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体育锻炼对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及作用①

2014-12-06 10:31余晶新吕雪松
当代体育科技 2014年7期
关键词:人民教育出版社挫折体育锻炼

余晶新 吕雪松

(长江师范学院体育与健康科学学院 重庆 408100)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健康(既包括身体健康,也包括心理健康、道德层面、社会适应等方面)的要求是越来越高。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受到大家关注与重视,心理健康的人,会随时想到如何理解他人、帮助他人,能尽快的使自己从失落、悲愤等消极状态中走出来,积极、乐观的笑对人生。随着高校的扩招,大学生人数日益增多,巨大的就业竞争压力使得当代大学生心理压力较大,甚至有部分学生心理状况出现了问题,引发了社会问题,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具有较大的影响及作用,当代大学生如何利用体育锻炼促进自身的心理健康发展,成为一个需要关注和研究的问题。

1 心理健康的含义及标准

(1)心理健康的含义:心理健康是指个人能够最大限度的利用自己的优势,激发自己的最大潜能以及能够妥善地处理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人与自然界之间的关系。心理健康至少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无心理疾病;二是具有一种积极发展的心理状态。无心理疾病是心理健康的最基本要求,心理疾病包括各种心理异常和行为异常;具有积极发展的心理状态则是从积极的、预防的角度提出的要求,目的是要保持和促进心理健康,消除一切不健康的心理倾向,使心理处于最佳发展状态[1]。

(2)心理健康的标准:一是否能独立生活、独立思考、独立判断;二是否具有良好的心理状态,树立积极、乐观的精神面貌;三是否具有较强的自我调节能力,能尽快适应新环境,克服新困难;四是否能够妥善地处理人际交往关系。

2 高校体育锻炼的途径

2.1 体育课

体育课是当代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重要途径,是高校教育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体育教育教研的中心环节,更是树立当代大学生培养终身体育意识和终身体育能力的重要关卡。在日常的体育课上,教师不仅要加强学生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相结合的能力,还要让学生掌握科学的锻炼方法,培养他们的终身体育意识。与此同时,还要让他们在参加体育教学活动中获得乐趣,一旦有了兴趣,学生们在体育课堂上才会有更高的积极性和信心。

2.2 课外体育活动

课外体育活动是体育教学的补充,是学生练习技能的最佳方式,也是第二课堂,是培养学生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外体育活动,可以使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自己擅长的项目,从而达到锻炼的目的,增强身心健康,获得愉悦的享受[2]。

2.3 体育俱乐部和体育社团

在体育俱乐部和体育社团中,既锻炼了当代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组织能力,又锻炼了学生的教学能力。他们在社团与俱乐部中起到了领导作用,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与技能灵活的运用到实践之中,把实践和理论紧紧的联系起来。更为重要的是他们把更多爱好体育锻炼的同学齐聚一堂,营造了一种积极向上的锻炼氛围。这些都显现了体育俱乐部和体育社团对当代大学生起到了培养浓厚的体育兴趣,进一步学习和提高技能有重要作用。

2.4 体育竞赛活动

体育竞赛活动在大学校园主要体现在篮球赛、田径运动会、趣味运动会等运动。这些运动不仅锻炼了大学生的身体素质,还可以体现一个团体的凝聚力,也号召了更多的人加入其中。使更多的人体验到运动带给他们的乐趣。

3 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及作用

3.1 调节情绪,陶冶情操

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的反映,也是人对现实事物的态度和内心体验,在从事繁重的学习、工作后,参加轻松活泼的体育活动,如练习韵律体操和舞蹈,在优美的音乐旋律中进行活动,欢乐的情绪油然而生,并在思想情操上得到陶冶,使人的精神为之振奋[3]。

3.2 有助于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

自我概念是指个体对其本身的各种情况以及周围关系的一种认识,也是人认识自己和对待自己的统一,是由许许多多的自我认识所组成,包括“我是什么人”、“我认为什么”、“我觉得怎么样”等等。自我意识的成熟,是人格基本形成的标志。

3.3 培养大学生的意志品质,增强对挫折的忍耐力

高校的体育具有明显的实践性、激烈的竞争性和对抗性,伴随着的还有个体的挫折性。有些人在实践的过程中,觉得自己不如别人,某某项目赶不上其他的同学,久而久之就会产生挫折感,长此以往将不利于个体的心理健康。而战胜挫折的措施有以下三种:对受挫者的攻击行为采取宽容的态度;改变情景;采用精神发泄法[4]。

3.4 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以及适应能力

中国著名医学心理教授丁瓒指出,人类的心理适应最主要的就是对于人际关系的适应,它是影响一个人的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当代大学生可以通过在校内外组织各种集体活动来增加个体的交往范围和交往对象,并引导他们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最终扩大交往圈子,从而培养学生们的人际交往能力和提高他们的适应能力。

3.5 提高自信,完善自我

在体育锻炼和竞争中,特别是参加个人擅长的运动项目,能在参赛过程中与对手斗智斗勇的拼搏,在取得胜利的喜悦中,获得自我满足,提高自信心,并在训练和比赛中不断得到自我完善。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四种方法迅速恢复自信心:第一,正确归因,通过客观、冷静地分析,找出遭受失败、挫折的原因;第二,有正确的自我意识;第三,找好参照系,不要盲目的跟别人对比,要学会取长补短;第四,循序渐进,大胆在实践中锻炼[5]。

3.6 控制应激水平

应激是指个体对应激源和刺激所作出的反应,应激源是指那些唤起机体适应反应的环境、事件与情景,它包括一个人日常生活遇到的各种与应激有关的躯体的、情绪的、心灵的、社交的、智力的环境刺激[6]。研究显示,有规律的、中等强度的体育锻炼可以产生积极的应激,也是消极应激的缓冲器,慢跑、自行车和游泳等有氧运动是减少应激的最有效方法。

4 当代大学生应该怎样促进自身的心理健康调试

第一,适应社会,尊重现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每个人都无法回避现实,当代大学生只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保持乐观进取的态度,增强竞争意识,进行自我塑造,才能适应社会,保持正常心态,避免心理失衡。

第二,正确审视自己,确立恰当的自我价值目标。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要善于找准自己的位置,客观的看待自己的长处,要学会取长补短、不耻下问,凡事都要量力而行,不能逞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给自己树立一个正确的前进目标,并努力朝之奋斗。

第三,面对挫折,采取正确的解脱方式。对于大学生来说,挫折和失败是难免的,面对挫折,害怕和逃避只能加剧心理的矛盾,使自己陷入痛苦的深渊中,只有缓解和排除因挫折引起的不良情绪的困扰,才能减少内心痛苦,恢复心态的平衡与稳定[7]。其中适当的体育锻炼可以使人除了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还能发泄情绪,从而促使心理健康的发展。

综上所述,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有着重大的影响,而且作为改善心理健康的一种途径具有很好的辅助作用。我们可以通过体育锻炼,达到锻炼身体素质的同时还能促进心理健康,而心理是否健康则关系着我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只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在现实生活中找到恰当的自我价值目标,正确的面对挫折,才能在社会上有一席立足之地。

[1]丁兆雄.体育与健康理论知识[M].江苏:河海大学出版社,2003.

[2]王永忠.大学体育与健康[M].四川: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

[3]人民教育出版社体育室编.体育与健康(第二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4]何维民.大学生体育与健康教育理论教程[M].甘肃:甘肃人民出版社,2003:86-88.

[5]人民教育出版社体育室编.体育与健康(第一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17-18.

[6]梁学军.体育与健康[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7]吴兆祥.体育·健康[M].安徽:安徽大学出版社,2005:165-166.

猜你喜欢
人民教育出版社挫折体育锻炼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Holism in Education
挫折
An Analysis and Evaluation of the Textbook New Senior English for China(Student’s Book One)
NO制备和性质的微型实验
终身不遇
滇辽两省城镇居民体育锻炼行为的比较研究
由两个等差数列的公共项组成的新数列问题
用心探讨例题 品出其中真谛
体育锻炼不能放寒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