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宫缩痛的中医护理干预

2014-11-22 08:33董晓江吕巧芸
护理研究 2014年3期
关键词:后宫耳穴穴位

董晓江,吕巧芸

产后宫缩痛是产褥早期因子宫收缩而引起的小腹疼痛[1],以往认为产后宫缩痛是“正常过程”,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服务更加注重产妇产后舒适度的改善及生活质量的提高,为此,我院妇产科对正常分娩的产妇采取穴位疗法配合情志调理、辨证施膳等措施应对产后宫缩痛,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月—2013年6月在我院正常分娩的产妇98例,均无合并双胎、巨大儿、糖尿病、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等疾病,分娩过程均顺利。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观察组:年龄25岁~36岁,孕周37周~41周,孕次1次或2次,新生儿体重2 750g~3 900g;对照组:年龄25岁~37岁,孕37周~40周,孕次1次或2次,新生儿体重2 800g~3 950 g。两组产妇年龄、孕周、孕产次及新生儿体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干预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入院即给予产前宣教,指导孕妇饮食、卧位、休息。严密观察产程,做好分娩过程的护理,胎儿娩出后即遵医嘱给产妇肌肉注射催产素10U帮助子宫收缩,继续观察2h,同时进行产后健康宣教,指导产妇及家属注意产后营养、卫生、休息,指导母乳喂养及新生儿护理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穴位疗法、情志护理、辨证施膳、生活起居护理。

1.2.1.1 穴位疗法 ①耳穴压豆:产前由责任护士评估产妇耳穴部位皮肤情况、对疼痛的耐受程度及心理状况,根据评估做好告知解释工作,取得产妇的理解与配合。胎儿娩出后2h,持探棒探查到耳穴敏感点,用75%乙醇清洁消毒皮肤后,将磁珠贴附于耳穴部位,留埋后为产妇进行按压,每穴按压1min,待耳郭发热为度,以加强疗效。取穴及按压手法为:内生殖器、交感、神门、内分泌、脾,采取轻柔按摩法,用指腹轻轻将压贴的穴丸压实贴紧,然后顺时针方向轻轻压丸并旋转,以产妇有酸胀、胀痛及轻微刺痛为度;肝穴可采取对压法,用食指和拇指的指腹置于病人耳郭的正面和背面,相对压迫贴于耳穴的小丸,至产妇出现胀、痛、热、酸等感觉,此时食、拇指可边压边左右移动,或作圆形移动,寻找痛胀较明显的部位,找到“敏感点”后,则持续对压。遵此法每天按压3次~5次,每日换贴1次,两耳交替。留埋过程中,随时观察产妇有无不适。②艾灸:准备艾绒及0.3cm~0.5cm厚的鲜姜1片,用针穿刺数个针孔。用法:产妇出现宫缩痛后,将鲜姜片覆盖在产妇肚脐上,把艾绒搓成绿豆大的艾炷,放在姜片中央,灸3壮~5壮,此后每日3次,连灸3d。

1.2.1.2 情志护理 根据孕产妇不同的心理特点,采取关心体贴、言语开导、移情易性、顺情解郁、释疑解惑等方法进行心理护理[2]。主动观察产妇产后情况,以亲切和蔼的态度、鼓励性的语言与产妇沟通,使产妇产生安全感和信赖感,消除产妇焦虑、紧张、恐惧心理。

1.2.1.3 辨证施膳 取鲜生姜3片~5片、红糖30g,以适量开水冲泡,产程结束后,协助产妇趁热饮用,每日2次或3次。根据辨证情况指导进食。①血虚:表现为产后小腹隐隐作痛,喜按,恶露量少色淡,舌质淡红,苔薄,脉虚细。宜进营养丰富、益气养血的食物,如当归生姜羊肉汤。②血淤:表现为产后小腹疼痛,拒按或得热稍减,恶露量少,色紫暗有块,舌质暗,苔白滑,脉沉紧或弦涩。可用山楂红糖煎水频服。

1.2.1.4 生活起居护理 病室宜安静,温湿度适宜,指导产妇适当下床活动及制订合理的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

1.2.2 评价方法 观察两组产妇产后24h、48h的子宫收缩疼痛的程度,采用目测类比评分法(VAS),在记录纸上画一条10 cm长的线,其左端0cm写“无痛”,右端10cm写“剧痛”。0cm计0分,1cm~3cm计1分,4cm~6cm计2分,≥7cm计3分。

1.2.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两组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

2 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产妇产后24h、48h疼痛程度比较(±s) 分

表1 两组产妇产后24h、48h疼痛程度比较(±s) 分

24h 48h对照组组别 例数49 2.04±0.67 1.65±0.99观察组 49 1.67±0.72 1.14±1.00 t值 2.607 2.537 P 0.011 0.013

3 讨论

3.1 产后宫缩痛的机制 产后宫缩痛的主要原因是子宫收缩,尤其产程长及经产妇产后子宫需加强收缩才能恢复至正常大小,因此痛感更为强烈。产程中使用缩宫素及哺乳时反射性缩宫素分泌增多也会使疼痛加重,导致产妇的不适。中医学认为产后宫缩痛主要是气血运行不畅,血虚者由于产后伤血,冲任空虚,胞脉失养;或因血少气弱,运行无力,以致血流不畅,迟滞而痛。血淤者由于产后正气虚弱,寒邪乘虚侵入胞脉,血为寒凝;或情志不畅,肝气郁结,疏泄失常,气机不宜,淤血内停,恶露当下不下,以致腹痛[3]。

3.2 中医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产后宫缩痛 通过产后宫缩痛的机制可见,产褥期的生理特点“多虚多瘀”,因此,对产妇的护理重在补虚化瘀。中医护理操作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应用中医药特色疗法缓解症状的护理手段[4],耳穴埋豆可通过对有关耳穴的刺激,使通往子宫的经络之气血畅通,推动、驱散子宫郁滞的气血,从而使阴阳恢复平衡,达到预防和治疗目的。耳部内生殖器穴可调节子宫收缩,神门为镇痛要穴,有止痛、镇静作用,配合交感穴可加强对宫缩痛的止痛作用,内分泌穴可调节产后的激素状态而减轻宫缩痛,脾统血,又为生血之源,用脾穴可补血虚,肝主疏泄,用肝穴以减轻血瘀。按压手法中对压法属泻法,是一种强刺激手法,对内脏痉挛性疼痛有较好的镇痛作用。轻柔按摩法对体弱及耳穴敏感者可起到补虚的作用。艾灸取艾叶调气血,逐寒湿,暖子宫,温中开郁之功效,可温通经络、调和气血[5]。脐部为神阙穴,属任脉,此处施灸可温补元阳,健运脾胃,提高免疫功能,利瘀血排出。以上穴位疗法,均可达到补虚化瘀的目的。实施穴位疗法的同时,与产妇进行交谈,对其因产后身体疲劳,激素水平改变和社会因素等导致的心理不适予以疏导,并指导其合理起居饮食,科学育婴,既落实了健康宣教,又转移其对疼痛的注意力,使产妇心绪安宁舒适,缓解其产后疲劳。产后服用热生姜红糖水,可起到益气养血、活血化瘀之效,辨证施膳既能加强产妇营养,又取其“食药同源”特性,从而达到调整身体平衡和生理功能,迅速恢复健康并抵御外邪,且避免了口服药物的副反应。

4 小结

本研究显示,对观察组产妇实施以穴位疗法、情志护理、辨证施膳为主要手段的具有中医特色的护理措施,可有效减轻产后宫缩痛的程度,尤其对高龄、产程较长者可在较短时间内缓解产后宫缩痛,说明中医护理干预对缓解产后宫缩痛效果显著,能有效减轻其产后疲劳,有利于产妇早日恢复。在对观察组实施中医护理干预过程中还发现,产妇及家属对于中医护理的实施有着非常好的依从性,中医护理重在养生,操作方法简单,效果确切。

[1]张玉珍.中医妇科学[M].第2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278.

[2]王小莲.中医情志护理在社区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社区医师,2010,12(21):205.

[3]管遵信,管钟洁,姜云武,等.耳穴疗法[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331-333.

[4]朱晓珍.穴位按摩联合耳穴压豆对糖尿病病人便秘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3,27(2A):346-347.

[5]廖淑蔚,李静,张惠娟.艾灸子宫穴对治疗产后宫缩痛的疗效观察[J].光明中医,2011,26(4):768-769.

猜你喜欢
后宫耳穴穴位
低血压可以按摩什么穴位
艾灸与耳穴治疗假性近视
老年失眠多苦闷,耳穴压豆来帮忙
夏季穴位养心
一个易拉罐引发的后宫戏
男性排湿,常按这五个穴位
后宫正传
中医护理干预产后宫缩痛的效果分析
耳穴贴压配合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
穴位埋药线治疗心悸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