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单商场旧影

2014-11-27 12:24张国庆
北京纪事 2014年5期
关键词:商场祖父

张国庆

一提起西单商场来,那富丽气派的门面,堂皇豪华的售货大厅,立马儿就会浮现在您的眼前。可是,在解放初期那阵儿,西单商场是什么样子,您知道吗?

1944年,我5岁,祖父带我去逛天桥。我们爷儿俩由打西四牌楼坐上铛(diang)铛车(即有轨电车),从北往南到第三站时,我看到大街两边的买卖一家紧挨一家,有的还有楼,比西四牌楼还热闹。我问祖父这里是什么地方,祖父告诉我这里是西单商场,就是卖东西的地方。

我祖父生于光绪十五年,即1889年。对于当年的祖父来说,商场还是个新生事物。我自小对什么都好奇,从那次经过西单商场后,总想再进去逛逛,开开眼,却始终没有去成。直到北京解放那年,我才第一次跟着父亲到西单商场买了一回东西。那一年,我10岁,这才知道了西单商场一共由6个小商场组成。13岁时,我终于如愿以偿。那年春天,我当时就读的位于阜外大街的圆广寺小学组建中国少年儿童队(后更名为少先队),我第一批被批准入队。为了奖励我,父亲让我自己到西单商场去买一支自来水钢笔。在那年代,这可是稀罕物。又戴红领巾,又买新钢笔,多美呀!于是,借着这个机会,我把西单商场逛了个够。西单商场的旧影也就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了。

整个西单商场坐东朝西,即在西单北大街的东侧。那时共分六个商场,以现东槐里西口为界,南边是第一至第五商场,北边是第六商场。如果把整个商场看成是一个头南脚北放倒的大惊叹号的话,第一至第五商场是上头的一“竖”,第六商场就是那个孤立的一个“点儿”。那阵儿,胡同口的上方还没有过街楼。每个商场都有一个面向西单北大街的正门。第一商场在紧邻的堂子胡同西口内有个旁门,算是南门吧。此门以东是红光电影院(旧为仙宫电影院)。第五商场北侧(即东槐里胡同西口内)有一个门,是为北门。在正对着太仆寺街有一个后门(另有进货的门)。这些门都是通着的。第六商场的正门与第一至第五商场的正门平行,亦门向大街。门北边有几家小商店和一小戏园子,是我听过戏的戏园子当中最小的一个,只有几十个座位。祖母带我在这儿听过一回戏(从前说听戏就指的是京剧,管评剧叫落子,管河北梆子简称为梆子),前头的帽儿戏是《两将军》(亦名《战马超》),正戏是全部的《四进士》。饰演宋士杰的是位女老生,唱、念、做还真不错,有马派的味儿。大厅里挂着几张相声名家的照片,其中有王世臣、赵玉贵。那时,他们的岁数都还不太大,西服领带大背头,倍儿帅气。小戏园子北边有基督教布道的福音堂,后来改为邮电局了。第六商场在东槐里胡同西口内也有门,与第五商场的北门相对。

六个商场各有主营。第一商场(最南头的商场,亦称食品商场)专营食品,糕点面包、烟酒饮料、糖果茶叶、熏酱熟食、干鲜果品,应有尽有。第二商场是个书店,古今中外新旧书籍、字画印章等都有。第三商场是鞋店。第四商场以文具为主,一进门的文具店字号叫“精精”,我有生以来的第一支钢笔就是在这儿买的。我记得那是一支蓝色透明的赛璐璐(塑料)的,我很喜爱,一直使到初中毕业。第一至第四商场都只在一层营业,第五商场就有楼上楼下了,经营布匹绸缎、服装鞋帽、日用百货。在这几个商场正门之间,还有国泰照相馆、盛锡福帽庄、明明眼镜公司、万里皮鞋店及药店、茶庄、食品店等。第六商场的买卖有些杂,有出租旧书的书社、租看小人儿书的书屋,有食品饮料店、小五金店、小杂货店、小电料行等,还有一个小戏园子。我在这儿也听过两回戏。一回是京剧《大泗州城》,一回是评剧《小女婿》,前边的帽儿戏是《井台会》。那时,《小女婿》《刘巧儿》《罗汉钱》等宣传婚姻法的现代剧目正盛行。让我不明白的是,第六商场比起一至五商场来明显冷清了许多,通道里的灯光也没有那几个商场里亮。

第一到第五商场,跟东安市场一样,也有整个儿的大屋顶,临街楼房都不高,绝大部分是二层。前边已经说过,从第一到第五商场的门都是相通的,整个商场的里边也不再分成是第几商场了。如果从第一商场的南门进入,可以走到第五商场的北门,经胡同进第六商场,或是出后门经太仆寺街出去。商场的里边多为二层小楼,有独立的,也有几座相连的。里边有清真饭馆(一只只圆鼓鼓的待烤的鸭坯子挂在门外檐下,令人望而勾引“馋虫”)、小吃店、汉民饭馆、西餐馆、冷热饮店。楼上还有可以下象棋、围棋的棋社,可以打台球、乒乓球的球社。从楼下经过时能听到打乒乓球和棋子拍在棋盘上的声音。在这里下棋、打球都是要花钱的。那时,我既不会打球,也不会下棋,因此也没花过这份儿钱。

西单商场里最招人的地方是几处曲艺园子:启明茶社、西单游艺社,以前还有茗园、桃李园等。相声世家常连安父子、郭荣启、张寿臣、侯宝林、赵霭如、赵振铎、赵世忠、宋大红、白凤鸣、王佩臣、骆玉笙、花小宝、魏喜奎、架冬瓜……诸多相声前辈和鼓曲名家都分别在这几处演出过。

公私合营之前,西单商场内的商家都是各做各的生意,跟前门外廊房头条里的劝业场(后改为新新服装店)一样。之后,就由个体变为集体,集体变国营了。在50年代中后期,首先拆动的是第六商场的一部分。“文革”中,武斗最厉害那阵儿,财贸系统有人在这儿进行武斗,竟动用了路西的一家文体用品商店库房里的气枪,使西单商场遭受了劫难。那天,我正赶上从商场外边经过,差一点儿被误伤了。后来,整个西单商场关门停业了好长时间。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西单商场一年年在变化,终于变成为现在的模样了。

我有好多年没去逛西单商场了。一来,因为家住得远了;二来,商场里的商品都是高档的了;三来,我在有生之年的衣帽鞋袜都不用再添置了,即便极需要买的也是由孩子们代办了;四来,年老多病逛不动了。再者,那灯光、音响也真受不了。然而,一闭上眼睛,脑海中出现的还是50年代初期的老西单商场的模样。因为,那是平民百姓的商场,兜里有钱没钱,都愿意进去逛一逛。现在——反正兜里钱少的主儿得掂量掂量进不进去。营业员向您推介商品,您是老摇头,即便人家不说什么,自己也不好意思。您说是吧?

(编辑·宋冰华)

猜你喜欢
商场祖父
祖父瓷
商场里的数学
脏物是如何被带出商场的
祖父的一封信
香港ifc商场 本季好FUN乐
香港ifc商场
鸡犬不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