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初中体育教学中的耐久跑训练

2014-12-05 20:56廖晓欢
当代体育科技 2014年30期
关键词:耐力体育锻炼体育

廖晓欢

(石城县赣源中学 江西石城 342700)

初中体育教学中,耐久跑是让体育教师“又爱又恨”的训练项目。一方面,耐久跑可以加强血液循环,提高心血管技能,增强学生体质,同时锻炼学生的耐性与毅力;另一方面,学生对耐久跑的兴趣低下,甚至很多学生一到耐久跑训练项目就以各种理由请假,逃避练习,我们在耐久跑教学及考核的实践中,却常常看到许多学生跑至终点或在途中就支持不住了,脸色苍白,有的倒在地上,有的呕吐等等。40%~70%的学生出现难以忍受的不同症状。尽管如此,仍有众多的学生达不到及格标准。因此,本文中我们将来重点探讨耐久跑训练的方法,以期激发学生耐久跑兴趣,提升耐久跑训练效率。

1 对当下耐久跑教学情况的分析

如大家所知,我国青少年的体育锻炼情况一直处于令人担忧的状况下。我国相关部门也就此问题进行了专项调查,最近这个问题更是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而调查的结果实在是不容乐观。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不止一种,比方说在有些家庭中很重视孩子的体育锻炼与身体素质的培养,那么这些家庭当中的孩子身体素质相较于那些生活在不重视体育锻炼的家庭中的孩子的平均身体素质好;当然青少年在日常生活当中饮食摄入营养量的不同也是其原因之一;还有由于社会对于体育运动在青少年教育中占的比重问题存在巨大争议,而且由于一直生活在“应试教育”之中,青少年的体育运动受到忽视,伴随而来的就是体育运动的场地的缺乏问题、教学问题等出现。由以上分析可见,青少年体质与健康情况必然是不容乐观的。下面我们就从辩证的角度对耐久跑教学进行分析。

(1)消极因素:耐久跑,顾名思义,是对耐力与持久性的锻炼,但是这也意味着学生要因此重复地练习、持久地练习,因此会对学生的身体造成较大的负担,形成劳累感,对于青少年这个充满活力的年龄阶段来说更会对此产生枯燥厌烦的情绪;并且如今的初中生几乎都是家里的独生子,十分宝贝,因此难免会出现面对困难时候勇气不足的现象,不具备坚强的意志力,迎难而上的决心;另一个方面,在这个十分重视成绩的社会情况下,家长往往也容易忽视孩子的体育锻炼问题,偏远贫困地区的体育场地器材的不足也是一个问题。

(2)积极因素:运动对我们的身体健康是十分有好处的,而耐久跑由于其重视对跑步运动的耐力与持久性的锻炼,所以其会对我们的心血管等组织大大有益,同时也会使得我们的代谢能力得到加强。对于不利因素的分析中我们提到了当下中学生毅力缺乏问题,而进行耐久跑锻炼恰恰可以改善这种现象,这对中学生将来的人生之路来说将会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并且耐久跑是一项易于实现又容易见成效的锻炼方式。

经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耐久跑是一种值得被坚持的锻炼方式,那么相关的教育部门及老师应当为了孩子们的美好未来,多多努力将消极变为积极,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与教育,争取达到最好的效果。

2 如何进行耐久跑教学

2.1 心理辅导

上面我们已经提出耐久跑是需要毅力来坚持的,而这恰恰是当下许多中学生所缺乏的品质,那么这就意味着,要想成功的进行耐久跑教学首相要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与帮助,使他们从心理上接受,这点是十分重要的。

我国曾出台相关政策——《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来体现国家对于学生意志力培养的重视。然而事实情况,却并非如人所愿,在当下,成绩仍然是衡量学生学习水平与能力素质的最重要指标,对于体育锻炼的重视程度与之相比则稍显逊色,因此心理训练是十分有必要的。

在生活中,我们会提到“瓶颈”这个词,例如,体育记者对于运动员的采访中我们会听到“克服瓶颈”这样的说法。对于耐力跑来说,也是存在“瓶颈”现象的——“极点现象”。当这种情况出现后,许多学生会感到自己的锻炼十分的辛苦与艰难,进而产生胆怯甚至打起退堂鼓来。那么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就要发挥其作用了:首先就心理方面来说要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让他们从心理上敢于接受困难的挑战;其次,专业的老师应当就学习方法上对学生进行生理上的辅导与帮助。当学生克服了“极点现象”问题之后,其自身素质将大大地提高。

3 合理安排运动负荷

3.1 合理地进行分组

我们都知道,不同学生可能生理基础是不同的,那么老师对其进行鉴别时应根据学生耐力跑的能力不同将学生编入不同的组,随后再根据心率指标的不同将学生的学习强度制定出来。举个例子:对于一节中等强度的耐力跑课程来说,体育老师可以测试学生并对他们进行分组,再用心率好坏程度具体安排课程。

3.2 重视身体机能的恢复

我们都知道暴饮暴食会对身体造成伤害,同样的道理,如果一个平时缺乏运动的学生突然为了取得好成绩而进行大强度的体能锻炼就会对身体造成无法承受的负荷,甚至是免疫力的下降,这就得不偿失了。此时,应教导学生如何在运动结束后保护好自己,尽量将不利影响降到最小。此外,还建议同学们坚持早操等运动,并且注意运动后的身体机能的恢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根据学生在运动后身体机能的恢复状况把握课程的具体安排,以保证最佳的锻炼效果与最小的运动伤害,并且老师还需要因材施教。

4 使教学方法多样化

在上面的分析中我们曾经提到了耐久跑可能会使一些学生产生厌烦情绪,那么教师应当就耐久跑确实存在的枯燥性而制定一些应对办法,千万不要千篇一律地教导学生,对于每个学生运用相同的教学法是不科学的。要帮助学生建立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对耐久跑的兴趣,并且保持这种兴趣,首先,需要教师的责任心与观察力,只有有责任心的老师才会勤奋地观察学生,而对学生有更深一步的了解,从而才能发现问题并为解决问题努力;其次,灵活多变的生动课堂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建立长期的兴趣。举些例子,教师可以采用不同的跑步队形,将耐力练习趣味化,练习各种跑步姿势,组织多种形式的耐力训练活动,当然还需要老师因地制宜制定教学计划。用心的老师,加上精美的教学计划,必将会吸引学生兴趣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相信同学们在有趣的课堂环境下会更加热爱体育运动,并且得到良好的锻炼效果与学业成绩。

5 课外练习和测试相结合,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

结合晨练和课外活动,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学习与锻炼时间,选择最佳的锻炼环境,如让学生利用早操、课外活动或者从家中到学校这段路程进行耐久跑练习。此外教育学生只要时间允许就要多走多跑,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轻松慢跑的习惯,坚持每天跑步。晨练时选择环境优雅、空气新鲜的地方进行耐久跑,在课外耐久跑锻炼中,对初练学生来说,众多爱好者的情绪影响,也能起到激发兴趣作用。此外,结合课时,安排男生3000m、女生1500m教学测验,一学期知识与技能、学习态度评定,一学期体能测试,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使学生从思想上引起高度重视,并加强平时的自我督促和勤奋锻炼,从而培养学生自觉锻炼的好习惯。

6 结语

为了促进中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提高耐久跑的整体水平,除利用以上方法之外,还必须不断加强和改进耐久跑教学。从提高学生练习兴趣入手,认真把握好中考、高中会考中的体育测试机会。当然,如果单纯靠几节体育来提高学生的耐久素质是不可能的,耐久素质也不是一蹴就成或一劳永逸的。教师在教学中要教会学生一些必要科学锻炼的理论、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观念和自我锻炼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在学生走上社会后的漫长的人生旅途上,体育锻炼才能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1]周国兵.上海市光明初级中学首次体育中考学生耐力素质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1.

[2]王英.在体育课中培养学生的四种意识[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6.

[3]邓若锋.在耐久跑教学中培养学生“吃苦耐劳”[J].中国学校体育,2010(9):46.

[4]陈娟.开展耐久跑运动,培养小学生的综合素质[J].小学时代(教师),2010(9):79.

[5]林爱萍.中学耐久跑教学问题的探究[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6(6):57-58.

[6]刘立秋.提高中学生耐久跑兴趣的有效方法[J].少年体育训练,2011(3):203-204.

猜你喜欢
耐力体育锻炼体育
倍耐力原配世界最强动力超豪华SUV——全新阿斯顿·马丁DBX707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散打训练对大学生肌力与肌耐力的影响
速度耐力训练的生物化学分析
体能主导类耐力性项群的竞技特点与训练要求
我们的“体育梦”
滇辽两省城镇居民体育锻炼行为的比较研究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