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临床证侯诊断围绝经期综合征与人体甾体激素相关性分析

2014-11-21 06:33韩玉环山东省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济宁272000
陕西中医 2014年3期
关键词:证素病位频数

刘 冰 韩玉环 邵 颖 山东省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济宁272000)

中医称围绝经期综合征为“绝经前后诸症”,并认为围绝经期综合症属于中医“郁证”、“脏躁”的病理范畴,肝郁、肾虚、多脏腑功能失调为根本病理改变[1]。研究采用辨证要素积分法,研究并讨论了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常见中医证素和情志变化,为合理的临床辨证、诊治提供了客观依据。

临床资料从2013年3月至2016年7月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选取围绝经期综合征中医科、妇科门诊、病房患者及体检人员作为研究对象。2000年美国出版的Current Med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现代疾病诊断与治疗)为诊断依据:①年龄范围为40~55周岁,由于年龄因素导致的月经紊乱超过3个月或绝经超过一年患者;②潮热和汗出等不同程度症状患者;③阴道阴道干涩,伴或不伴性交困难患者;④Kupperman症状评分超过6分总分患者。

中医证候诊素辨证采集 制定围绝经期综合征中医四诊信息调查表。通过相关信息在诊断中所占权重,用加权阀值法确定中医相关病例要素、证素。以100为额定阀值,当所观察症状对应辨证要素贡献度相加大于等于100时,可诊断相关辨证要素。小于70时,定为0级,可视为基本没有病理改变;积分大于等于70小于100时,定为1级,视为轻度病例变化;大于等于100小于150,定为2级,视为存在中度病理变化;大于150时,归为3级,视为存在严重病理变化。所有症状轻重以中等程度为准,重时诊断定量值乘以1.5,轻时乘以0.7。

病例排除标准 选取符合条件对象后,需将下述情况者排除:①年龄超过40~55岁范围患者②患者同时患有心血管、肝、脑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疾病、精神病。③患者双侧卵巢已切除或患有卵巢肿瘤和卵巢功能早衰者。④原发性高血压、原发性低血压及慢性贫血者。⑤3个近3月内使用过性激素类药物者。⑥不同意进入该项研究或者未完整调查患者。

最终入组病例87例,年龄最小42岁,最大55岁,平均年龄为(48.96±3.15)岁,同时筛选87例围绝经期健康妇女作为对照组,平均年龄为(48.65±3.06)岁,两组间年龄无显著性差异(P<0.05)。

观察指标 观察指标:外周血中雌二醇(Estrodiol,E2)、卵泡雌激素(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FSH)、黄体生成激素(Luteinizing Hormone,LH)。所有测定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未绝经妇女检测周期为月经周期的3~5d,已绝经妇女随机检测。

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计数资料以频数(%)表示,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样本率用Crosstab法比较。两组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采用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采用非参数检验。

结果中医临床分布情况 通过五脏相关病位证素合并病性证素指标大于70患者进入统计分析组。在统计组别中,肝部病位证素频数比例最高,较其他脏器有显著差异性(P<0.05),而肾脏频数比例也明显高于心、肺、脾三脏(P<0.05);在病性证素比较下阴虚频数大于血虚、气虚、热、湿、阳亢(P<0.05);气滞频数高于阳亢、阳虚(P<0.05);血虚频数高于阳虚、阳亢(P<0.05),详见表1。

表1 中医病位与病性证素分布情况

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情志背景 通过调查显示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情志背景与健康妇女有明显差异,主要表现为多疑、愤怒、焦虑、敏感、悲伤、忧郁与惊悚等情志变化。并且有失眠、少寐、多梦、心烦不宁、健忘、记忆力减退等其他表现症状。并通过比较得出其所列情志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悲伤、愤怒与忧郁。

甾体激素水平观察 观察组FSH、LH、FSH/LH相关甾体激素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雌二醇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甾体激素水平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甾体激素水平比较(±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E2组别(pg/mL)LH(mIU/mL)FSH(mIU/mL)FSH/LH 82.92±52.70 4.33±2.04 5.54±1.41 1.24±0.56观察组 30.22±28.35△25.22±15.73△54.26±35.38△ 2.04±0.83对照组△

讨论围绝经期综合征属于中医“百合病”范畴,主要病因为女性由于年老导致的气血衰虚、阴阳失衡、脏腑经络疏养所致,与心、肝、肾的功能失调有着紧密联系[2]。女子以肝为先天,肝失疏泄,气机失调,进而会产生情志变化异常。在当前社会竞争压力日益增大,处于围绝经期的妇女在面对社会与家庭的各方面压力时往往由于情绪失控反致肝失达调,气机滞郁,进一步导致各种情绪变化如多疑、愤怒、焦虑、敏感、悲伤、忧郁等精神症状[3]。妇女由于孕、产、乳等生理过程对精血的屡次损耗,总是使得机体处于阴血偏亏的状态。在围绝经期前后由于月经的渐断至绝,妇女肾中精元会逐渐衰退,肾阴肾阳由于冲仁二脉亏虚而极易于失调。因此,围绝经期妇女不同程度的存在着肾虚病症,并通过年龄逐渐增长、月经的完全闭止而更明显。本研究通过辨证要素数据积分分析法,观察诊断为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病位、诊素和情志变化情况,可以看出:围绝经期综合征病位证素为肝、肾,主要病位表现为肝、肾两脏;病性证素以阴虚、气滞为主,伴有阳虚、阳亢、气虚、血虚、湿、热等。并且通过评分得出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相关情志较正常有着较大改变,主要影响因素为悲伤、愤怒与忧郁。

通过本研究可以看出,观察组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雌二醇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卵泡雌激素、黄体生成激素、FSH/LH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围绝经期患者由于卵巢功能的下降,雌激素分泌降低,进而刺激垂体增加释放卵泡雌激素与黄体生成激素[4]。其次激素水平下降的临床表现如潮热,发汗等“阴虚”症状则与雌激素的类似“阴”的作用相关。因此我们可以认为雌二醇降低、卵泡雌激素升高能够反映出肾虚的病理变化[5]。而气滞与肝郁证素被认为是下丘脑和垂体与卵巢的轴功能可能在气机郁结的状态下发生紊乱,从而导致更多卵泡雌激素与黄体生成激素的分泌与释放,而其中卵泡雌激素的升高较黄体生成激素更加显著。

综上所述,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病位病变涉及腑脏主要为肝、肾;中医临床表现特征为虚证多见、其以血亏、气滞、阴虚等最为常见;其情志变化有明显差异性,以悲伤、愤怒与忧郁为多见。其雌二醇、卵泡雌激素等相关激素水平较正常值也有较大的变化,为临床治疗提供了多种参考。

[1]李 琳,王亚茹.中西医结合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38例[J].陕西中医,2009,30(3):272.

[2]阮豪骥,吴昆仑.滋阴补肾法治疗围绝经期肾阴虚证58例[J].陕西中医,2010,31(7):797-798.

[3]陈长香,李建民,岳静玲,等.河北省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09,25(10):1168-1170.

[4]梁文娜,李灿东,甘慧娟,等.围绝经期综合征肝郁病理与雌性激素相关性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1,26(9):1961-1963.

[5]薛 翔,鲁潇凝,公丕军.绝经前后EP中ER、PR、Bcl-2、Ki-67蛋白表达特点[J].陕西医学杂志,2012,41(8):945-948.

猜你喜欢
证素病位频数
糖尿病前期中医证型及证素特点分析
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和中医证素分析
基于因子分析及聚类分析的241例感染后咳嗽中医证素证型研究
蓄血证病机病位探析
中医对痛风的认识
消渴病合并抑郁症之病位探析
中考频数分布直方图题型展示
学习制作频数分布直方图三部曲
《伤寒论》三阳三阴病证的证素辨证研究
频数和频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