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多途径疗法联合西药治疗肝硬化腹水临床观察*

2014-11-30 08:08俞晓芳宋宇震吴剑华
中国中医急症 2014年9期
关键词:腹水肝硬化中药

俞晓芳 林 立 宋宇震 吴剑华

(福建省厦门市中医院,福建 厦门 361001)

肝硬化腹水是肝硬化失代偿期主要表现之一,西医治疗上主要是对症治疗,如补充白蛋白、利尿、纠正电解质紊乱等。笔者在临床中发现中医中药不仅能利水治标,也能很好地改善生活质量,且联合中药治疗后病情不易反复。本研究采用中药多途径疗法联合西药治疗瘀血水停、脾肾阳虚证肝硬化腹水,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西医诊断标准符合《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的标准》[1];彩超提示腹腔内见积液。中医诊断标准参照 《肝硬化腹水中医诊疗规范专家共识意见》[2]。腹水分级标准参考欧洲肝病学会制定的腹水分级标准[3]。排除肝癌、合并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上消化道出血、腹膜炎、痔疮、严重高血压、心脏病、哮喘等其他严重的疾病。

1.2 临床资料 62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腹水患者均为2012年12月至2014年2月厦门市中医院肝病中心住院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治疗组32例,男性21例,女性11例;年龄(58.50±3.00)岁;腹水分级中,中量20例,多量12例;腹水发生1次者10例,2次者20例,3次者2例。治疗组30例,男性20例,女性10例;年龄(62.00±2.40)岁;腹水分级中,中量17例,多量12例;腹水发生1次者11例,2次者18例,3次者1例。两组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3 治疗方法 两组均常规给予保肝、利尿、补充白蛋白等对症治疗。治疗组同时给予中药内服和艾灸治疗。(1)中药内服。给予温阳利水活血化瘀中药,组方:附子 10 g(先煎),干姜 5 g,肉苁蓉 20 g,桂枝 6 g,白术60 g,茯苓 30 g,泽兰 10 g,桃仁 6 g,当归 10 g,丹参20 g,甘草4 g。兼胁下胀痛,嗳气明显者加厚朴10 g,青皮10 g;兼乏力明显、气短者加黄芪20 g。每日1剂,分2次口服,疗程均为21 d。中药由厦门市中医院中药房煎药机浓煎成150 mL装入袋中制成。(2)艾灸疗法。艾条放入艾灸盒中,熏灸神厥、关元、气海,时间15min。另采用艾条熏灸双侧足三里、阴陵泉,距穴位2~3 cm,采用温和灸手法,每穴8~10min,直到穴区出现温热酸胀感,局部皮肤出现红晕为度,熏灸时观察皮肤的变化,防止烫伤。疗程为21d。

1.4 观察指标 (1)治疗前后观察患者乏力、腹胀、尿量、大便、饮食情况、舌脉变化。(2)治疗前后观察肝功中总胆红素(TB)、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谷氨基转移酶(AST)、白蛋白(A)指标。(3)治疗前后用彩超对腹水进行检查。

1.5 疗效标准 (1)临床综合疗效。参照《肝硬化腹水中医诊疗规范专家共识意见》[2]制定。显效:腹水及肢体水肿大部分消退,B超检查腹水减少≥50%;症状明显改善,腹胀明显减轻,每日尿量1000 mL以上,体质量减轻2 kg以上,或腹围缩小>5 cm。有效:腹水及肢体水肿有所消退,B超检查腹水减少<50%;症状略有改善,腹胀略减轻,24 h尿量不足1000 mL,体质量有所减轻但<2 kg,或腹围缩小>3 cm但<5 cm。无效:腹水、体质量、腹围、症状无改善或加重者。(2)中医证候疗效标准[4]。计算方法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采用尼莫地平法计算。疗效指数(%)=[(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临床缓解:服药后,症状和阳性体征明显改善(疗效指数≥95%。显效:服药后,症状和阳性体征明显改善(70%≤疗效指数<95%)。有效:服药后,症状和阳性体征有改善(30%≤疗效指数<70%)。无效:服药后,症状和阳性体征无明显减轻或加重者(疗效指数<30%)。

1.6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计量数据以()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若呈正态分布使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肝硬化腹水患者治疗前后TB、ALT、AST、A比较 见表1。结果示两组治疗前TB、ALT、AST、A水平相当(P>0.05);两组治疗后肝功能4项均明显降低(P<0.01);但治疗组降低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 (P<0.01)。

表1 两组肝硬化腹水患者治疗前后TB、ALT、AST、A比较()

表1 两组肝硬化腹水患者治疗前后TB、ALT、AST、A比较()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1。

2.2 两组临床综合疗效、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见表2。结果示治疗组临床综合疗效、中医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 0.05)。

表2 两组临床综合疗效、中医证候疗效比较(n)

3 讨 论

肝硬化腹水属于中医学“臌胀”范畴,是由于多种病因导致的肝脾肾诸脏功能受损,全身气血机能失调,肝失疏泄,脾失健运,肾虚不能化气行水,水湿停于中焦。且该病到了肝硬化晚期,因久病入络、气滞血瘀、瘀血内阻,加之年老体弱、脾肾阳虚常见,多呈现虚实夹杂、虚瘀交错的复杂病机。治疗上不能纯补否则碍邪,亦不能猛攻而伤正而应针对阳虚、瘀血、水停综合治疗。故选用附子、干姜、肉苁蓉补脾肾之阳虚、振奋阳气,阳气得助则能温化水湿为治疗之本;桂枝温通血脉、透达三焦,使水液得以运化,周流全身。白术、茯苓既能健脾又能利水,通过对小鼠实验研究发现,使用大剂量白术可以显著加快小鼠腹腔生理盐水负荷的清除,增强了腹膜对水的吸收力[5]。白术有保肝、促进肝细胞再生、促进白蛋白合成及增强机体免疫力等作用[6]。中医学认为,血不利则为水,选用泽兰、丹参能活血以利水,行水;当归柔肝活血;桃仁能有效改善门脉高压、调整机体免疫[7],使气血调和、阳气得助,水湿则消。全方具有振奋阳气、调和气血、补土以克水之功。《本草纲目》认为,艾叶能“温中,逐冷,除湿”。故笔者选用乃生命之根蒂、神气通行之门户的神阙穴,且该穴与肝、脾、肾密切相关。气海穴有温阳益气作用,能助三焦之气化。选足三阴会穴关元穴,该穴位能统治足三阴、擅长主治遗尿、水肿。因此艾灸上述穴位能温通百脉而温阳、运脾,调理肝脾肾功能,促进水液代谢。现代医学认为,因嫩艾燃烧时所产生的物理因子和化学因子,作用于穴位感受器,产生的刺激信号传入中枢,经过整合作用传出信号,调控机体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系统、循环系统等,从而调整机体的内环境,以达到防病治病的功效[8]。

正因为治疗组采用了中医中药多途径治疗的手段,在改善症状如腹胀、嗳气、纳少畏寒、下肢浮肿、尿短少等方面具有很好的效果,患者生活质量得到较大的改善,在综合疗效和中医疗效上取得明显的优势,体现了中医辨证施治的优越性,且初步发现经中药治疗后腹水不易反弹,肝功改善效果好,能减少白蛋白使用量。

[1]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肝病学分会.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0,8(6):326-327.

[2]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肝硬化腹水中医诊疗规范专家共识意见[J].北京中医药,2012,31(11):868-871.

[3]European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the Liver.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on the management of ascites,spontaneous bacterial peritonitiss,and heaptorenal syndrome in cirrhosis[J].J Hepatol,2010,53(3):397-417.

[4]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29-31.

[5]施文荣,刘艳,陈玲,等.白术燥湿利水作用的研究[J].福建中医药学报,2007,17(3):29-31.

[6]李广勋.中药药理毒理与临床[M].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1992:344-345.

[7]张晓平,陈建明,强世平,等.山桃仁水煎提取物对肝纤维化小鼠血清Ⅰ,Ⅱ型前胶原的降解作用[J].福建中医药,2002,33(4):36.

[8]王磊,李学武,张莉.艾灸疗法作用机理国内外研究进展[J].中国针灸,2001,9(21):567-570.

猜你喜欢
腹水肝硬化中药
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炎后肝硬化腹水临床观察
中药久煎不能代替二次煎煮
您知道吗,沉香也是一味中药
肉鸡腹水咋防治
中医,不仅仅有中药
一例黄颡鱼腹水病的处理案例
“中药零食”怎么吃
胃镜下组织胶注射治疗肝硬化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评价
藏医对肝硬化的认识及治疗研究
活血化瘀药在肝硬化病的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