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运动员人文素质教育研究①

2014-12-06 10:31亢力军孟令峰
当代体育科技 2014年7期
关键词:文化课教练员人文

亢力军 孟令峰

(河北体育学院 河北石家庄 050041)

培养创新型人才正逐渐成为当今高校发展新目标和教学改革的新趋势。大学生运动员也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运动员在高校主要集中在高水平运动队和运动训练专业,高水平运动员作为高校大学生中的一群特殊群体具有很高的运动成绩,大部分时间花费在专业运动训练和比赛上,从事文化学习的时间相对较少,另外由于各大高校招生政策放宽以及市场经济因素影响等,导致普遍出现了大学生运动员文化课成绩低、人文知识匮乏、道德观念淡薄等明显的人文素质的缺失现象。人文素质是每一个人所具备的各项素质之中一项基础素质,对于大学生运动员来说人文素质对于其它各项素质的形成具有很强的影响,此外人文素质教育不仅可以内化人的人格、气质和修养等,还可以提高审美、思辨和表达等能力,能够使其成为专业能力强、思维敏捷、创新进取和适应性强的创新型体育人才。

1 大学生运动员开展人文素质教育的困境

1.1 大学生运动员先天的文化底子薄

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员虽然在学校体育范畴之内,但是却有着竞技体育的本质,不同于其它群体,其他大部分人来自于各省市体育运动学校和体工队,在考入大学以前他们一直是以竞技体育为目标,在追求竞技体育成绩的同时文化课往往被忽视,长久以来导致大部分运动员文化知识匮乏。然而,在这些人到了上大学的年龄,各高校看中了他们的体育成绩则降低了他们的文化课成绩要求,实行单招和特招的形式将其引进人学,大学生运动员在普通高校主要集中在运动训练专业和高水平训练队,其学生竞技水平高、性格活泼好动、文化课基础薄弱这是普遍现象,这从他们一入学就奠定了是这样的一个基础,所以大部分高校运动员文化课底子薄,也使得人文素质教育难以开展。

1.2 大学生运动员学训结合的难题

高校大学生运动员的文化课学习和专项运动训练之间的矛盾始终无法得到妥善解决,而且目前有很多人也在研究此方面的问题,但始终没有做出突出成绩,当今国内大多数院校对大学生运动员的文化课学习管理相对比较严格,招上来以后除了帮助院校取得好成绩以外,文化知识学习方面有一定照顾,但绝大多数还是要靠自己,所以在我国大学生运动员正处于一个比较尴尬的位置,真正考上大学的运动员在大学期间的学习和训练之后大多数都不能走上职业的道路,相反大多数运动员走上职业道路出了名后都回来挂名在高校里,所以大学生运动员要在学习和训练的平衡之间探索前进。

1.3 教练员队伍只注重壮大不注重整体素质

教练员尤其是大学教练不单单是大学生运动员训练的指导者,更是肩负着教育和培养大学生运动员的组织者,大学生教练员既是教练又是教师,与运动员的关系既是师生关系又好似父子关系,因此作为大学生教练员其自身素质不可忽视,其言传身教对运动员的直接或是间接影响至关重要,基于这一点各体育类高校也意识到引进高素质教练员的重要性,发展壮大了教练员队伍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纵观整体,高校教练员素质还有众多待于提升的地方,大多数的教练员还是以灌输,强制执行的方式,缺乏较高的觉悟和充分的理解,此外,大多数教练员缺乏科学素养,意识到了人文素质的重要性但很难把它融入到训练和比赛中去。因此把人文素质教育当作补充教育不可或缺。

1.4 人文素质教育缺乏指导,处于盲目阶段

近几年来有些高校也已经开始注意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但是重视程度还远不够,大多院校都没有专门的人文素质教育指导课或是专业教师进行人文素质指导,即使有些院校有这方面的意愿也是停留在起始阶段,没有付诸到实际行动中去,以至于教练员生搬硬套,运动员被动接受与自身能力脱节,教学训练长期缺乏多样性和灵活性,缺乏灵魂教化和人格培养。这种教育模式很容易使运动员在学习过程中习得负面的态度、人生观和价值观,导致人格的缺失。课上作为第一课堂主要以学习知识技能为主,课下作为第二课堂学生实践活动主要为促进学生亲身体验社会生活。课上与课下两种形式有效结合才能更有利于指导学生实践活动。

2 大学生运动员开展人文素质教育的对策研究

2.1 加强文化素质,平衡学训难题

加强文化素质,首先要严把入学关,不论是以哪种形式招进来的运动员,一入学就要对考入本学校的所有大学生运动员有一个全面了解,尤其是真实的运动水平和文化水平,根据其真实情况进行不同专业的选择和有针对性的培养。其次是转变大学生运动员的学习观念,强调其身份先是学生后是运动员,作为大学生主要目的是文化知识的学习,课余时间才是训练和比赛,强化其自我学习的意识。此外,目前大学生运动员学习和训练的时间比例要重失衡,训练占据了大部分时间,所以要解决学习和训练之间的问题就要在训练的科学性和训练效率上下功夫,保证训练任务同时压缩训练时间,增加文化课知识学习,提高大学生运动员全面素质,从而达到提高人文素质的目的。

2.2 深化改革教学,挖掘学生创新潜能

人文素质教育不同于其它文化知识和专项技能的培养,它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使大学生运动员在长期的学习和训练过程中受到人文知识的教育和影响,在这个过程中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和自主性,这就要求教练员与时俱进、打破传统观念、拓宽知识面,在学习和训练过程中培养大学生运动员创新意识,并引导教育大学生运动员关注科学方法和技能对人性和社会的影响,让他们在这个过程中成为主人,自己掌握自己命运。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首先把人文课程纳入整个课程体系之中去,学时不要太多,但是要精细,又能达到人文素质教育的目的,例如:首先在刚入学的第一学期开设人文知识指导课程;其次鼓励教师开设人文知识选修课程,鼓励学生积极主动选修;最后每学期拿出2~3次第二课堂时间由辅导员或是人文课程教师组织大学生运动员自学人文知识和有关人文知识的活动,使文化知识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相结合,为创新人才培养打下坚实基础。

2.3 提高教练员的人文素质

在运动员的训练和比赛期间,教练员不仅是他们的老师更是榜样,同时充当了父母的角色。教练员在教学训练中起着主导作用,担负着运动成绩和人才培养的双重责任,在长期的教学和训练过程中教练员的一言一行都对运动员产生影响,提高教练员的人文素质以便其在运动员的训练过程中发挥良好的示范作用,往往会收到更好的效果。如果教练员自身的人文素质比较低,在运动训练中也难免会忽略对运动员人文素质的培养,甚至会影响到运动员的训练水平以及比赛成绩。因此深化教练员的素质结构,大力开展和完善教练员培训体系,切实提高教练员的执教能力,政府和协会有关部门应多组织教练员的培训工作,不断的学习和交流是实现教练员执教能力全面提升的支撑,并且教练员要努力实现把培训成果转化到运动训练实践活动中去,最终帮助运动员取得优异运动成绩并促进其身心的全面发展。

2.4 建设校园文化,优化育人环境

优化育人环境一是自然环境,二是文化环境,大学生运动员人文素质的培养,首先要营造良好的自然环境,优雅的校园环境和干净整洁的教室给人以心旷神怡的享受。其次是文化学习环境,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对运动员人文素质的培养可以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运动员的大部分时间都被专业训练所占用,但如果能把全体运动员的学习时间集中在一起,学习的效率会大大提高,也可以起到相互的督促作用。在良好的学习环境中,培养他们主动学习的意识,激发其学习兴趣。建设良好文化环境首先要从建立高层次的体育协会和俱乐部做起,高层次体育协会和俱乐部致力于组织开展不同的高层次有内涵的比赛和活动,宣传其文化理念,深化运动员素质教育的开展,推动运动员自主参与和学习的主动性。最后还要多举办各种高水准高水平的人文知识竞赛、演讲和人文报告,以浓厚的人文氛围潜移默化的影响运动员的情操、气质和人格等,实现思想境界的升华。

[1]李跃进.运动训练过程中运动员人文素质的培养[J].体育学刊,2003,10(1).

[2]赵健.提高运动员人文素质的思考[J].体育文化导刊,2002(2).

[3]赫金鸣.高水平运动员人文素质教育的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4,20(1).

[4]张珞.运动员文化教育刍议[J].中国成人教育,2002(11).

[5]李毅.我国高校学生运动员人文素质的影响因素及提高途径[J].人才培育,2009(2).

[6]程丽珍.创新型体育人才培养的思考[J].科技创业月刊,2004(2).

猜你喜欢
文化课教练员人文
美在山水,魂在人文
最朴素的人文
论足球教练员的角色定位
论高水平教练员教育培训的“学习投入
合理安排训练 树立学习榜样
体育教练员面临的新挑战
应然与实然:教练员在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中的作用思考
艺考生如何“逆袭”
艺考生不能轻视文化课
人文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