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部炎性假瘤30例临床分析

2014-12-08 16:07李志东陈思宇刘艳红张红艳李艳丽张莉晖庄敏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33期
关键词:假瘤炎性影像学

李志东 陈思宇 刘艳红 张红艳 李艳丽 张莉晖 庄敏

肺部炎性假瘤30例临床分析

李志东 陈思宇 刘艳红 张红艳 李艳丽 张莉晖 庄敏

目的 探讨肺炎性假瘤(PIP)的临床特点, 以期提高诊治水平, 降低误诊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30例肺炎性假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临床拟诊PIP 6例, 肺癌18例, 良性肿瘤3例, 结核球3例。30例患者全部接受手术治疗, 术后组织学检查, 均诊断为PIP, 均痊愈出院, 术前术后诊断符合6例(20.0%), 误诊24例(80.0%), 其中误诊为肺癌18例(60.0%), 良性肿瘤3例(10.0%), 结核球3例(10.0%)。结论 肺炎性假瘤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 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 确诊依据病理检查, 手术切除是首选的治疗方法。

肺炎性假瘤;影像学;误诊;外科治疗

肺炎性假瘤(pulmonary inflammatory pseudotumor, PIP)是由多种非特异性炎症和炎性肉芽肿引起的肺内增生性瘤样病变, 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 近年来其发病有上升趋势, 易与肺癌、肺结核、肺错构瘤等相混淆[1]。现对本院2010年1月~2014年1月确诊的30例肺炎性假瘤患者资料作一回顾性分析, 并结合文献, 旨在加深临床医师对此病的认识, 提高诊治水平。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1月~2014年1月, 本院确诊的PIP患者30例, 男22例, 女8例(性别比例2.75:1), 年龄30~66岁,平均年龄48岁。

1.2 临床表现 既往有呼吸道感染史23例(76.7%), 10年以上吸烟史10例(33.3%), 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 以呼吸系统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 其中咳嗽、咳痰21例(70.0%), 咯血或痰中带血9例(30.0%), 此外尚有胸闷气促、刺激性干咳等症状;病程长短不一, 3个月~4年。

1.3 辅助检查 ①胸片、CT:PIP全为单发, 左肺12例(上叶4例, 左下叶8例);右肺18例(上叶4例, 中叶7例, 下叶7例), 22例为圆型成类圆型阴影, 其边缘光滑、密度均匀一致13例, 边缘不整齐、密度不均匀者17例。胸部CT示直径1.5~9.7 cm, 平均直径5.7 cm, 其中典型桃尖征8例(26.7%), 平直征6例(20.0%), 毛刺征4例(13.3%), 分叶征3例(10.0%), 4例伴有纵隔淋巴结肿大, 3例伴有肺门淋巴结肿大, 肺不张改变3例, 阻塞性肺炎2例, 伴左胸腔各级2例。②PET-CT:PET-CT检查5例, 其中3例SUVmax>3.0, 被误诊为肺癌。③纤维支气管镜:纤维支气管镜检查20例, 病理均为慢性炎症。④痰脱落细胞学:共24例, 均未见异型细胞。

2 结果

临床拟诊PIP 6例, 肺癌18例, 良性肿瘤3例, 结核球3例。30例患者全部接受手术治疗, 术后组织学检查, 均诊断为PIP, 均痊愈出院, 术前术后诊断符合6例(20.0%), 误诊24例(80.0%), 其中误诊为肺癌18例(60.0%), 良性肿瘤3例(10.0%), 结核球3例(10.0%)。

3 讨论

PIP发病机制尚不明确, 可能与代谢紊乱或吸入某些物质引起的抗原抗体免疫反应有关[2], 本组有23例(占76.7%), 患者在发病前1年内有呼吸道感染, 出现发热、咳嗽、咳痰等症状, 经用抗生素治疗后, 症状消失。大量使用抗生素在抑制细菌生长的同时, 也减弱了机体对病原菌的炎症反应, 降低了体内纤维蛋白溶解酶的作用, 使病灶不能完全吸收或延迟吸收, 大量纤维蛋白, 浆细胞和淋巴病胞沉积, 慢性演化, 形成炎性假瘤[3], 因此, 本病与抗生素的大量使用或滥用有关。病毒性的呼吸道感染也使某些病毒引起的难于短期内吸收的肺炎慢性迁延, 局限机化, 进而形成PIP[4]。

诊断特点: ① 大部分有呼吸道感染史和症状;② 病理形态无恶性改变;③ 病灶周围一般卫星灶, 基底可广泛贴于胸膜, 局部胸膜增厚, 但无胸水及胸痛, 可有淋巴结肿大但无融合征象[5];④预后佳, 首选外科手术治疗。手术既可达到确诊目的, 又可起治疗作用[6]。

PIP的治疗症状、体征缺乏特异性, 术前诊断较为困难。本组30例中24例误诊(误诊有80%), 其中18例误诊为肺癌(60%), 误诊原因: ① 临床症状相似;②影像学相似; ③PET-CT可出现假阳性, 说明价值有限;④肺癌发病率持续增高, 医生关注度高。

胸部CT对诊断有重要价值, 具有以下特点: ① PIP多位于肺外带的圆型、类圆型或不规则孤立高密度影, 通常无卫星灶, 可跨叶生长, 邻近胸膜多增厚;② 平直征、桃尖征[7];③ 支气管弃气征, 多偏向肺门[8];④增强CT表现为均匀强化,具有一定的鉴别意义[9]。

总之, 若术前不能与肺恶性肿瘤相鉴别时, 应及早手术治疗, 术中常规行冷冻病理检查选择手术方式, 以减少误诊误治。

[1] Copin MC, Gosselin BH, Ribet ME.Plasma cell granuloma of the lung difficulties in diagnosis and prognosis.Thorac Surg, 1996(61): 1477-1482.

[2] 吴志祥, 刘韧.肺部炎性假瘤的诊断与外科治疗.医学临床研究, 2009,26(7):1316-1317.

[3] 罗业春, 陈永福.肺炎性假瘤45例临床分析.广西医学, 2008, 30(5):746-747.

[4] 刘广红.肺部炎性假瘤CT误诊29例分析.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7, 7(5):1008-1009.

[5] 陈恒.肺炎性假瘤.临床肺科杂志, 2007, 1(1):83-84.

[6] 丁凯, 周华富, 郭建极,等.61例肺性假瘤的诊断及外科治疗.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09, 32(8):1-3.

[7] 王跃勇, 戴书华, 邹利炎, 等.肺炎性假瘤的CT诊断.实用放射学杂志, 2004, 20(6):503-506.

[8] 陶鑫, 赵志梅, 赵润.肺部炎性假瘤HRCT征象及病理对照分析.中国临床影像学杂志, 2007, 18(6):390-392.

[9] 邹利光, 易可立, 戚跃勇.45例肺炎性假瘤CT的误诊分析.中国肺癌杂志, 2003, 6(1):55-58.

2014-08-11]

650051 云南省昆明市延安医院呼吸科

陈思宇

猜你喜欢
假瘤炎性影像学
炎性及心肌纤维化相关标志物在心力衰竭中的研究进展
GM1神经节苷脂贮积症影像学表现及随访研究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特殊部位结核影像学表现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体会
颅内原发性Rosai-Dorfman病1例影像学诊断
肺炎性假瘤的影像诊断分析
小肠多发钙化性纤维性假瘤误诊一例
炎性因子在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睾丸鞘膜孤立性纤维假瘤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