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绝经期门诊患者睡眠质量及影响因素调查

2014-11-26 08:23孙东梅金凤李长滨陶敏芳
生殖医学杂志 2014年2期
关键词:门诊患者年龄组绝经期

孙东梅,金凤,李长滨,陶敏芳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妇产科,上海 200030)

围绝经期综合征是指妇女在围绝经期和绝经后因卵巢功能减退,雌激素水平下降引起的以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和代谢障碍为主的一系列症状。主要表现为月经紊乱、潮热、盗汗、心悸、头晕、失眠、疲乏、注意力不集中、易怒、骨关节痛等,其中睡眠障碍是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主要症状之一。流行病学研究资料显示,虽然围绝经期综合征在不同的种族、人群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但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妇女的睡眠障碍发生率比绝经前明显增加[1]。Kravitz等[2]调查了包括高加索人、美籍非洲人以及中国、日本、西班牙等多个国家在内的12,603例40~55岁的妇女在过去2周内的睡眠情况,结果显示,38%的女性主诉睡眠困难,围绝经期女性和手术后绝经女性睡眠障碍发生率最高,分别为45.4%和47.6%。但国内有关围绝经期和绝经后女性睡眠质量及相关因素的研究报道尚少。本研究通过对165例40~60岁(围)绝经期门诊患者睡眠质量及其相关因素进行调查分析,为提高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女性的睡眠质量提供临床依据。

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2011年3月1日至2013年3月31日初次就诊于本院(围)绝经期门诊的妇女,入选标准:年龄40~60岁;有子宫及一侧或双侧卵巢;有月经改变或有围绝经期症状或已绝经;无严重的器质性疾病。符合标准的妇女共165例。按月经状态分围绝经期(前3个月内月经开始不规则或者闭经时间大于3个月但不超过1年)和绝经后(绝经定义为停经持续1年;绝经后早期即绝经时间在1~5年内,绝经后晚期即绝经时间>5年)[2]。本研究通过本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以及调查对象的知情同意。

二、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由专人对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1)被调查对象一般情况及可能影响睡眠的相关因素。(2)围绝经期综合征的诊断标准和严重程度按照改良Kupperman评分标准进行量化[3]。积分≤6分为正常,7~15分为轻度,16~30为中度,>30分为重度。(3)睡眠质量的测量工具: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测量[4],内容包括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及日间功能7项,每个成份按0、1、2、3分4级评定,累积各成份得分即为PSQl总分,将总分≥8分作为划分睡眠质量好与差的标准,总分越高,表示睡眠质量越差。体重指数(BMI):<18.5kg/m2为体重偏低,(18.5~24.9)kg/m2为正常,(25~29.9)kg/m2为超重,≥30kg/m2为肥胖[5]。慢性疾病主要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

2.问卷及量表质量控制:调查人员为经过统一培训的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妇产科研究生。调查员向调查对象讲明调查目的、意义,征得被调查人员同意后进行面对面的调查。

三、统计学处理

结 果

一、研究对象的主要人口学特征

165例妇女年龄为(51.84±4.72)岁,其中围绝经期妇女74例(44.8%),绝经早期妇女57例(34.5%),绝经晚期妇女34例(20.6%)。自然绝经妇女的绝经年龄在44~58岁之间,平均为(50.08±2.91)岁。主要人口学特征见表1。

二、睡眠质量评分

1.不同年龄组及绝经状态睡眠障碍发生比较:165名患者PSQI平均分为(9.57±4.17)。≥8分者共106例,64.2%的(围)绝经期妇女有睡眠障碍。应用卡方检验对4个年龄组睡眠障碍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各年龄组睡眠障碍发生率不同,40~44岁年龄组发生率最低,55~60岁年龄组发生率最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24,P=0.04)。不同绝经状态妇女的睡眠状况进行比较,结果并没有统计学意义(χ2=0.32,P=0.85),说明在不同绝经状态之间,(围)绝经期门诊患者睡眠障碍的发生率无显著异常(表2、3)。

2.不同年龄组及绝经状态各睡眠质量成分评分:如表4所示,通过对不同年龄段间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妇女睡眠质量成分评分分析,除睡眠障碍、睡眠时间及日间功能外,40~44岁年龄组的睡眠质量(F=4.23,P=0.041)、入睡时间(F=6.68,P=0.033)、睡眠效率(F=8.51,P=0.012)、催眠药物(F=3.73,P=0.047)及PSQI总分(F=4.35,P=0.040)得分低于45~49岁组、50~54岁组及55~60岁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40~44岁组的睡眠质量较好,剩下三组的睡眠质量无统计学差别。不同绝经状态患者睡眠质量成分评分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5)。

表1 研究对象的主要人口学特征

表2 各年龄组睡眠障碍发生率比较[n(%)]

表3 不同绝经状态睡眠障碍发生率比较[n(%)]

表4 不同年龄组睡眠质量成分评分(±s)

表4 不同年龄组睡眠质量成分评分(±s)

注:各年龄段间比较,*P<0.05

组别例数睡眠(n)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 效率16 1.06±0.77 1.06±0.99 1.31±0.87 0.81±1.17 45~ 28 1.43±0.74 1.68±1.06 1.75±1.01 1.43±1.26 50~ 69 1.28±0.86 1.49±0.96 1.62±0.75 1.54±1.24 55~60 52 1.35±0.79 1.65±1.01 1.67±0.86 1.44±1.21 F值 4.230 6.680 1.510 8.510 P 0.041* 0.033* 0.213 0.012*40~组别例数PSQI(n)睡眠障碍催眠药物日间功能 总分16 1.50±0.52 0.06±0.25 1.38±1.15 7.19±3.43 45~ 28 1.50±0.58 0.82±1.28 1.96±0.99 10.57±4.78 50~ 69 1.48±0.58 0.52±1.08 1.70±1.03 9.62±4.09 55~60 52 1.44±0.50 0.48±1.09 1.65±1.10 9.69±3.98 F值 0.090 3.730 2.350 4.350 P 0.970 0.047* 0.074 0.040 40~*

表5 不同绝经状态睡眠质量成分评分(±s)

表5 不同绝经状态睡眠质量成分评分(±s)

注:各绝经状态间比较,P>0.05

组别 例数(n)74 1.28+0.75 1.51+1.04 1.65+0.87 1.31+1.27绝经后早期 57 1.39+0.88 1.49+1.00 1.61+0.79 1.44+1.21绝经后晚期 34 1.21+0.81 1.65+0.95 1.62+0.89 1.62+1.21 F值 0.56 0.28 0.03 0.73 P 0.57 0.75 0.96 0.48组别 例数 睡眠障碍 催眠药物 日间功能 PSQI睡眠质量 入睡时间 睡眠时间 睡眠效率围绝经期74 1.45±0.53 0.51±1.04 1.70±0.99 9.42±4.19绝经后早期 57 1.51±0.60 0.56±1.15 1.75±1.14 9.75±4.27绝经后晚期 34 1.47±0.51 0.44±1.08 1.59±1.10 9.59±4.08 F值 0.21 0.13 0.26 0.11 P总分围绝经期0.81 0.87 0.77 0.90

3.睡眠质量影响因素:以PSQI总分是否≥8分为因变量,年龄、经济收入、婚姻状况、体重指数、慢性病、KMI得分及绝经状态为自变量拟合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年龄、慢性病及KMI评分是影响睡眠的危险因素(表6)。

表6 围绝经期睡眠质量与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讨 论

一、(围)绝经期门诊患者睡眠障碍发生率

目前,国外大多数学者多采用由匹兹堡大学Buysse博士编制的PSQI量表来衡量睡眠质量;国内多采用由刘贤臣等[4]修订的PSQI量表,以PSQI得分≥8作为划分睡眠质量好与差的标准,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比较适合我国人群。本研究结果显示64.2%的(围)绝经期门诊患者睡眠质量较差,其发生率与国内外研究不尽一致。武秋林等[6]调查了广州市1,000例40~60岁的女性发现睡眠障碍率高达61.5%;日本一项研究显示,约50.8%的围绝经期和绝经后妇女存在睡眠障碍[7]。可能在不同种族及人群,围绝经期女性睡眠障碍的发生率存在差异。本研究调查对象为(围)绝经期门诊患者,其睡眠障碍的严重程度可能比普通妇女高,且随着年龄的增长,睡眠障碍的发生率逐渐增加,从37.5%(40~44岁)增加到75.0%(55~60岁),与国外研究[8]基本一致。

二、(围)绝经期门诊患者睡眠障碍的表现

围绝经期女性不仅面临着生理上的变化,同时承担着家庭、工作的双重负担,这些生理心理压力使她们容易出现睡眠问题,其睡眠问题有别于其他原因引起的睡眠障碍,主要表现为:入睡困难、夜间觉醒次数增多、晨间早醒、醒后无法再入睡等[9]。长期低质量的睡眠将围绝经期妇女置于多种疾病的险境中,如抑郁、心血管疾病、肥胖等发生率增加。睡眠各成分研究显示,40~44岁年龄组的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效率、催眠药物及PSQI总分得分均优于另外三个年龄段,表明45~60岁(围)绝经期门诊患者具有睡眠质量差,入睡时间长、睡眠效率低的特点。

三、(围)绝经期门诊患者睡眠障碍的影响因素

围绝经期睡眠障碍的发生受诸多因素影响。本研究显示,年龄、慢性疾病、Kupperman评分为影响睡眠质量的危险因素,与国外研究[8]基本一致。另外,有文献报道,焦虑、抑郁也是影响其睡眠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导致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妇女睡眠障碍,而睡眠障碍又可加重抑郁和焦虑症状,常常使围绝经期患者陷入一种恶性循环[10]。随着年龄的增长,罹患各种躯体疾病的几率越高,与之相关的睡眠障碍就越容易发生。本研究中Kupperman评分高的女性睡眠质量较差,提示围绝经期综合征症状严重程度与睡眠质量有关。此外,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女性体内雌激素水平降低可使体温调节过程、生物节律、应激反应、5羟色胺等发生改变,从而导致睡眠障碍[11];Miller[12]曾提出雌激素有使睡眠潜伏期缩短,入睡后觉醒次数减少,增加总睡眠时间的倾向。血管舒缩症状如潮热、盗汗等常易导致夜间觉醒,影响睡眠质量[13]。本研究还显示,绝经状态与睡眠障碍无相关性,与Terauchi等[7]研究结果不一致,可能与研究方法、样本量大小等不同有关。

综上所述,针对本资料中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妇女睡眠障碍的发生率较高,及其症状的严重程度,可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以提高(围)绝经期门诊患者的睡眠质量,如创造良好的睡眠条件和安静的睡眠环境,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等。对于由严重的围绝经期综合征症状引起的睡眠障碍且无禁忌证的女性可通过激素替代治疗以改善其睡眠问题,进而提高生活质量。

[1]Warren MP.Missed symptoms of menopause[J].Int J Clin Pract,2007,61:2041-2050.

[2]Kravitz HM,Ganz PA,Bromberger J,et al.Sleep difficulty in women at midlife:a community survey of sleep and the menopausal transition[J].Menopause,2003,10:19-28.

[3]曹泽毅 .中华妇产科学(下册)[M].第2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537.

[4]刘贤臣,唐茂芹,胡蕾,等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的信度和效度研究[J].中华精神科杂志,1996,29:103-107.

[5]WHO.Obesity:preventing and managing the global epidemic.Report of a WHO consultation[R].World Health Organ Tech Rep Ser,2000,894:1-253.

[6]武秋林,曾芳玲,曾晓琴,等 .广州市职业妇女围绝经期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国外医学(妇幼保健分册),2005,16:1-4.

[7]Terauchi M,Obayashi S,Akiyoshi M,et al.Insomnia in Japanese peri-and postmenopausal women[J].Climacteric,2010,13:479-486.

[8]Blumel JE, Cano A, Mezones-Holguin E,et al.A multinational study of sleep disorders during female mid-life[J].Maturitas,2012,72:359-366.

[9]Kravitz HM,Zhao X,Bromberger JT,et al.Sleep disturbance during the menopausal transition in a multi-ethnic community sample of women[J].Sleep,2008,31:979-990.

[10]Ameratunga D,Goldin J,Hickey M.Sleep disturbance in menopause[J].Intern Med J,2012,42:742-747.

[11]Moe KE.Reproductive hormones,aging,and sleep[J].Semin Reprod Endocrinol,1999,17:339-348.

[12]Miller EH.Women and insomnia[J].Clin Cornerstone,2004,6[Suppl 1B]:S8-18.

[13]Vigeta SM,Hachul H,Tufik S,et al.Sleep in postmenopausal women[J].Qual Health Res,2012,22:466-475.

猜你喜欢
门诊患者年龄组绝经期
唐军治疗围绝经期失眠经验总结
COVID-19疫情下某三甲医院1066例发热门诊患者临床资料分析
运动改善围绝经期女性健康
探讨提升门诊患者满意度、改善分诊导诊护理服务的方法
对广东省成年男子BMI指数的分析
滋肾解郁宁心方加减治疗围绝经期失眠临床观察
2005年与2010年河北省经济较好与经济一般城市成年女子健身程度的比较与分析
昆明地区571例门诊患者HPV感染情况分析
门诊患者用药安全管理实践
历次人口普查中低年龄组人口漏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