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收低留桩再生稻品种筛选试验初报

2014-12-07 01:06何金妹
福建农业科技 2014年11期
关键词:季稻再生稻机收

何金妹

(福建省邵武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354000)

随着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我国农村劳动力出现短缺。节省劳动力、降低劳动强度、节省成本、提高效率,成为我国水稻生产面临的巨大挑战。机械种植、收割以及再生稻等新技术、新方法、新模式的出现,使解决种粮问题成为可能。为筛选适合福建省种植的机收低留桩再生稻品种 (组合),邵武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进行了机收低留桩再生稻品种 (组合)筛选试验,结果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设在邵武市大竹乡洋坑村农科所试验基地,地势平坦,排灌方便,阳光充足,粘壤土,肥力中等、一致,冬闲田。

1.2 试验设计

选择早、中、迟熟品种 (组合)共计12个,分别为泸优5648、泸优1256、泸优637、Ⅱ优125、准两优608、圣丰优651、Ⅱ优039、京福Ⅰ优527、Ⅱ优28、Ⅱ优科06、纳科2号、新嘉优99。12个品种 (组合)随机排列,插植规格20 cm×20 cm。每个参试品种 (组合)种植90 m2,品种 (组合)间留工作行,四周设保护行,不设重复。

参试品种 (组合)统一采用湿润育秧,于3月底播种,5月初插秧,本田按照再生稻的丰产栽培模式进行田间管理。头季稻收割后及时灌跑马水养根促蘖,施肥促齐芽壮芽。8月17日开始进行再生力调查,每隔5 d调查1次,每个品种 (组合)取生长正常、具有代表性的植株20丛,算出每丛再生苗数,取其平均数。头季和再生季成熟后,每个品种 (组合)按对角线法取有代表性的植株10株考种并测产。

1.3 田间管理

1.3.1 头季稻的生产管理 参试品种 (组合)湿润育秧,于3月27日播种。秧田每667 m2用复合肥2.5 kg作基肥,秧苗1叶1心期用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200 g对水100 kg喷施,移栽前5~7 d施尿素5 kg作送嫁肥,同时秧田施药防治病虫害,培育带3~4个蘖的壮秧。

本田5月3日翻耕,同时每667 m2撒施碳酸氢铵50 kg、过磷酸钙25 kg作基肥。5月4日插秧,插植规格为20 cm×20 cm,丛插1~2粒谷秧,插后寸水返青,浅水促蘖。5月12日每667 m2用碳酸氢铵25 kg、过磷酸钙15 kg拌稻草畏撒施。5月28日每667 m2用复合肥5 kg、尿素5 kg混合撒施,同时中耕1次。然后自然落干烤田至微裂后复水。6月中旬和下旬各防治害虫1次,7月2日每667 m2施复合肥3 kg、氯化钾5 kg作穗肥。7月31日每667 m2施尿素8 kg作保芽肥 (纳科2号和嘉优99在8月20日施用)。成熟后取样考种,并按早、中、迟熟三类分别于8月11日、19日和9月6日用半喂入式收割机收割,留桩高度统一为10 cm。

根据预测预报及田间观察及时防治病虫害,特别是头季稻后期,注意观察稻飞虱发生情况,适时进行防治,防止因倒伏或病虫为害影响腋芽的生长。

1.3.2 再生季的生产管理 头季稻收割后及时灌跑马水养根促蘖,并于8月18日、25日和9月11日每667 m2施尿素20 kg、氯化钾10 kg促齐芽壮芽。于8月17日至9月26日进行再生力调查。其他田间管理按常规晚稻本田进行,注意病虫害防治,确保丰收。成熟后取样考种。

2 结果与分析

2.1 头季稻主要性状

从表1中可以看出,准两优608头季产量最高,每667 m2达607.4 kg;圣丰优651头季产量596.3 kg,居次;京福Ⅰ优527头季产量577.8 kg,居第3位。这3个组合都有较合理的穗粒结构、较高的结实率 (85.10% ~89.97%)、大穗 (每穗总粒数189.9~228.3粒)、大粒 (千粒重28.8~31.9 g)、较高的有效穗数 (每667 m212.0万~13.0万穗)。泸优637、Ⅱ优科06、新嘉优99产量较低,每667 m2产量分别为496.3 kg、496.3 kg、474.1 kg。

表1 再生稻头季主要性状

2.2 再生力

从表2、表3可以看出,泸优1256的再生力最强,其单丛再生苗数平均每丛17.0个苗,每667 m2有效穗数17.2万穗,产量表现最优。Ⅱ优科06、泸优5648、准两优608、纳科2号和新嘉优99次之,平均每丛分别为 16.1、14.4、12.3、15.4和15.7个苗。Ⅱ优039、京福Ⅰ优527表现中等;Ⅱ优516、Ⅱ优28、圣丰优651表现最差,平均每丛分别为9.3、7.3、7.0个苗。

2.3 再生季主要性状

从表3可以看出,12个组合再生季产量差异较大。最高的是泸优1256,每667 m2达237.0 kg;准两优608为222.2 kg,居第2位;Ⅱ优039产量为170.4 kg,居第3位。泸优637、Ⅱ优28、泸优5648、纳科2号、新嘉优99每667 m2产量均不超过100 kg。

表2 参试再生稻品种再生力情况 (单位:个/丛)

从表3还可以看出,再生稻再生季的产量都较头季低,再生季每667 m2产量介于40.7~237.0 kg之间,其原因可能是穗小 (每穗总粒数为54.9~98.7粒)、千粒重小、有效穗数少。

表3 再生稻再生季主要性状

3 结果与讨论

综上所述,参试品种 (组合)的再生季产量均较低,每穗总粒数明显比头季少,结实率比头季略有升高,千粒重比头季小。再生力较好、有效穗数较高的品种 (组合),其再生季产量也较高。再生季产量结构中各因素对产量的贡献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参试品种 (组合)中,准两优608头季稻每667 m2产量最高,为607.4 kg,再生力较强,两季(头季和再生季)产量为829.6 kg,为最高;泸优1256的再生力最强,其单丛再生苗数最高可达49个,平均每丛17个苗,每667 m2有效穗数17.2万穗,两季 (头季和再生季)产量为770.3 kg,居第2位。这两个品种 (组合)生育期适中、产量较高,可作为机收低留桩的再生稻品种 (组合)推广示范种植。

猜你喜欢
季稻再生稻机收
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要点探析
“稻+再生稻+马铃薯”种植模式适用栽培技术
再生稻促芽追肥机研制
机收减损,颗粒归仓,湖南早稻机收预计减少损失1.45亿斤
全国小麦机收率96%创新高
全国麦收进度过半 主产区机收率超98%
今夏山西省小麦机收率达到98.1%
头季稻与再生稻稻米品质比较试验
粮食 超级稻再生稻平均亩产创世界纪录
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