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乳对两种凝血检测系统检测结果的影响比较

2014-11-12 05:31李宗杰陈北方王广兰李琛琪
实用医药杂志 2014年9期
关键词:脂肪乳乳糜血凝

李宗杰,陈北方,王广兰,李琛琪

随着检验医学的快速发展,新仪器和新方法不断出现,对临床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要求也越来越高。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和多发病谱的改变,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的发病率也不断提高。CVD成为人类的主要病死原因之一,其发病率和病死率不断上升。血小板又是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栓形成的生理病理机制中的主要环节,同时,多项血栓病诊断试验用于临床血栓和出血性疾病的研究,人们对凝血过程及血栓形成的本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使血栓病诊断和抗凝治疗的监测有了更新的手段,血栓检测越来越得到临床重视。但在实际工作中依然存在很多影响结果可靠性和准确性的因素。在日常工作中发现脂肪乳糜对凝血试验常规检查结果有较大影响。为了提高检验结果的可靠性,笔者采用两种不同全自动凝血分析仪,观察脂肪乳对凝血试验结果的干扰及其处理方法。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3年03月—2013年08月笔者所在医院脑外科、消化内科需输脂肪乳的患者22例,采血管为凝血试验专用真空管(内含109 mmol/L枸橼酸钠 0.2 ml);干燥采血管为普通真空干燥管;EP管(Ependorf,EP);分别采用两种国外全自动血凝分析仪(分别简称血凝仪A和血凝仪B);检测试剂和质控品均为原装配套试剂盒;日立717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试剂盒(金斯尔试剂),校准品及质控品(朗道);TDZ4A-WS低速离心机(济南卢湘仪);CT15RT低温高速离心机(上海天美)。

1.2 输脂肪乳前、后标本的分组和处理方法 对输注脂肪乳的患者分为3组:A组为输注脂肪乳前抽取血液标本进行3600 r/min离心15 min为无脂肪乳糜血浆组;B组为输注脂肪乳后2 h内抽取血液标本经3600 r/min离心15 min为脂肪乳糜血浆组;C组为取B组血浆1.5 ml于EP管中经10 040×g/min高速离心10 min去除脂肪乳糜后,下层较清的血浆为去脂肪乳糜血浆组。同时检测3组相应的三酰甘油(TG)浓度。

1.3 统计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包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以输脂肪乳前检测结果为基础值,用组内配对t检验。

2 结 果

2.1 3组血液标本TG含量 22例患者均采用717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无脂肪乳糜组血清 TG 1.64~2.02 mmol/L;脂肪乳糜血浆组血清 TG 7.52~11.35 mmol/L;去脂肪乳糜血浆组血清 TG 4.16~4.47 mmol/L。

2.2 3组血浆 PT、APTT、TT和 FIB 采用血凝仪 A检测脂肪乳组、去脂肪乳组与无脂肪乳组的PT、APTT、TT和FIB,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三组血浆PT、APTT、TT和FIB测定结果(±s)

表1 三组血浆PT、APTT、TT和FIB测定结果(±s)

项目 n 无脂肪乳血浆组 脂肪乳血浆组 去脂肪乳血浆组PT 22 12.4±0.5 12.4±0.6 12.3±0.5 APTT 22 39.6±2.7 39.2±2.6 40.4±2.5 TT 22 15.6±0.9 15.6±1.0 15.8±1.1 FIB 22 3.97±0.88 3.87±1.01 3.92±0.93

2.3 3组血浆 PT、APTT、TT和 FIB 采用血凝仪 B检测去脂肪乳组与无脂肪乳组间的PT、APTT、TT和FIB,结果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脂肪乳组与无脂肪乳组的FIB结果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4 结果分析 ①血凝仪A检测结果为:输注脂肪乳前、后检测的 PT、APTT、TT 和 FIB 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②去脂肪乳糜血标本分别在A、B 2台仪器上检测PT、APTT、TT和FIB的结果与无脂肪乳糜血标本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脂肪乳糜血标本在血凝仪 A 上检测 PT、APTT、TT和FIB的结果与无脂肪乳糜血标本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血凝仪 B检测 PT、APTT和 TT的结果差异均有显著影响(P<0.05),但 FIB 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三组血浆PT、APTT、TT和FIB测定结果(±s)

表2 三组血浆PT、APTT、TT和FIB测定结果(±s)

注:“△”号表示:脂肪乳糜血浆中 TG 含量>8.20mmol/L 时,部分血浆标本检测不出结果,未进行统计分析。

项目 n 无脂肪乳血浆组 脂肪乳血浆组 去脂肪乳血浆组PT 22 11.2±0.8 △ 11.0±0.9 APTT 22 32.0±4.8 △ 31.7±4.6 TT 22 11.7±0.8 △ 11.6±0.9 FIB 22 3.58±0.86 3.54±0.92 3.64±0.76

3 讨 论

脂肪乳又称英托利匹特(intralipid),是机体不可缺少的营养素,故称必需脂肪酸,需从植物油中摄取,含有精制卵磷脂乳化的大豆油,其中大约60%的脂肪酸是必需脂肪酸,其粒子大小和生物特性与天然乳糜微粒相似,又是静脉营养的组成部分之一,为机体提供能量和必须脂肪酸。由于患者对脂肪廓清能力的不同,脂肪乳在血液中的廓清时间也不相同,正常情况下脂肪乳在输注后5~6 h可以完全廓清,个别患者需14 h[1]。当某些患者需补充适当热量和必需脂肪酸时,需输入脂肪乳。由于部分患者的病情变化,需要在脂肪乳还未从血流中完全廓清的情况下,抽取含有脂肪乳糜的血液进行凝血试验。为了提高了检验结果的可靠性,笔者采用两种不同全自动凝血分析仪检测凝血试验,以观察脂肪乳对凝血试验结果的干扰和处理方法。

输入脂肪乳进入血液后与血中载脂蛋白C结合,在载脂蛋白酶的作用下,TG分解成为游离脂肪酸,提供机体能量和必需脂肪酸,游离脂肪酸亦可与血浆中白蛋白结合,经肝脏氧化或转化为极低密度脂蛋白,再进入血流。输入脂肪乳2 h内的血液中TG显著增高,由于TG不溶于水,致使血浆浊度明显增加。血凝仪A采用的专利技术摆动式磁珠法检测系统,抗浊度干扰效果好,在本实验中,对TG含量<11.35 mmol/L,均能准确检测出凝血功能试验的结果,但其试剂价格较贵。而血凝仪B是采用光电磁法进行测定,光学法的检测系统会受血浆标本浊度的影响大,虽然该系统有一定的抗干扰能力,但当血浆浊度过高(本实验 TG> 8.20 mmol/L)时,该仪器无法准确测出PT、TT和APTT结果。因检测FIB时仪器需预先对标本进行30倍稀释,降低了测试杯中的浊度,故对其检测结果影响不大。通过高速离心法分离血浆,可有效降低TG 的含量(4.16~4.47 mmol/L),消除脂肪乳对光学法的检测系统的影响。有报道用滤器也可部分消除脂肪乳对凝血功能检测的干扰[2]。

[1]陈则清.脂肪乳血症干扰血细胞分析仪多项检测参数的准确性[J].中国实验诊断学,2003,2(3):158.

[2]李 斌,闫 伟,张周良,等.滤器处理脂血在凝血功能检测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2010,20(4):58.

猜你喜欢
脂肪乳乳糜血凝
脂肪乳在药物中毒解救中的应用研究
奥美拉唑、血凝酶联合生长抑素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
甲状腺癌侧颈淋巴结清扫术后并发乳糜漏的比较研究
结构脂肪乳对老年直肠癌患者术后营养状况和免疫球蛋白水平的影响
低温倒置静置法降低乳糜血浆报废率的研究应用
全自动血凝分析仪采用2种测定血浆纤维蛋白原方法的评价
尖吻腹蛇血凝酶在鼻中隔偏曲矫正术中止血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乳糜胸的病因、临床特点及诊治进展
根本原因分析法在新生儿静脉输注脂肪乳外渗不良事件中的应用
对影响禽流感血凝和血凝抑制试验因素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