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地蓝消炎口服液佐治小儿手足口病临床观察

2014-11-30 08:08曹永宁王永莉
中国中医急症 2014年9期
关键词:消炎口腔溃疡疱疹

曹永宁 王永莉

(铜川矿务局中心医院,陕西 铜川 727000)

手足口病(HFMD)是较为常见的一种小儿传染疾病,由柯萨奇病毒和多种肠道病毒引起,多发于夏秋季节,4岁以下儿童发病率较高,临床症状表现为发热和手、足、口腔及肛周部位发生皮疹或疱疹,严重时可引发脑膜炎、肺炎、心肌炎等重症,危及患儿生命[1-2]。小儿手足口病的治疗目前尚无特效药,多以抗病毒、对症和其他支持治疗为主[3]。笔者对小儿手足口病患儿采用蒲地蓝消炎口服液辅佐抗病毒药物利巴韦林治疗,取得良好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0年2月至2013年12月本院收治的86例手足口病小儿患者,所有患儿均符合《实用儿科学》[4]和《手足口病诊疗指南》[5]中的诊疗标准:(1)起病急,伴有发热症状,平均体温在38.5℃以上,另可伴有咳嗽、流涕等症状;(2)手足掌部位见不痛不痒的皮疹或疱疹,部分患儿肛周或膝部亦出现皮疹或疱疹;(3)具有流行病学的特征。纳入标准:(1)符合以上诊疗标准;(2)年龄6个月至7岁的小儿;(3)患儿家属知情同意。排除标准:口蹄疫、疱疹性口炎患儿和合并重症肺炎、脑炎、心肌炎的患儿。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43例。治疗组患儿男性23例,女性20例;年龄7个月至6岁,平均(3.31±0.40)岁;病程 8 h 至 3 d,平均(1.82±0.24) d;发热27例,无发热16例。对照组患儿男性22例,女性21例;年龄8 个月至 6岁,平均(3.45±0.36)岁;病程10 h 至 3 d,平均(1.77±0.31)d;发热 26例,无发热 17例。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病程、症状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儿均给予常规支持对症治疗,疑合并细菌感染患儿用抗生素抗感染治疗,体温>38.5℃的患儿给予退热治疗。对照组患儿给予利巴韦林颗粒(百利药业有限公司,批号110503,规格50 mg),剂量 10 mg/(kg·d),分 3 次服用,5 d 为 1 个疗程。 治疗组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蒲地蓝消炎口服液 (江苏济川制药有限公司,批号10080526,规格10 mL/支),剂量:年龄≤1岁,每次 1/3支,每日 3次;年龄1~2岁,每次1/2支,每日3次;年龄2~4岁,每次2/3支,每日3次;年龄>5岁,每次1支,每日3次,均以5 d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以及临床症状改善时间。

1.3 疗效标准[6]患儿的临床疗效均按以下标准进行判定:(1)治愈:患儿治疗1~3 d后体温恢复正常,皮疹或疱疹消失,口腔溃疡消失,无其他并发症发生;(2)好转:患儿治疗4~5 d后体温恢复正常,皮疹、疱疹或口腔溃疡明显改善;(3)无效:治疗5 d后,仍反复发热,皮疹、疱疹或口腔溃疡没有改善,或出现并发症。其中总有效率=治愈率+好转率。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表示,计数资料组间进行 χ2分析,组间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1。疗程结束后,治疗组患儿的总有效率为88.37%,对照组患儿的总有效率79.0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表1 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比较 见表2。由表2可看出,治疗组患儿发热、口腔溃疡、疱疹消退时间以及总病程均显著短于对照组患儿(P<0.05)。

表2 两组患儿发热、口腔溃疡、疱疹消退时间和总病程比较(d,)

表2 两组患儿发热、口腔溃疡、疱疹消退时间和总病程比较(d,)

3 讨 论

小儿足手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性疾病,研究表明,患者粪便是主要的传播途径,另外患者唾液分泌物、破裂的疱疹也会导致该病的传播[7-8]。小儿口足手病发病多以婴幼儿为主,由于其免疫力差,故多呈流行性扩散,应尽早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9]。

利巴韦林是一种临床常用的广谱核苷类抗病毒药物,其作用机制是进入细胞后其磷酸化产物竞争性抑制RNA多聚酶、肌苷单核磷酸脱氢酶等病毒合成酶,从而降低感染细胞内的鸟苷三磷酸,阻止病毒RNA或其蛋白质的合成,发挥对多种病毒的抑制或杀灭作用,但其对手足口病的主要致病病毒柯萨奇病毒和EV71型肠道病毒的抑制作用尚未得到确切证实[10-11]。本研究中对照组手足口病患儿采用利巴韦林治疗,治疗后的临床有效率79.07%,并不十分理想。

《中医药防治手足口病临床技术指南》中指出“婴幼儿系稚阴稚阳之体,感受疫毒后,病情变化迅速,宜早发现,早治疗,防变证”[12]。中医学认为小儿手足口病属风温夹湿或温湿等范畴,病理机制为湿热夹毒,因此治疗药物应以清热利湿、解毒透疹为主[8]。蒲地蓝消炎口服液由蒲公英、板蓝根、黄芩和苦地丁组成,蒲公英被称为“植物抗生素”,其主要药理成分为蒲公英甾醇和豆甾醇,具有抗菌抗病毒的功效;板蓝根的药理成分为β-谷甾醇、靛苷等,具有清热解毒、利咽止痛之功效;黄芩主要药理成分为黄芩苷,能清热解毒,泻火燥湿;苦地丁能活血散瘀,亦有抗病毒的功效。以上4味中药联用共同发挥清热解毒、活血消瘀、利咽止痛以及抗炎抗病毒的作用,同时还能提高患者免疫力,使表里之邪透泄而愈[9-10]。本研究中治疗组患儿在服用抗病毒药物利巴韦林的同时服用蒲地蓝消炎口服液,研究结果表明,其发热、口腔溃疡、疱疹消退时间和总病程较单用利巴韦林的对照组患儿明显缩短,临床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

综上所述,小儿手足口病治疗时抗病毒药物加用蒲地蓝消炎口服液佐治,能明显缩短发热、疱疹、口腔溃疡等临床症状消退时间,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1]曾慧慧,顾燕,段雪飞,等.手足口病患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临床研究[J].中华传染病杂志,2010,28(2):123-124.

[2]杨晓泉,叶晓明,农少云,等.手足口病患儿的免疫功能[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1,26( 22):1764-1768.

[3]薛祖.我院儿科手足口病住院患儿用药分析[J].儿科药学杂志,2013,19(12):43-46.

[4]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631-634.

[5]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版)[J].国际呼吸杂志,2010,30(24):1473.

[6]郑录敏,夏际雪,毛丽华.蒲地蓝消炎口服液治疗手足口病的疗效[J].实用临床医学,2013,14(2):79-80.

[7]韦丹,蒋敏,欧维琳,等.感染肠道病毒71型14例死亡病例病理特征与临床分期反思[J].中国循证儿科杂志,2013,8(2):81-86.

[8]李军,叶冰,张伟,等.手足口病61例细胞免疫功能分析[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2,27(4):306-307.

[9]黄春琳,吴庆灵.蒲地蓝消炎口服液联合α-2b干扰素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手足口病54例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3,5(1):39-42.

[10]朱晶波.蒲地蓝消炎口服液辅助治疗手足口病疗效观察[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2,16(15):119-120.

[11]李晓狄,季伟,尤海章,等.EV71型手足口病患儿细胞免疫变化[J].临床儿科杂志,2012,30(6):525-527.

[12]卫生部办公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中医药防治手足口病临床技术指南(2009 年版)[S].2009.

猜你喜欢
消炎口腔溃疡疱疹
三味中草药 消炎效果好
6类食物给身体消炎
夏季警惕汗疱疹
Systematic Evaluation (Meta-analysis) of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Pudilan Xiaoyan Oral Liquid (蒲地蓝消炎口服液) in the Treatment of Suppurutive Tonsillitis in Children
反复口腔溃疡,是可忍孰不可忍
补充维C治不了口腔溃疡
藏药三味黑矾汤散治疗口腔溃疡
痰热清治疗小儿疱疹性峡炎的疗效分析
消炎散结通乳汤治疗乳腺炎100例
中药内服、外敷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10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