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三步法加减辨治急性创伤的临床观察*

2014-11-30 08:08邓国超李程科
中国中医急症 2014年9期
关键词:急性药物评分

邓国超 李程科 王 成

(1.浙江省临海市第二人民医院,浙江 临海 317016;2.广东省顺德桂洲医院,广东 顺德 528305;3.浙江省温岭市中医院,浙江 温岭 315000)

急性创伤保守治疗常见的西药有活血化瘀药物、消肿药物等。虽然其在临床上有一定的作用,但由于药物制剂纯度不高等出现高风险性,且费用较高,短期内只有通过镇痛药物缓解疼痛症状,但其副作用大,对于孕妇、老年人等不适宜[1]。中医学认为,急性创伤是在外力暴力作用下形成气滞血瘀、不通则痛,故在治疗上要按照中医的证症结合观点进行辨治。笔者通过中医三步法加减辨治急性创伤取得较好临床效果。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0年5月至2013年8月230例急性创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成两组。对照组115例,男性87例,女性28例;年龄17~71岁,平均(36.90±4.10)岁;病程 30min 至 6 d,平均(3.8±1.2) h;其中跌伤57例,坠落伤23例,撞伤15例,车祸伤20例;四肢关节82例,腰背部24例,其他部位9例。观察组115例,男性90例,女性25例;年龄15~70岁,平均(37.20±4.30)岁;病程 35min 至 7 d,平均(3.9±1.3)h;其中跌伤55例,坠落伤22例,撞伤14例,车祸伤24例;四肢关节85例,腰背部22例,其他部位8例。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患者均有明确外伤史,且经过影像学检查无手术适应证,均签署治疗同意书。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如肢体肿胀明显者用甘露醇250 mL静脉滴注,每日1次,若疼痛明显加塞来昔布胶囊口服,每日1次,每次1粒。观察组则采用中医三步法进行治疗。第1步:急性期48 h内应用止血、祛风药,方用大蓟12 g,小蓟10 g,牡丹皮8 g,侧柏叶 10 g,荆芥蕙 12 g,防风 8 g,蒲黄 5 g,三七20 g,栀子 6 g,白术 8 g,甘草 6 g。第 2 步:48 h 后,因创伤局部瘀血凝滞,出现疼痛、肿胀功能障碍,应使用活血祛瘀药物,方用当归尾12 g,木通8 g,桃仁8 g,红花10 g,苏木 8 g,枳壳 8 g,厚朴 10 g,陈皮 6 g,甘草 5 g,以上药物取3剂,取汁200 mL,每剂分2次服完。并用生大黄25g沸水浸泡漫出药面约2 cm,服药时与汤药一起混合服用,泡1次水兑1剂汤剂。第3步:使用养气血、舒筋、强筋药物调理,恢复肌体正常功能,最大程度减少后遗症。方用四物汤加减:当归12 g,白芍6 g,川芎8 g,生地黄10 g。辅以健胃行气药如陈皮5 g,白术8 g;肌肉筋络损伤为主者加用制乳香10 g、制没药10 g、丹参 10 g、黄芪 25 g;上肢加引经药如桂枝 8 g、柴胡10g;下肢加牛膝12 g,地龙10 g;胸部损伤加葛根8 g,桔梗 10 g,柴胡 8 g,枳壳 6 g;伴有肢体隐痛及酸痛等加用制川乌5g,制马钱子4 g。所有药量根据病情适当加减,直至患者病情稳定为准。

1.3 观察指标 对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末进行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IL-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 反应蛋白(CRP)检测。

1.4 疗效标准 参考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和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进行评定。治愈为患者在1周内临床症状消失,预后无任何异常;有效为在1周内临床症状明显缓解,重体力活动时有疼痛;无效为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不满意,1周后仍需药物控制,创面渗液。以尺子从0~10刻度,0代表无痛,10代表需镇痛药物控制,让患者根据疼痛的情况选择合适刻度进行评价。另外比较两组治疗后在住院时间、肿胀消退时间情况。

1.5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6.0统计软件分析。将调查统计的内容作为变量,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治疗后临床效果比较 见表1。结果示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治疗后相关指标比较 见表2,表3。两组治疗前 IL-1、TNF-α、CRP、VAS 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各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观察组治疗后在 IL-1、TNF-α、CRP、VAS评分、肿胀消退时间、住院时间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

2.3 两组治疗后VAS评分比较 见表4。两组 (P<0.05)。

表2 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及IL-1、TNF-α、CRP水平比较()

表2 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及IL-1、TNF-α、CRP水平比较()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表3 两组肿胀消退时间、住院时间比较(d,)

表3 两组肿胀消退时间、住院时间比较(d,)

与对照组比较,△P<0.05。下同。

表4 两组治疗后VAS评分分布及构成比n(%)

3 讨 论

中医学认为,急性创伤属于“痹病”范畴,是在外力暴力作用下形成的气滞血瘀证,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疾病。记载称“肢体损于外,则气血伤于内,营卫有所不贯,脏腑由之不和”,所以,急性创伤的病机中心为气滞血瘀,治疗原则为行气活血化瘀[2]。

中医三步法是根据中医对急性创伤的辨证而得来的方法,可分成3个阶段,即:止血、活血化瘀、舒筋强筋。在本次研究中,第1步是在1 d内进行的,因24 h内是机体损伤后出血并造成损伤扩大最严重的时间段,应及时应用止血药,从而减少创伤对人体的损害,使用祛风药的目的是防止组织因损伤抗邪力减弱,容易出现风邪内侵,增加创伤顺利愈合难度,如再失治误治,将会遗留明显后遗症,轻则阴雨及劳累后创伤部位不适,重则长期局部酸胀,疼痛,严重影响日常生活[3]。而应用止血药物能降低组织水肿,降低微小血管破坏,正所谓“气伤痛、形伤肿”。第2步主要是活血祛瘀,此时需要解决两个问题,即脉络损伤津液,血溢出脉外后形成血肿,二是伤后气机障碍,气血流通受阻滞,运化失职,水湿停聚后形成水肿。故此时需要应用利水消肿药物。第3步养气血,舒筋,强筋,是要在祛邪基础上扶正[4]。

结果看出,运用三步法后其临床效果明显升高,治愈率75.65%、总有效率96.52%,且VAS评分在3分以下就占 63.48%。且在 IL-1、TNF-α、CRP、VAS 评分、肿胀消退时间、住院时间上也有明显的改善这说明了三步法在急性创伤上有明显的效果。

从药物构成上分析,第1步中主要是止血和祛风药物,止血可减少组织损伤,按研究的 “治血重在治水”,第1步的治疗不仅一定程度上减少组织水肿,且能降低因组织水肿而造成皮肤清亮、张力性水泡等并发症,也为第2步的治疗铺垫,第2步活血化瘀是关键[5]。在药物上,当归尾、桃仁、红花、苏木、枳壳、厚朴、陈皮均是临床上常见的理气活血化瘀药物,从西医上看,此期由于皮肤表面受到挤压,血管通透性下降,细菌容易通过表皮而逐渐深入组织内部,容易定植在组织上,而炎症因子如IL-1、TNF、CRP等就会升高,其中CRP是反应机体在应激期变化的最敏感指标之一,IL-1、TNF则能很好的反应全身吞噬细胞强弱的指标,即其可反应出机体的损伤程度。而在此期时,以上药物能抑制炎症因子IL-1、TNF等物质吸收,能促进组织渗透性增强[6]。而第3步则是要补血和血,调经化瘀,即采用四物汤加减,此时多是瘀血和水肿相互结合,滞留肌肤,闭阻筋骨,外毒和瘀水互结后共同侵犯肌肤,故在临床上要重用川芎、当归、地黄等祛邪外出药物,联合桂枝等引经药物共奏补血活血、强筋健骨作用[7]。而应用三步法后IL-1、TNF、CRP明显下降,这说明了机体的炎症去除明显,吞噬细胞的作用增强,对机体已经形成了保护,同时说明了治疗是有效的。

总之,中医三步法加减治疗急性创伤是按照中医的“病证结合”,是整体和局部有机统一的治疗方法,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1]吴征杰,区锦燕,廖荣宗,等.活血祛瘀中药加诺氯昔康对创伤骨折后高凝状态的影响[J].中国骨伤,2010,18(5):257-259.

[2]张超,王平,李远栋,等.健脾利湿中药配合手法治疗急性创伤性滑膜炎 38例[J].中国中医急症,2011,20(11):1870.

[3]郝江,雷鸣,潘兴华,等.比较两种不同中药组方对创伤大鼠应激细胞因子及腹腔吞噬细胞功能的影响[J].中国临床康复,2010,9(30):226-228.

[4]王大鹏,尹鹏展,郭自斌,等.中药颗粒剂活瘀消肿汤在创伤急诊肢体肿胀中的应用[J].中医临床研究,2011,(17):45-46.

[5]蔡文智,李亚洁,蔡保塔,等.中药敷料组方创伤生物学评价的实验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1,19(6):444-446.

[6]郝江,雷鸣,潘兴华,等.3种不同中药组方对创伤大鼠应激细胞因子及腹腔吞噬细胞功能的影响比较[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10,11(5):281-283.

[7]郝江,柏力,边革元,等.3种不同中药组方对创伤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防治作用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11,12(3):153-155.

猜你喜欢
急性药物评分
新型抗肿瘤药物:靶向药物
VI-RADS评分对膀胱癌精准治疗的价值
“互联网+医疗健康系统”对脑卒中患者HAMA、HAMD、SCHFI评分及SF-36评分的影响分析
如何选择降压药物?
不是所有药物都能掰开吃——呼吸系统篇
中西医结合治疗HBV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HBV DNA转阴率的Meta分析
我给爸爸评分
Castleman disease in the hepatic-gastric space: A case report
急性胰腺炎致精神失常1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胰腺炎5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