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课程国际化发展路径的实践

2014-11-17 17:19郭涵
世界教育信息 2014年18期
关键词:国际化中学北京

郭涵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信息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和世界一体化格局的逐步形成,教育国际化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趋势。因此,世界各国都在寻求更加开放的教育市场,谋求更加有利于教育发展的新路径。从长远来看,虽然人类教育的目标与价值可能是多元的,但教育的终极目标与普遍价值则应当是统一的,这是教育国际化的理论前提。北京一零一中学作为一所有着悠久历史和光荣传统的革命老校,在我国基础教育国际化此起彼伏的争论中,在教育思想多元化的背景下,一直在思考与实践着这样的课题:如何应对基础教育国际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如何实现本土教育与国际教育的平等对话?

一、对基础教育国际化的理解

基础教育国际化是指中小学校在全球化进程中,从本国立场出发,为培养本国所需要的国际化人才,在基础教育的各个方面相互交流、碰撞、融合和创新的过程。这个概念主要涉及两个问题:一是什么样的人能成为国际化人才,二是如何培养国际化人才。

我们始终认为,在基础教育国际化的过程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类的共同进步才是国际化人才培养的重心。学校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的确立,应该置于全球化背景之下、着眼于学生的未来生活,并进行全局性的整体设计。这就要求学校在人才培养的立场上,以本民族文化为基础,着眼于培养具有正确世界观的国际人才;在人才培养目标上,着力于培养立足本土、放眼世界,具有民族意识与国际意识,具备国际交往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的人才。

北京一零一中学一直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确立了“承载民族复兴伟大使命,实践现代化示范性优质教育”的办学目标。在全球化的今天,学校一直致力于培养善于合作、富有创新精神、具有批判思维、有民族责任感和勇于担当的未来国际杰出人才。这个办学理念和办学目标的对象是北京一零一中的全体学生,它们既满足社会、国家和学生的发展需求,也符合国际社会人才培养的理念和目标,更体现了以国家利益为出发点的教育国际化的基本特征。

在中美国际班的育人目标上,北京一零一中学同样没有把对国际化教育的认识仅仅放在英语教学、外教授课、出国留学几个层面上。这种认识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应对国际考试,最终为考取国际名校提供有力的支撑。这种“国际教育”实际上是被中国传统应试教育“异化”的产物。而我们努力培养的是具有国际视野、国际情怀和国际素养的个体。

二、基础教育课程国际化的发展路径

探索基础教育国际化的发展路径是推动基础教育国际化的关键,也是培养国际化人才的有效途径。其中,抓好课程建设与改革是基础教育国际化的核心,课程与教学体系的国际化是教育国际化的关键所在。可以说,课程是教育国际化的主阵地,教学是教育国际化的主要实现途径。基础教育国际化的主要特点体现在多元、共融、开放、互动等几个方面。

(一)在课程设置中注重开放性与全体性

虽然走出国门是教育国际化程度的参考指针之一,但北京一零一中学更重视的是如何让更多普通班级的学生们不出国门而同样具有全球化的视野,这就对课程的开放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课程建设的国际化是实现国际化人才培养的主要模式。北京一零一中学从来不把引进多少国际课程作为评价是否实现国际化的唯一标准,而是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选择和理解国际化的机会。多元化课程只有面向所有学生开放,才能回归到国际教育的本义,才能在国际化进程中推动基础教育的改革。北京一零一中学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和特色,从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材选择等方面不断进行创新,从而改变课程结构。学校在课程实施方式上采用必修、条件选修与自由选修相结合的模式;在科学主题课程群、人文主题课程群、领军主题课程群、生命主题课程群、艺术主题课程群、德育主题课程群、创新主题课程群、国际主题课程群八大课题群中实施以书院为依托的按领域深度融合的大教研体制。

此外,北京一零一中学更加关注国际教育的相关内容,学校通过课程的开发与设置把国际教育渗透到学生的课堂和各项校园活动中去。此外,学校着重于培养学生的世界公民意识,例如在学校课程设置中,“实践与创新领域”即体现了培养人才国际化的要素之一——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数学与逻辑领域”中增加了“逻辑与思维科学”系列,这也是从全新的视角培养学生在新的全球经济中,以独特的创新能力在激烈的全球竞争中赢得优势。再如“德稻大师系列高端课程”是北京一零一中学早年引入校园的国际高端非学历行业教育课程,已经聘请了来自德国、日本、法国、美国、俄罗斯等国家的人文景观设计、电影特效、动画及制作技术分析、设计、电影音乐等领域的众多大师前来开设课程。北京一零一中学通过开放透视国外多元文化的窗口,使学生在身心发展、国际视野的形成等方面得到综合发展。

北京一零一中学开设的这一系列课程均面向全校学生开放,这也体现了教育的公正与公平。目前,学校既表达了对教育多元化利益的需求,也越来越渴望优质的教育资源。北京一零一中学希望通过这种课程形式,使基础教育国际化的范围不仅局限在优秀的学生和有条件的学生之中,而是保障更多的学生都能享有优质的教育资源和平等的发展机会,这也是基础教育国际化的核心所在。

(二)在课程建设中注重实施多元文化教育

人类的价值目标与人类的文化是多元的,因此,国际化教育更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为学生学业的发展提供多元的选择机会。基于这样的认识,尊重学生个性差异,为学生实施多元文化教育尤为重要。北京一零一中学早在2007年就开始在新课程改革中明确了多元文化教育的课程目标,这为学生了解、掌握各国和各民族文化提供了有效的途径;此外,还要培养学生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培养学生尊重传统文化的意识,让学生树立平等、宽容的文化观念和态度。

学校在建构多元文化教育的课程体系中,注重在现有教材中挖掘多元文化的渗透点。以英语学科为例,学校从教材中挖掘出了“认识文化差异”“了解世界文化遗产”“学会尊重不同种族的人”等不同的文化渗透点。随后,在现有的学科课程中逐渐增加多元文化的相关内容,并开设了多元文化的选修课,例如“爱国——全球意识教育教材”“旅游英语”等多门校本选修课程;开发了多元文化研学课程,例如学生在这些课程中完成的“关于中式快餐的市场调查”“东西方哲学对绘画的影响之我见”等课题研究;开发以多元文化为基础的校本教材,例如《不同的国度、不同的人民》《世界文化遗产与圆明园》等。此外,学校在校本选修课程中拓展出了众多的学生社团。目前,学校较为优秀的社团有40多个,多种多样的社团形式与活动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经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培养了学生的领袖能力,并且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仅以“模拟联合国”为例,学校以学生社团为依托,积极开展模联活动(如大使进校园);以选修课为载体,系统培训相关文化知识(如文化名人面对面);以专题活动为契机,不断开拓国际视野(如走进外交部);以模联大会为舞台,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如第三届北京市中学生模拟联合国大会,第一、三、四届全国中学生领导力大赛)。在多元文化的课程体系下,学生树立了明确的学业目标和全面的非学业目标;学校不仅为学生营造了多元文化氛围,而且借助有效的教育教学系统为学生制订了个性化的教育方案。endprint

(三)在课程落实中注重本土化与国际化的共融

课程内容的国际化并不仅仅是国际化课程,而是实现国际化课程以及本土化课程的全方位整合。要提高基础教育国际化的水平,培养基础教育国际化的人才,不仅需要我们转变教育理念、调整教与学的方式,还要将国际化课程与本土化课程有效地融合起来。

自从迁入圆明园遗址以来,北京一零一中学就成为了圆明园遗址的一部分,圆明园也因此成为北京一零一中学永不枯竭的教育资源。历史上的圆明园,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荟萃之地,又是东西方文化的交融之所。“融圆明园文化于一零一精神”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主题。几十年来,学校凭借独特的区位优势,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1999年,学校参加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实验项目——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实验研究课题,着手构建了“世界遗产教育”课程体系。在国家课程中,学校添加了世界文化遗产的内容,还实现了跨学科教学。学校以主题班会、校园文化节为代表的活动课程,充分立足于文化的多样性与共融性。其中,在每年春、冬两季举办的校园文化节,融合了我国的传统文化教育和世界上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教育。学校希望以国际视野的理念,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化、不同民族民风持有认同、理解、包容和接纳的态度。教育国际化并不是照搬国外的模式,而是让学生们在了解其他民族不同思维方式、价值观的基础上,开拓他们的国际视野,培养他们自己的想法,教会他们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和欣赏多元文化。此外,学校相应的校本课程的主题有“世界之旅”“世界遗产与圆明园”“中国民间年画欣赏”“中国民间剪纸欣赏”“战争史上的经典”等多个主题,每个主题之下又有90余门课程。通过这些校本课程,学生们能够正确认识中国与世界不同民族、社会群体之间的文化差异,并激发他们进一步学习和研究的兴趣。

北京一零一中学的人文实验班成立于2010年,我校是北京市最早专门设立人文实验班的学校之一。与“圆明书院”强调研究性学习不同的是,人文实验班着力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全方位发展、人文素养深厚、有思想的领导者以及具有较强竞争力和社会适应性的复合型人才。此外,人文实验班的课程设置体系与传统教育的课程设置也存在明显的差别(见表1)。

人文实验班的课程特色,就是在国际化发展的过程中,注重人文教育与人文精神的培养,保持和发展中华民族教育的传统特色和优势,使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中国教育与国际教育相互融通。

基础教育国际化的过程并不是一种文化取代另一种文化的过程,而是不同文化的交流、碰撞与融合的过程。对教育国际化这一理念的理解,必须紧密结合中国特定的教育实际和文化传统,赋予它一定程度的中国色彩和民族文化特色。因此,基础教育国际化的实践必须立足于本土、本校的实际教育情境,分析整合不同的基础教育模式,找到最佳联结点,来真正实现基础教育国际化。北京一零一中学始终认为:国际教育是基础教育现代化的应有之义,不是国际学校或国际班的专利;更重要的是国际教育能够推动国际课程与国内课程的深层交流,促进本土课程创新与完善。

(四)在课程实施中关注国际间的合作与互动

相互合作、共同发展是当今国际教育的主题。只有立足于全球的交流与互动,才能更好地建设国际间合作与交流的教育环境。

北京一零一中学在2008年获得了承办“奥林匹克青年营”的机会。来自204个国家的400多名青年来到我校,与我校学生共同参与活动。10天时间里,大家不但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也增强了对国际文化的理解。目前,北京一零一中学的友好学校已经遍布世界各大洲。每年,我们与合作学校除了开展学生互访之外,在课程与教学上也广泛开展互动与交流,学校积极推进中外教师短期互访交流、长期的合作与研究等活动,不断扩大中外师资和学生交流的范围,加强国际教育信息的沟通。此外,在科技、艺术、体育类课程的设置中,学校坚持艺体教育与科技教育相融和、应用教育与精英教育互补的方式,带领一大批优秀学生进行了广泛的课程学习。学生们参加了很多世界级的大赛,并获得了很多荣誉。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基础教育课程国际化的实施呈现出了立体化的趋势。北京一零一中学与世界各地友好学校在课程信息与教学资源方面进行了及时的传递和交流,借助网络平台打破课程信息与教学资源的时间与空间限制,力求将“打造网络交流课程,借助网络利用国际教育资源”作为助推我校教育国际化发展的有力手段,以此来保证学校基础教育课程国际化的进程。例如,通过中美国际班的研究性学习课程(Club课程),学生可以与美国洛维特中学(Lovett Middle School)的师生们进行互动交流。中美两校学生被分成9个课程小组,在双方导师的带领下,通过远程视频对话和网络实时”交流,共同完成了如“中世纪斯特林发动机”等研究性课题。

去年,北京一零一中学还加入了世界名中学联盟组织的菁英课程。此外,还联合英国伊顿公学、美国哈佛西湖中学、美国诺福克学校等几所世界知名中学,合作开展了教学活动,并由学校的知名教师开设了世界近现代史大讲堂等课程。近期,北京一零一中学正在筹划与这些学校进行新一学期的“世界名中学网络课程”的合作,本次合作委派北京一零一中学的优秀教师录制网络课程。这不仅能够使北京一零一中学学生可以与国际上的中学生共享优质的教育资源,还促进了学校教师队伍的成长。学校通过让教师参与国际网络课程和学术研讨,提高其国际化的教育意识与能力。

北京一零一中学在教育国际化进程中力求形成自身的特色与亮点,这既能与国际教育相衔接,又能与国际教育进行对话,通过这种方式来提高学校教育的国际影响力,让世界更充分地了解中国的基础教育,从而扩大中国基础教育的国际影响。

北京一零一中学注重“博雅教育”,这既是基于这所学校的优良传统,也是源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北京一零一中学的办学宗旨是“为学生一生的幸福奠基”。因为,个人的幸福是渺小的,创造属于民族和全人类的幸福才是伟大的。北京一零一中学正在致力于培养学生达到这样的境界和能力,希望能通过基础教育课程国际化的发展路径,真正实现这一目标。

编辑 张金晓 潘雅endprint

猜你喜欢
国际化中学北京
强本拓新的研究成果反哺本科教学与国际化人才培养
北京,离幸福通勤还有多远?
北京春暖花开
北京的河
活动预告
北京,北京
谈民办高校教育国际化发展之路
Big Hero 6: Always be with You
宁波市四眼碶中学
诸暨市学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