缭乱的奇象怪招,层出不穷,防不胜防。以至于人们见怪不怪,甚至麻木了,懒得再为那些重复的丑陋景象去花费口舌,或者感到羞耻。

大凡是个景点几乎都不能幸免。诱人的钞票泉水般涌进,但钞票的背后是肆无忌惮、为所欲为的践踏。从历史文物到现代景点,从公共场所到私家花园,只要有人出入,必定留下破坏的痕迹。天安门一个升旗仪式,抛弃的垃圾用“吨”来计算;杭州极地海洋世界半开放的鲨鱼池,保洁人员要穿着潜水服下去打捞游客丢下的杂物。

大声喧哗、随地吐痰、排队加塞、乱刻乱画,已经不是问题的问题。无人觉得奇怪。好像出外旅游没有这些举动,反而变得不正常了。

令人不解又诧异的是,许多人途中或归来后,对这些不文明的现象颇有一番感慨,甚至还大加责怪。一副君子之相,正义之感。不明真相,还以为遇上了“侠义之士”。孰不知,乱扔杂物,有其参与,大声喧哗,有其一份。

两张面孔,两种态度。许多国人扮演的是言行不一的“双面人”。

明明知道不文明是不齿之举,但事关自己时往往就忘却了谴责别人时的正气。丢个垃圾算什么,有清洁工人嘛;踏着草皮走过去怕什么,为了拍照景色好看嘛,又不是经常来,说不定三年五年不会再来了。踩过去就踩过去吧,不雅,也就这一次了。自我原谅,让许多人抚平了心中的不安,变得自然而平静了。然而,当看着别人也如此时,反而变得不舒服,无形中多了一些愤懑。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此话放在有些游客身上,很是恰当。

国人旅游不文明的问题,从中央到地方都很重视,习总书记为此做过几次重要批示。中央文明办和国家旅游局还发布了《中国公民出境旅游文明行为指南》和《中国公民国内旅游文明行为公约》。目的很明确,来一场自上而下的旅游陋习改良运动,改变国人在世界上的“粗鲁”甚至“野蛮”形象。应该看到,自上而下的宣传、促动、监督,效果显现了出来。天安门今年清扫的垃圾数量比去年减少了四五吨,这个数字表明,有相当数量的游客变得“自觉”、“有素质”了。然而,更多的“恶习”依旧没变,有的甚至变本加厉。南京上海等地“十一”期间为了阻挡毫无顾忌的游客过马路,动用武警战士充当“人肉红绿灯”,足见一些人的不自觉程度到了何种地步:象征着法律的红绿灯信号都可以视而不见,还有什么约束意识可以阻挡人们的自我放纵?

国人的陋习,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有其社会根源、历史根源、习惯根源、文化根源,甚至宗教根源。专家们对国人不文明的现象做过许多研究,分析的原因也颇有道理,提出的对应办法措施也大都符合实际。然而,为什么就难以奏效呢?

有人说中国人与外国人在观念意识上有差别,这是实情。但差异并不是“我行我素”的理由。世上的道义是相通的,礼仪是相近的,文化也是相辅相成的。为什么国外能做得到的事,在我们这里难于登天呢?

新加坡若干年前,就开始抓文明建设,但并不是“和风细雨”,而是直接用经济手段和法律干预。公共场所吸烟,随地吐痰,丢垃圾,甚至吃口香糖,都有细致的惩罚办法措施。而且说到做到,绝不手软。多年后,他们成了文明的楷模。

“铁腕”虽显得“严酷”些,但不失为行之有效的手段。不妨试一试?endprint

猜你喜欢
随地吐痰铁腕根源
痰盒
治理随地吐痰,罚款不是关键
一道电偏转创新题的命题根源剖析
帮孩子找出问题的根源
精准发力 铁腕治超
铁腕治霾“急行军”
铁腕治霾 科学治霾 协同治霾
铁腕治污,别拿3000 亿来说事
凑合是离婚的根源
随地吐痰伤了中国人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