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消毒供应中心层流净化区空气质量的影响因素及对策

2014-12-05 06:36何小燕
成都医学院学报 2014年6期
关键词:层流空气质量无菌

何小燕,江 东,秦 年,黄 浩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消毒供应中心(成都 610041)

微生物以多种形态大量存在于自然界及各种环境中,其中病原微生物可使人致病,危害着人类的生命和健康安全。层流净化空气系统采用高效过滤层流送风的方式,通过一种细薄的气流匀速向同一方向输送,从而把带菌微粒从室内排出[1]。卫生部2012年颁布的《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2]规定:非洁净手术部(室)、非洁净骨髓移植病房和产房等空气中的细菌菌落总数≤4cfu/(15min·直径9cm平皿),儿科病房、消毒供应中心、血液透析中心(室)和感染疾病科门诊等病房空气中的细菌菌落总数≤4cfu/(5min·直径9cm平皿)。消毒供应中心是医院处理重复使用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清洗消毒、灭菌以及无菌物品供应的部门[3],所以加强对消毒供应中心空气质量的管理十分重要。本文拟采用平板暴露沉降法,探讨消毒供应中心层流净化区空气质量的影响因素,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于2011年10月至2013年10月对检查包装及灭菌区和无菌物品存放区的空气细菌浓度进行监测,每月2次,时间为2年,共获得48次空气监测数据并进行分析。

1.2 方法

利用平皿沉降法对消毒供应中心空气质量进行采样监测,采样时间均为每日清晨无人员走动时。采样时室内面积>30m3的房间设5个采样点(东、西、南、北、中),高度为1.5m,并将普通营养平皿盖打开暴露5min,然后盖好。采样结束后立即送至细菌室进行培养,对比采取措施前后12个月(每月2次共24次)空气质量监测结果。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率的比较用Fisher′s 确切概率法(Fisher′s Exact Test),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采取措施前检查包装及灭菌区空气质量超标6次,无菌物品存放区空气质量超标有4次,检查包装及灭菌区和无菌物品存放区的空气质量达标率分别均为25.0%和16.7%,采取措施后两区近12月的空气质量得到明显改善,空气质量全部达标,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和表2)。

表1 检查包装及灭菌区空气质量达标率比较

表2 无菌物品存放区空气质量达标率比较

3 讨论

平板暴露沉降法是一种静态的细菌监测方法,我国很多医院均采用其监测层流净化区的空气质量。消毒供应中心是承担医院重复使用诊疗器械、器具,物品清洗消毒、包装、灭菌以及无菌物品供应的场所,保持层流净化空气的相对密闭,减少人员出入次数,保持室内正压和恒温恒湿十分必要。影响消毒供应中心空气质量的原因及其对策分析如下。

3.1 工作人员自身因素

工作人员裸露的皮肤和头发、呼吸道、体表和体腔会透过服装散发出大量的细菌[4],故进入层流净化区的工作人员必须保持个人清洁卫生,每天冲澡、经常洗头、勤剪指甲,不化妆、不佩戴首饰,应穿戴本区域的拖鞋、工作服,戴帽时要把头发全部遮住,并通过空气吹淋室进入层流净化区。在层流净化区内工作时,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动作要轻,不允许跑跳、打闹,感冒、咳嗽不得进入层流净化区。

3.2 环境清洁因素

保洁人员使用拖布池时,洁、污未分开,拖布未进行消毒,清洁地面时未进行湿式清扫,垃圾未及时倾倒,空气温、湿度及换气次数未达标等。为确保层流区的净化环境和洁净度,保洁人员在层流净化区清扫时应采用湿式拖布清洁地面,采用不掉纤维的材料如丝光毛巾、尼龙布等擦拭桌面[5],以防止扬尘;如有条件则可采用集中固定式或移动式真空清扫机,以确保去除微粒污染(每天1次或数次)。设专人每日检查空气的温度计、湿度计,维持各区的温度、湿度和换气次数达标,并及时倾倒垃圾。

3.3 净化设备因素

空气过滤网未能及时清洁,空气不流通,气候的季节性变化,中效和高效过滤器未按规定更换,各区之间存在静压差等。消毒供应中心应设专人定期维护和保养净化设备,并由专业人员负责保养与维护净化空调系统[6]。层流净化区空调系统中的初效过滤器清洗3d/次,中效过滤器30d/次,高效送风口3月/次,回风口格栅应1d/次,新风口过滤网酌情1周/次。回风口粗栅过滤网每1~2周更换,中效过滤器每2~3月更换,高效过滤器每2~3年酌情更换。此外,去污区工作期间应开启抽风系统,且每月应至少监测1次层流净化区静态空气净化效果。

3.4 人流物流因素

工作人员意识薄弱,进入层流净化区未更衣、洗手及风淋吹尘,各区之间的人员流动大,各区之间的传递门、窗未及时关闭,以及外来人员进出未更衣、更鞋等。应严格控制进入层流净化区的人员数量,如确需进入,需更衣、更鞋,并通过风淋室进入。检查包装,在灭菌区和去污区之间应设传递窗并保持随开随闭,减少人员出入次数,保持室内正压和恒温恒湿[7-8];禁止将私人物品带到工作区域,以减少粉尘带入[9];严禁在检查包装及灭菌区内吸烟、饮食等。

3.5 包装材料因素

进入层流净化区的物品未除去外包装、使用纺织品进行物品包装或在层流净化区进行敷料包装,这些均会产生过多粉尘而阻塞过滤网。工作人员应避免在回风口处打制无菌包,禁止在回风口处放置物品,以免影响空气过滤[10]。为确保空气质量,应设置清洁物品入口和接收待灭菌物品的传递窗,尽量避免选用产生粉尘过多的纺织品进行包装,如涉及敷料制作、备用物资库房则需设独立房间。

3.6 采样方式因素

采样方法操作不规范,包括采样人员任意设置采样高度,就地利用房间内固定的操作台、治疗车、窗台和椅子等布点,或者未按要求布点、送检时间超过规定时间(>6h)等问题。应对空气质量采样人员进行培训,要求人人知晓、人人过关,严格按要求进行采样,并注意布点位置和高度。

4 结论

消毒供应中心的空气质量受空气流动程度、室内温湿度、消毒条件和人员流动数量等多种因素影响。要使空气质量达标,保证无菌物品质量安全,必须提高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感控知识,不断加强环境监控管理,提高消毒灭菌质量,降低医院感染率。

[1]王闽丽,曲丽媛,盛丽华,等.层流净化空调系统在手术室的使用与管理[J].实用医药杂志,2002,19(5):381-382.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WS/T 367-2012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2.

[3]WS310.1-2009,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1部分”管理规范[S].

[4]孙淑芬.层流手术室医院感染的护理控制与管理[J].当代护士:学术版,2011,6(1):156-157.

[5]王淑杰,孙艳华,马小妹,等.关于加强层流手术室管理探讨[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2,12(1):121-122.

[6]冯立.确保层流手术室净化效果的措施分析[J].河北医药,2009,31(24):3460-3461.

[7]孙晓春.重症监护病房空气消毒效果的探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0,10(42)288-289.

[8]尹春安.浅谈重症监护ICU的质量标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18(12):65.

[9]曹晓燕.层流手术室的洁净管理[J].中华医院感染杂志,2009,19(11):1394.

[10]郑笛红.层流手术室的管理方法[J].黔南民族医专学报,2006,19(1):44.

猜你喜欢
层流空气质量无菌
掺氢对二甲醚层流燃烧特性的影响
无菌空气在烤酸奶生产中的应用
层流切应力诱导microRNA-101下调EZH2抑制血管新生
朱顶红快繁无菌体系建立的研究
超临界层流翼型优化设计策略
“空气质量发布”APP上线
一次性使用无菌冲洗器在腮腺造影中的应用
车内空气质量标准进展
重视车内空气质量工作 制造更环保、更清洁、更健康的汽车
开展“大气污染执法年”行动 加快推动空气质量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