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训练在警察体能训练中的应用研究①

2014-12-05 20:56张银满浙江警察学院浙江杭州310053
当代体育科技 2014年30期
关键词:体能训练实验组力量

张银满(浙江警察学院 浙江杭州 310053)

随着社会经济和资讯的发展,犯罪分子的武装程度及对抗强度、作案手法也在变高变强,为了更好地维护社会治安,就需要一支素质更高、有良好体能基础的警察队伍。体能训练是基本功,体能训练作为警察训练科目中的基础科目,是各项技战术科目训练的基础和保障,基本功不扎实,技战术训练便无法达标。如何搞好体能训练,扎扎实实地打好基础,带动和促进警察素质的提高并形成警察队伍的战斗力,是警察培训部门的重要课题。当前,世界各国的警察体能训练体系不断革新发展,而建立我国警察自己的科学合理的体能训练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和急迫,功能性训练的引入正是对丰富和完善我国警察体能训练体系的有益尝试。

通过中国知网搜索及图书馆资料查阅,我们发现功能训练在国外已涉及各个领域,在健身领域广泛采用,在欧美军队和特警体能训练中以功能训练理念为基础的一些训练方法也已经得到了应用,并已取得良好效果。而在我国目前主要集中在康复领域,竞技体育项目才开始引入并已初显成效,在我国警察体能训练领域鲜有尝试,其中相关研究资料不多,可见功能训练的中国警察化,结合专业的具体化的理论与实践仍有研究价值。

本研究通过对功能性训练在公安院校体能训练中的应用研究,力求训练形式规范有序,提升动作质量,加强小肌群力量与协调性,发展核心力量、提高人体平衡能力,减少运动损伤,试图建立更为科学性、合理性的公安院校体能训练方法,强化警察体能,增强警察队伍战斗力,并把体能训练作为突破口,通过强化训练,提高学员的身体素质,培养良好的意志和作风,提高警察队伍战斗力,以适应现代社会对警察职业的工作要求。

1 研究方法

1.1 文献资料法

查阅浙江警察学院、浙江大学、上海市图书馆和浙江省图书馆等的馆藏书目;搜索万方数据库、超星数字图书馆、中国知网等网络的网络数据资源,广泛收集相关文献;通过美国网络文献检索系统,搜集西方原版体能训练著作与论文,并进行翻译和校注,以获得全面的文献资料。

1.2 实验法

1.2.1 研究对象

选取浙江警察学院60名大一男生为实验对象,其中12级警察警务战术与指挥专业30人,12级治安专业30人。受试者基本情况比较后无差别(见表1),符合实验前提。将警务指挥专业学生作为实验组,治安专业学生作为对照组,每组30人。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年龄、训练年限、技术水平、实验前测试指标等方面无明显差异。实验前对两组各项指标成绩进行相关统计分析,得出实验前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平衡、速度、力量等指标成绩上都无显著性差异(P>0.05)。

受试者理解实验意图,积极参与实验。本研究告知受试者权利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2 实验器材

瑞士球、平衡板、弹力橡胶带、小瑜伽球、平衡盘、杠铃、哑铃、铅球等其它力量训练器。

1.2.3 实验时间

2012年10月至2013年6月。

1.2.4 训练方法

本实验中,实验组和对照组主要区别是训练内容上的差异,即实验组主要以不稳定训练为主,如采用瑞士球、平衡板、软踏和悬垂绳等。不稳定训练主要是利用瑞士球等不稳定支撑界面训练来提高人体核心部位在运动状态下保持稳态的能力,这也是功能训练与杠铃等传统力量训练的主要区别。

第一阶段(第1~8周)为基础训练阶段,主要为核心稳定条件下的姿态保持以及核心姿态保持的同时做肢体可控运动。主要内容是静力性徒手练习,主要训练方法包括直臂双腿支撑卧桥、异侧腿臂支撑卧桥、侧卧肘撑顶髋、仰卧挺身、“X”形肘撑、垫上练习等。

第二阶段(第9~21周)为巩固阶段,主要为非稳定条件下静力保持以及借助单一器械的练习。主要内容是借助单一器械的动、静力练习,主要训练方法包括瑞士球上侧卧撑、仰卧单脚踩瑞士球顶髋、仰卧双腿夹实心球手脚接力、坐姿持球梅森扭转、悬吊双脚仰卧坐骑、垫上练习、悬垂等。

第三阶段(第22~36周)为提高阶段,主要为非稳定条件下动态组合练习以及借助于综合器械的动静力练习。主要内容是借助综合器械的动、静力练习,主要训练方法包括瑞士球上助力仰卧起、手持壶铃平衡软榻上半蹲起、瑞士球上坐姿控腿、双脚踩平衡盘上负重箭步蹲、手持哑铃平衡盘上单腿支撑、各种垫上练习等。

1.2.5 测试方法

1.2.5.1 平衡能力测试方法

(1)闭目原地踏步;(2)闭眼单足站立;(3)强化Romberg测试,方法:受试者采用两足一前一后站立,足尖接足跟的直立方式,站立好闭眼所持续的时间。(4)起立—走的测试,方法:受试者坐在椅子上,测试者发出“开始”口令时,受试者以最快的速度起立、向前走至5m处横线再立即返回椅子前横线。记录每位受试者所用时间。

1.2.5.2 力量测试

铅球男生5kg标准比赛铅球场地原地投掷,每人3次投掷机会,取最远一次的成绩,实验前后测试对照。

1.2.5.3 FMS测试与运动损伤筛查

功能性身体运动能力筛查(FMS)是国外引进的一种简单的、量化的动作模式质量评价系统,是一种基础运动能力评价方法。FMS是为了发现健康个体在完成基本动作模式时的局限性因素或不对称性问题,是竞技体育改善人体运动系统的薄弱环节,预防伤病,对于训练计划的制订有着较为重要的意义。实验前后进行FMS测试和运动损伤问卷调查,而后进行比较从而分析功能训练影响人体运动能力的相关程度。

1.3 数理统计法

采用SPSS 18.0对测得的数据进行运算,主要分析数据为描述性统计分析、单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对平衡能力的影响

表1结果表明,反映静态平衡能力,进行功能训练组比对照组的站立时间明显增加,表明在闭眼时,髓部屈、伸、外展肌扭力更强,大脑维持静态平衡的能力更强;反映动态平衡能力闭目原地踏步、平衡木行走的平衡所得分进行功能训练组比对照组明显增加,起立—走测试时间缩短,说明功能训练能提高受试警院学生的动态平衡能力。前庭步测试的横步距离显著减少,说明功能训练能加强下肢肌力,在步态发生变化,使步态蹒跚程度更小。由上可见,功能训练对于提升练习者身体平衡能力有明显的效果,可受训者的前庭、躯体感觉、肌肉力量、抗外部干扰、行动的敏捷、协调能力等能力增强,从而提高平衡能力。研究表明,不稳定性训练可以改善本体感觉和反应能力,有效增强核心力量和核心稳定性。以杠铃、哑铃和组合器械为主的传统力量训练对人体保持动态姿势稳定的影响不明显,甚至还会导致人体部分维度上稳定能力的下降。

2.2 对力量素质的影响

铅球属于力量性的投掷项目,以力量为基础,强调爆发力,根据铅球项目特点和功能训练特点比对,征询专家意见,其可作为功能训练效果的体现之一。

通过实验我们不难发现,实验组实验前后铅球成绩差异性显著,而对照组铅球成绩实验前和实验组比较无差异,实验后自我比较差异不显著,实验表明功能训练对于提高投掷的运动成绩较传统的力量训练更具有促进作用。分析发现,功能训练融合了肩、髋关节的灵活性和稳定性训练,改善了实验组的本体感觉,使实验组建立了正确的肌肉训练模式,提高了运动员动作姿态的准确性,加强了肩带、核心部位髋关节的力量,在专项训练中提高力量传递的效率,进而使铅球成绩获得提升。而传统的力量训练虽然铅球成绩也有所提升,但其提升幅度远落后于功能训练的进步幅度。传统力量训练更多局限于训练所涉及的大肌肉群,可以使受训学生绝对力量增加,但对于多肌肉群协调发力来说效果不是很明显,而功能训练不仅使不同部位的肌肉力量获得增长,更提高了多肌肉群的协调能力,提升了全身力量输出的效率。

2.3 对运动损伤的影响

造成运动损伤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从运动损伤问卷中可以看出,动作错误和疲劳训练是造成运动损伤的约40%,训练方法不当占到了37.38%,因而训练方法对避免运动损伤是极其重要的。

从以往的警察院校学生损伤调查得知损伤部位看主要集中在躯干及以下部位。躯干占15.88%,下肢占44.85%,关节占28.03%,多由于大强度负重时训练方法不正确或者身体姿势不对造成的。FMS实验组实验前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别,实验后实验组的FMS测试得3分的几乎100%,而对照组实验后测试结果变化不明显,这说明功能训练促使实验组警院学生的关节灵活性、肌肉协调性及髋部稳定性增加,这大大增加了其运动中身体的安全性。实验表明,功能训练可以预防和降低了运动损伤的发生。

功能训练由多种训练方法构成。核心力量的提高和核心部位的稳定一方面可以加强对脊柱这一人体薄弱环节的保护,另一方面还能够通过核心部位的枢纽协调作用,为上下肢的发力建立稳定的支点,减小和缓冲末端肢体和关节的负荷,达到预防损伤的目的。自由重量训练中本体感受功能和肌肉运动知觉反馈与实践运动中的反馈相似,自由重量训练在二维空间完成,能更好地发展神经肌肉系统的控制力和稳定性,表现出极强的功能性,这无疑会减少未来不确定运动情景中的损伤风险;静力性力量训练对提高关节的稳定性,有效预防运动损伤有独到的作用;离心收缩力量可以明显的提高肌肉的抗牵拉能力,减少肌肉损伤的发生;抗阻力训练能提高肌肉力量,改善肌肉功能,大大减少肌肉损伤的发生;超等长训练能通过改善和发展肌肉牵张反射机能,使神经肌肉系统以最快的速度对肌肉拉长做出反应和控制,使神经肌肉系统的控制更加完善,最好的发展爆发力,提高肌肉反应速度,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

3 结语

(1)功能训练与传统体能训练相比更强调训练动作的准确性、稳定性,强调训练中的本体感觉,强调多关节训练,强调动力链的发挥,强调核心柱稳定性训练。核心稳定性力量存在于所有运动项目中,所有体育动作都是以中心肌群为核心的运动链,强有力的核心肌群对运动中的身体姿势、运动技能和专项技术动作起着稳定和支持作用。

(2)警察院校学生平衡能力的提升对于其接下来学习高楼攀爬、越障、抓捕、格斗、战术应用于抢险救护等具有重要意义,平衡能力的提升使人体在不同的情境中保持正常身体姿态的能力获得提高,对负责环境下完成特定动作具有重要意义。因此,通过功能训练来提升学生的平衡能力对于今后从事警务工作中救护、抓捕、执行高强度警务任务有良好的辅助作用。

(3)功能训练根本目的是塑造专项能力,其重视脊柱力量的训练、臀部肌肉的激活训练,强调关节稳定性与灵活性的训练,侧重多关节、多维度的动作力量训练,建设并强化动力链的训练,以实现机体有效力量的传递,这种力量传递通常能够反映出上下肢联系的好坏。根据迁移理论,通过功能训练,警察院校学生在发力运动中将具备更优秀的力量输出,展现出更好的力量素质,这为其未来处置复杂警情储备了体能保障

(4)警察院校学生由于其未来职业特点,其在校训练中的运动损伤风险明显高于普通大学生,如何防止运动损伤成为提升其训练效率的重要保障。功能训练增加了身体的稳定平衡能力,增强了核心力量,提高了训练的质量,提高了警院学生FMS分值,改进了学生的身体机能、身体结构,有效降低参与各项运动中损伤发生的可能性,降低学生参与警察体能训练的身体伤害危险,有助于保持学生的身体健康,切合了“健康第一”“安全第一”的体育教育思想,对于警察体育训练中的安全保障具有积极意义。

[1]董德龙,王卫星,梁建平.振动、核心及功能性力量训练的认识[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5):105-109.

[2]王建琴.功能性训练与预防运动损伤探析[J].运动,2011(4):44-45.

[3]闫琪.功能性体能训练在我国的发展[J].中国体育教练员,2011(4):34-36.

[4]闫子龙.功能训练在美军体能训练中的应用及对我军体能训练的启示[J].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2012,31(2):78-80.

[5]赵改青.功能训练对投掷项目的促进研究[D].武汉:武汉体育学院,2012.

[6]孙莉莉.功能训练在帆板项目中的实践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11.

[7]余荣芳.运动功能训练理论与方法的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12.

[8]季磊.功能性力量训练的实质及其训练方法探析——基于悬吊训练、振动力量训练、心力量训练、本体感觉功能训练[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4):73-75.

[9]体育院校通用教材.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猜你喜欢
体能训练实验组力量
BRA V600E 抗体的几种手工免疫组化染色方法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情况比较*
消防员体能训练与应用
青少年运动员体能训练的方法
功能性训练手段对大学生基本运动能力影响的实证研究
SHR主动脉结构重构的microRNA—195和BCL2、Bax作用机制
我国冰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综合述评
麦唛力量 (一)
对体能训练认识的理性回归
趣味 “课课练”对城镇小学四年级肥胖男生的体重和BMI的影响
孤独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