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戏剧舞台灯光艺术

2014-11-21 19:49徐安平
剧影月报 2014年5期
关键词:长生殿唐明皇舞台艺术

■徐安平

戏剧作为全人类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与其他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无论是欧洲的戏剧,还是东方的民族戏剧,起源都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祭祀性歌舞。欧洲戏剧起源于古代希腊祭祀大典上的歌舞表演。在每年的春季举行祭典时,有人化装成酒神的伴侣羊人萨提洛斯,众人载歌载舞,颂赞酒神的功绩,称为“酒神颂”。在每年的冬季举行祭典时,人们化装成鸟兽,狂欢游行,称之为“狂欢队伍之歌”。东方戏剧的历史要比欧洲戏剧历史起源要晚得多。中国戏剧(曲)发展成为完整的、独立的艺术形式,要追溯到12世纪宋代的永嘉杂剧,又被称为“南戏”。如果我们把戏剧演出看作一种仪式,它与祭祀性仪式的一致性还在于:演员与观众、观众与观众的三角反馈集体体验的形式。当然,祭祀性的仪式虽然与戏剧演出具有相似性,但它本身毕竟不是真正的戏剧艺术,从前者到后者,有一个发展的过程,在这中间,戏剧艺术的本质,是经过几个世纪逐步发展、完善并被人们逐步认识的。

早期戏剧曾有露天或半露天的演出史,都以日光(大自然的太阳光)为光源。但随着时代的变化,演出的场所慢慢地从露天搬进室内或夜间演出,开始出现了室内的光源照明,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舞台灯光。据文字记载,1102年后,中国北宋的汴梁,每逢元宵节都演出“百戏”,台两旁的垛楼上各挂灯球一枚,大有丈余,内燃椽烛,这是中国人造光源之始。中国宋代以后,舞台上就曾使用过人工照明,清代张岱的《陶庵梦忆》有文字记载,彩灯也始于宋代。刘辉吉在演出《唐明皇游月宫》时就使用过灯光变化。清代后期,宫中和民间都在演出“灯彩戏”。光绪十年(1884)慈禧寿诞时,一次演出就用去蜡烛448枝,而民间演出的《牛郎织女》也用了许多喜鹊灯。辛亥革命后,中国剧场里一般使用汽灯或电灯照明。从1933年上海上演《怒吼吧,中国!》时起,中国舞台上开始建立了舞台聚光投射系统。1954年后,先后建成了一些符合国际标准的剧场,引进并建立了中国自己的舞台灯光系列,发展了中国独特的幻灯表现艺术。

舞台灯光也叫“舞台照明”简称“灯光”。舞台美术造型手段之一。运用舞台灯光设备(如照明灯具、幻灯、控制系统等)和科学技术手段,随着剧情的发展,以光色及其变化显示环境、渲染气氛、突出中心人物,创造舞台空间感、时间感,塑造舞台演出的外部形象。

戏剧的演出进入室内舞台以后,灯光一开始只是起照明作用,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地对灯光照明有了要求,人工灯光照明的问题就突现了出来。戏剧舞台灯光,不仅仅起着照明功能,而且起到揭示主题、烘托剧情、塑造形象、刻画人物等突出作用。在戏剧艺术的创作中,灯光是戏剧舞台的灵魂。虽然起初只是为了让观众能够看得见演出,逐渐地把灯光的运用慢慢的融入了演出中间去。尤其是进入二十一世纪,电脑灯光的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舞台灯具设备的不断革新与快速发展,舞台灯光艺术已经是戏剧及所有舞台艺术和一切剧院、剧场艺术不可缺少重要的组成部份,灯光成为了剧场艺术的灵魂,成为了舞台上的太阳。

如我们苏州昆剧院获中共中央宣传部 “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奖的大型昆剧经典版《长生殿》,经典版“长生殿”共分上本、中本、下本,我们舞台美术是用的传统的古戏台的形式,上场门“出将”、下场门“入相”,由于舞台是传统的古戏台形式,相对而言比现在的舞台表演区要小,这就对舞台的灯光要求更高。例如:经典版《长生殿》第一本“定情”唐明皇和杨贵妃结婚的场面,要把舞台表演区的灯光展示出皇宫的高雅、富贵、辉煌,就需要对面光、顶光、侧光、背光大量的红光和黄光合理的运用,才能把舞台表现的富丽堂皇,光彩夺目。我们把经典版《长生殿》第一本称为《满场红》。经典版《长生殿》第二本“惊变埋玉”唐明皇和杨贵妃在后花园小宴,要把一个晴空万里的皇家后花园体现出来,那就对粉色光、橙色光、蓝色光的合理分配,好一幅皇家园林诗画,让观众感觉到园林的清新和自然。我们把经典版《长生殿》第二本称为《满场黄》。经典版《长生殿》第三本“迎像哭像”唐明皇迎接杨贵妃的檀香雕像,我们运用了淡淡的蓝光为基调,并且稍微压低灯光的亮度,把唐明皇当时退位以后那种天空一片黑暗,内心的悲伤、压抑和无奈表现出来。我们把经典版《长生殿》第三本称为《满场白》。充分运用现代高科技的灯光设备,把经典版《长生殿》当时特定的背景表现得淋漓尽致。

戏剧舞台灯光是戏剧舞台艺术的组成部分。也是不可缺少的部分。灯光艺术在今天看来好像是微不足道,但在以前科学并不发达的年代是不可想象的。在古典传统戏曲舞台挂有绣球、放置一桌两椅。完全给演员充分表演空间的虚拟传统舞台展示时,则让灯光达到充分的照明亮度,仅有暗和亮变化就可以了。现代的舞台灯光光彩夺目,甚至令人眼花缭乱。灯光设计的学科虽然归入舞台艺术范畴,但其是应用了各种灯光设备才能实现其艺术表现力,因此其对科学技术的依赖性十分强烈,科学技术的发展是舞台灯光的基础,没有科学技术发展,也就没有现代的舞台灯光。当戏剧舞台艺术不断发展和拓新所要求,而新型灯光设备的新功能又能启发灯光设计师在舞台上使用新型灯光表现手段,来获得新的舞台艺术效果。在舞台灯光领域中,艺术与科学技术,似乎毫无关系的两大学科就是这样如此密切合作,相互促进。

戏剧是一种综合艺术,现代的戏剧理念是要强调舞台演出元素统一表现,以实现综合的艺术效果。戏剧的表演是由演员、乐队、舞美(包括灯光、音效、服装、化妆、道具、装置等等)以及编剧、导演等组合的一个群体统筹起来,认真熟读剧本,了解剧情,领悟导演的主题思想,明确灯光在剧中的任务,与导演、舞美设计、音乐创作等二度创作的精心沟通,做到全盘把握,但又不能喧宾夺主,同时又要把舞台的场景体现到最大化。

作为舞台的灯光设计,应该去理解剧本,分析剧情,做到心中有数,甚至要做到提前跟化妆设计、服装设计多沟通,以此在设计舞台灯光时,既要考虑剧情,同时又要考虑到角色在造型上的色彩表现,结合演员的表演,合理的布光,充分运用现代高科技灯光设备,把该剧各种特定的环境和人物,用舞台灯光表现得淋漓尽致。

科学技术在不断地发展,剧场的技术也在不断地日益丰富和成熟,作为戏剧艺术,更可以充分地发挥其综合艺术所特有的艺术表达方式。互相依托,互相结合,在同一时空范围内,共同来表达同一个戏剧剧情,传达同一个戏剧舞台意境,尽一切可能的挖掘各种不同元素的成分,来丰富舞台空间,灯光的艺术才能融化于剧情中去。

进入了21世纪现代化的时代,我们要求一切舞台艺术创作必须具备现代化的特点和特色,不然就会被现代的环境所淘汰。舞台艺术创作如此,为舞台艺术服务的灯光更是如此。

猜你喜欢
长生殿唐明皇舞台艺术
舞台艺术中演出监督的重要性分析
2019年上海市舞台艺术作品评选展演获奖名单
长恨歌
张九龄智谏唐明皇
月夜偷曲
月夜偷曲
月夜偷曲
论《长生殿》的现代改编缺位
从《长生殿》看帝王恋
《汉宫秋》与《长生殿》中爱情悲剧及其审美体验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