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校女子篮球体能训练浅析

2014-12-05 23:52陈伟琴
当代体育科技 2014年2期
关键词:体校教练员体能训练

陈伟琴

(玉溪市体育运动学校 云南玉溪 653100)

现代运动训练越来越注重项目特点的综合性,运用多元学科支撑运动员运动能力的平衡。体能作为运动员基础性研究指标,其发展的优劣决定着运动员运动成绩的好坏,及运动寿命的长短。因此,体能训练成为现代运动项目的核心与基础。

篮球运动是一项对身体素质要求较高的运动,除了要具备身高优势外,还需具备强壮的躯体来面对篮球运动中的激烈对抗。此外,篮球运动员还需具有良好的神经敏感性及全面的身体基础素质。在现代篮球训练中,越来愈多的极限充斥着整体运动环境,运动员必须承受较多、较强的负荷来突破极限。可是伴随着高强度的训练带来的确是各种运动损伤与竞技水平的下降以及运动寿命的缩短。面对种种苛求,如何有效缓解决矛盾的激化,成为教练员在训练过程中的重中之重,而体能训练又是核心与基础。由此,合理科学地开展体能训练成为篮球训练的根本。

纵观中国女子篮球发展史,中国女篮在1983年和1984年的世界锦标赛和奥运会的篮球比赛中两获第三名[1],时隔10年之后,在1992年的奥运会和1994年的世界锦标赛上再次两获亚军。此后直至21世纪,中国女篮再未取得过优异的成绩,甚至在此期间被取消奥运会参赛资格。进入21世纪后,中国的男、女篮的训练加快了科学化的步伐,如在国际大赛之前加强了科学攻关,对运动员的体能、伤病、技术、战术、生理、营养和心理等方面进行综合攻关[2]。由此在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上女篮在此取得了第四名的优异成绩。可是,在最近几个赛季来看,中国女篮由于在投入上不及中国男篮,导致了中国女篮被一度搁置甚至不重视,再加之中国男篮人才辈出使得成为重点培育项目,女篮的发展前景不容乐观。

体育运动学校作为我国竞技体育承上启下的中坚力量,对我国体育运动项目的发展、人才培养、教练员储备有着重大的责任,如果忽略体育运动学校地作用,那么体育的发展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女子篮球稳定有序的培养人才、输送人才的关键也是在于体育运动学校,女子篮球的体能训练与基本技术培养都在于早期体育运动学校的塑造。由此,体育运动学校对于女子篮球的发展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如何培养与塑造具有良好体能的女子篮球运动员,成为了体育运动在学校教学、训练的核心问题。

1 体能训练的理论依据

对于体能的概念的解释众说纷纭,到目前为止也未有详细的定论,但是从众多学者的概述中,我们还是能够了解到体能概念的涵盖。

在众多的关于体能概念的论述中,基本上认为运动员的力量、速度、灵敏、耐力和柔韧等基本素质是作为体能的基本涵盖,如何合理的开发运动员的基本素质是开发运动机能的有效途径。利用高强度的负荷训练,机体在基本素质的支持下是否能够克服疲劳而取得优异成绩,这都是对体能概念的一种认识。刘庆山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将体能的概念定义为“体能即身体能力,是指人体形态结构和各器官系统的机能积极适应运动训练、比赛以及日常生活需要的能力。”[3]

合理的开发运动员体能,需要科学化的训练手段。科学化的训练手段是指:第一,运动训练科学化是指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及先进技术组织实施并有效地控制运动训练全过程,既而实现理想目标的动态进程;第二,指人们已经能够成功地将科学的理论、方法及先进技术应用于运动训练活动的各个方面,并能有效地控制运动训练的全过程。[4]

从上述的概念中我们可以发现,体能的开发需要科学的训练才能达成,但是这又不是绝对的概念,还需从多层次、多方面深入剖析。

2 如何对体校女子篮球进行科学化体能训练的客观因素

2.1 加强教练员队伍建设

教练员是运动训练的主导,他对于运动员的发展起着引领的作用。教练员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的储备,是培养优秀运动员的指导方针,因此优秀的教练员对于运动员运动水平与成绩的影响是首要问题。如何加强教练员整体素质,并合理的改变现在所面对的不足,需要的是客观的认识自己,在认识与再认识的反复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更进一步加深认识。因此,本文从客观实际出发,针对这一思维脉络提出了几点解决方案:(1)增加年轻,且具有高学历的教练员在核心教练团队的中的比重;(2)定期开展统一培训,给予教练员更多交流空间;(3)建立科学的教练员选拔考核制度,提高教练员的科研水平。

2.2 制定合理的训练计划

体能训练虽然是基础课题,但不是盲目针对性训练就能达到目标,而是需要科学的安排与计划,运动员是活体,不能机械化的灌输与训练。如此,我们对运动员的训练就需从三个方面逐步入手,最后合理的制定体能训练。首先要从心理上了解运动员的心理状况;其次从生理上了解运动员生理周期;最后是结合心理状况与生理周期,制定运动训练计划。而运动训练计划又需有序的进行,以目标的达成逐渐激励运动员提高。因此训练计划得合理的搭配上述心理与生理状况制定出阶段性计划。但是,体校女子篮球队训练不同于专业队的训练,它有其独特性,教练员需要结合《中国青少年篮球训练教学大纲》等相关指导性理论教材,利用学校行培养模式开展训练与教学。

2.3 增加运动员的心理训练以及运动智能训练

篮球运动同现在运动项目一样,在逐渐突破极限的过程中,步入了极限缓慢发展的瓶颈时期。想在体能与竞技水平上再有所突破是困难重重。而在运动智能与心理训练上却还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在现阶段的各项大赛中,出现偶然性的几率越来越大,而这种偶然性往往是运动员的心理和运动智能给我们所展现出的另一条研究与训练领域。因此教练员在运动训练中,合理的安排心理训练和运动智能训练,是在众多优秀运动员中培养更高层次运动员的有效途径。教练员在训练中可以通过网络学习和专业心理教师多渠道合作,对运动员进行心理和运动智能训练,从而提高运动员的综合素质。

2.4 倡导教练员进行训练后恢复

高强度的训练、高规格的竞赛意味着训练过程的超负荷出现几率增多。而在超负荷训练后极易出现运动员机体的疲劳,这不仅阻碍运动训练的进程,同时也阻碍运动员的发展。如何科学合理促进运动员技能的恢复,充分挖掘运动员的潜能,就需教练员在运动后加强对运动训练恢复的重视,没有恢复的训练是劣质的训练。因此倡导体校女子篮球队的教练员进行训练后的恢复,处理好恢复和运动训练的关系,从而提高运动成绩和运动训练的质量,更好的投入到后续的学习和训练中。

3 如何解决体校女子篮球的体能训练问题

如何解决体校女子篮球的体能训练问题,仍然得回到基础素质训练中来探讨。基础训练素质提高后的整体性是发展体能的基础,将身体各项机能提高到一个平衡点,对于针对性的体能训练是至关重要地。因此,下文将对构成体能基础的各项基本素质的培养简要概述。

力量是所有运动的基础,亦是篮球运动的基础。力量的好坏支撑着抗能、速度、技术等多方面的平衡。在篮球比赛与训练中,我们所做的所有相关动作基本上去取决与力量,而我们取得良好的成绩,可以说很大部分源于力量。因为,力量是各项机能释放的先决条件。速度需要足够的下肢肌肉群的相互协调配合,而高速运动下所做的动作,更要求运动员具备下肢强大的肌肉力量支撑来完成动作,并且以足够的力量避免在改变重心后对机体的损害。因此篮球运动员必须具有全面均衡的力量水平,特别是核心力量肌群以及小关节力量,都应进行专门力量强化训练,旨在发展各环节的肌肉力量,达到整体力量素质提高的目的。

跳跃能力是篮球运动员体能水平最直接的反映。篮球运动中跳跃是及其频繁地,而这些跳跃中大部分又是包涵速度、力量、敏捷等多方面身体机能。所以,篮球运动员必须具协调好各项机能的训练与比重,才能更好的适应比赛,发挥出个人技术与适应所安排的战术。

综上所述,即是针对体校女子篮球体能训练的片面之词,其根本仍在于对基础性体能的科学化训练,对体能训练理论的科学化探讨与实践,才是对女子篮球更好开展的有利支撑。

[1]张彩珍.中国篮球运动史[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226.

[2]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编.第29届奥运会科研攻关与科技服务成果集[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9:262.

[3]刘庆山.体能训练基本理论与我国高水平篮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4.

猜你喜欢
体校教练员体能训练
“对分课堂”在体校语文课堂应用初探——以《囚绿记》为例
消防员体能训练与应用
青少年运动员体能训练的方法
2019年全国体校杯足球比赛总决赛在广东清远举行
走到十字路口的业余体校
论足球教练员的角色定位
论高水平教练员教育培训的“学习投入
我国冰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综合述评
体育教练员面临的新挑战
应然与实然:教练员在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中的作用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