奠基未来 信息化助推和平区教育科学、高位、均衡发展

2014-11-16 01:38王春雁
中国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 2014年8期
关键词:和平区信息化学校

王春雁

天津市和平区现有公办中学13所、小学17所,民办中学5所、小学4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各类型幼儿园22所,在岗教职员工5181人,在校学生近6万人,基础教育30余年保持全市领先水平。为适应教育发展的趋势与社会对未来人才的需求,和平区率先提出构建“奠基未来”区域教育文化体系的教育目标,挖掘、优化、组合学校教育资源,科学设计和规划学校发展蓝图,不断优化和提升区域教育文化软环境。

和平区教育信息化工作以“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为核心理念,坚持“应用导向、机制创新”的基本思路,本着“领导重视、科学规划、强化管理、注重服务”的工作原则,着力打造区域教育信息化的基础支撑平台,建构区域教育信息化云服务体系,实现以教育信息化服务教育改革发展为核心,推动信息技术向教育教学过程融合,加速实现和平区教育“一二三四五”信息化发展目标,促进全区教育高位均衡发展,不断推进和平区教育现代化进程。借2014年区域教育信息化“三通两平台”建设研讨会在天津召开之际,记者采访了和平区教育局局长张素华、和平区教育信息化管理中心主任李连群。

胖中心、瘦学校,一张网支撑三级应用

和平区教育城域网依据“胖中心、瘦学校”的理念,按照“顶层设计、统筹规划、统一建设、集约管理、统一运维、资源共享”的原则,运用云计算和虚拟技术建设了天津市首个区县级教育云数据中心。数据中心占地近200平米,包括安防、新风、网络安全、服务器集群、云存储、运维管理等系统,为学校提供出口带宽、虚拟服务器、主机托管、云存储、应用系统发布等服务。据张局长介绍,这种建网模式形成资源配置与服务的集约化、效益化、优质化,改变了以往每个学校分别建设数据中心的状况,从土地资源、硬件投资、运行维护多方面大大减少了投资,打破了学校界限,从硬件资源上缩小了区域间学校的差距,有利于均衡发展。

基于和平区教育云数据中心统一部署的区域教育管理平台有协同办公、私有云网盘、教师职称评定、师生心理健康分析、学生成绩分析、固定资产管理、平安校园、考务监考、综合素质评价、中小学学籍等20余个子系统,逐步实现区、校两级重点管理领域信息系统的全覆盖,实现两级信息的融通与互动。该平台向学生、教师、学校、教育行政部门、家长和社会提供信息服务,逐步实现网上办事。同时,区域数据资源、信息资源的汇聚和整合,推动了和平区教育数据体系的发展与成型,提升了教育管理服务与决策的水平。

区域学习资源平台包括微资源、国家教育资源公共平台、电子图书、优课资源等十余个子系统,云数据中心支持区域化的资源和服务的有效共享,探索建立区域范围内为教师和学生有效服务的模式与方式,以支持大规模用户环境的交互和协作,缩小校级之间的差距,促进教育资源的有效应用。资源平台提供多元化、个性化的学习体验,构建学校教学、群体学习、学生个人自主学习等环境。学习者可通过云计算提供的环境、资源和服务,自由地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满足个性化学习和个人终身化发展的诉求。

全区通过租用中国电信裸光纤将各个校园网组建成可管、可控、统一认证、统一出口的教育城域网,千兆互联、万兆汇聚,统一接入互联网,使用负载均衡和缓存技术合理租用出口带宽。全区中小学均已建成校园网,每间教室、办公室有线网络全覆盖,无线网络作补充,每间教室都是配有互动白板的多媒体教室,每个学校至少有一间自动录播教室,计算机充分满足师生办公教学的需求。

李连群主任介绍说:“我们希望通过教育城域网这张网把全区50多所学校打造成3所学校:中学、小学和幼儿园。我们的区域教育信息化云服务体系将努力实现‘一二三四五的发展目标:一张网,建设可管、可控统一出口的教育城域网;两个平台,搭建区域教育管理平台和学习资源平台;三个基础数据库,建立区域学生、教师、学校基础信息数据库;四类服务,提供面向教育管理者的行政管理服务、面向教师的教学服务、面向学生的学习服务和面向社会公众的公共服务;五类资源,建设学前、小学、初中、高中、社区的优质数字资源,促进全区教育高位均衡发展。”

决策、执行、应用,信息化成事在人

三分技术,七分管理。张素华局长反复强调,和平区教育信息化推进的要诀是:领导层重视,执行层专业,应用层积极响应。

2007年和平区在全市率先成立了教育信息化管理中心独立法人单位,负责全系统教育信息化的规划、研究、管理、培训等工作。还成立了和平区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和专家指导组,在区、局、校三级教育行政部门建立健全了教育信息化管理职能部门,在各级各类学校设立了信息化责任部门,完善了技术支持机构,推进了相关机构的分工与整合,全面加强了教育信息化工作的统筹协调,明确了职责,理顺了关系。

为给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管理者“洗脑”,要求信息化培训内容占定期培训课时量的1/4,把教育信息化工作纳入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目标管理及督导评估考核工作之中,将管理者的信息化领导力列入考核内容。

为建设专业化技术支撑队伍,他们明确了教育信息化专业人员岗位职责,制定了相应的评聘办法,持续开展了各级各类教育信息化专业人员能力培训,组建了和平区网络技术支持联盟。通过几年的引进与培养,目前,系统信息化管理中心已拥有一支专业运维团队,成员全部是研究生学历,平均年龄只有30岁。几年来,这支团队在运维的基础上还自主研发了学生成绩分析、招生录取、教师业务水平考核等近二十个系统,并获得国家版权局的著作认证。

为促进信息技术与教学过程的融合,和平区也加大了教师的教育信息化考核和学习培训力度。将信息技术手段的使用率纳入学校教育信息化考核范围,将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培训纳入第五周期继续教育的区本课程,以教学应用效果为成绩考核依据,并根据技术的发展不断更新课程内容,开展滚动培训。和平区是教育部首批全国教育信息化资源综合实验区,十九中学是教育信息化试点学校之一,“无处不在的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等是天津市十二五教育信息化示范项目,“基础教育信息化管理体制机制建设研究”等课题是天津市教育系统重点信息化科研课题。2012年全国第五届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学应用大赛中,和平区有20多节课分获一、二、三等奖。通过试点先行、典型引路,以赛促学、以学促用的办法也在促进信息化的深层应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智慧教育引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和平区教育云平台紧密连接着教育活动中的全部要素,持续提高教育质量及教学效率,优化信息、数据、教学内容、课件、服务的获取及流程。谈到信息化在推动教育教学变革中起到了哪些作用?张局长侃侃而谈,如数家珍。

中心小学的王晓卉老师坚持十五年不留家庭作业,学生还能保持良好的成绩,这并不是一个神话,而是借助于电子白板等信息技术手段,最大限度节省课堂上宝贵的每一分钟,让学生充分参与进课堂教学,将课堂还原给学生,用新技术有趣、强大的吸引力帮助学生快速、高效地掌握学习内容。新华南路小学将平板电脑引入课堂,减轻了书包的重量,提高了书包的容量,教师将校本课程与信息技术进一步的融合,体现了“小本儿,大容量”的高质轻负的教学理念。新星小学推出了“减负云平台”这一创新举措,使用网络助推学习,迎合学生的兴趣点,让学生的学习资源、时间、空间更加多元,真正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动力,在教学数字化建设方面迈出了可喜的一步。中华职专引进了先进的模拟导游平台为导游专业的学生提供虚拟的实习场所,足不出户可以畅游世界上任何一个角落。岳阳道小学的自动录播教室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实现常态教学全自动录制和网络直播,完美的影音会利用资源平台,通过网络传送到校园内每一台计算机,并且支持教师一边听课,一边语音或文字的交流讨论,连同课程一同打包上传到主讲教师空间,以供教师互相交流和自我研修。2007年起,万全小学全部班级建立了班级博客,探索出了新形势下的德育新路。哈密道小学、第十三幼儿园等纷纷开通了官方微信账号,与学生家长成为微信好友,家长可以通过微信与学校进行文字、语音、图片等多种形式的沟通,拉近学校与家长的距离,使学校的管理更加人性化。

最具特色的还是和平区教育云平台“学生学业成长分析系统”,它借助网络平台,将教育相关的主体融入进来,利用系统提供的强大功能实现对数据的深度挖掘,很好地解决了对教学质量的横向比较、纵向跟踪,实现了对教育资源的合理分配。2008-2014年的7年间,和平区对所有中学进行了60余次区域性质量检测的数据统计与分析,共对约25万人次的学生进行了过程性的跟踪分析与研究,把“对学习的评价”变成“为了学习的评价”,达到了为教师和学生增效减负,提高教学质量的良好效果。

正如张局长所说,我们在教育领域运用信息技术的本愿是通过低结构、扁平化的教学活动实现高品质的教育,让学生快乐学习、个性化发展,成长为适应“未来”的人。借力信息技术,助推和平区教育高水平均衡发展,愿“和平教育”这张名片更加闪亮!

猜你喜欢
和平区信息化学校
试析尼泊尔的“和平区”倡议
和平区“五老”宣讲团杜志荣工作室揭牌
月“睹”教育信息化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天津市和平区万全第二小学
学校推介
和平区人大常委会召开第十六届“十佳公仆”表彰大会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
信息化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