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酸川芎嗪联合贝那普利治疗糖尿病肾病50例临床疗效观察

2014-12-08 16:07韩继超袁淑清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33期
关键词:那普利川芎嗪尿蛋白

韩继超 袁淑清

盐酸川芎嗪联合贝那普利治疗糖尿病肾病50例临床疗效观察

韩继超 袁淑清

目的 探讨盐酸川芎嗪联合贝那普利治疗糖尿病肾病(DN)的临床效果。方法 10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贝那普利治疗,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盐酸川芎嗪治疗, 观察两组治疗结束后尿蛋白、肾脏功能、血脂改善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24 h尿微白蛋白排泄率、24 h尿蛋白含量变化、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尿素氮、血清肌酐的变化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盐酸川芎嗪联合贝那普利治疗糖尿病肾病临床效果确切, 能显著降患者低尿蛋白含量,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盐酸川芎嗪;贝那普利;糖尿病肾病;尿蛋白

糖尿病肾病(DN)在糖尿病的微血管病变中最为常见, 该病的发病率高达45%[1]。患者在DN初期并不会出现典型的临床表现, 仅伴有轻微的蛋白尿体征, 但若不及时的进行干预及控制, 会导致病情恶化, 出现高血压、水肿等, 最终导致慢性肾功能衰竭。本院采用盐酸川芎嗪联合贝那普利对5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进行了治疗, 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本院收治的10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 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每组50例。对照组男29例, 女21例;年龄43~70岁, 平均年龄(49.6±5.2)岁;病程2~11年, 平均病程(6.7±4.5)年。观察组男31例, 女19例;年龄45~74岁,平均年龄(50.4±5.0)岁;病程3~10年, 平均病程(6.8±4.1)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上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低盐、低糖、低蛋白饮食, 并控制血压在130/80 mm Hg(1 mm Hg=0.133 kPa)以下, 血糖控制为空腹<7.0 mmol/L, 非空腹血糖<9.0 mmol/L。对照组患者给予盐酸贝那普利片(成都地奥制药集团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053390)口服, 10 mg/次, 1次/d。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盐酸川芎嗪注射液(北京市燕京药业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043160)150 mg+0.9%的注射用氯化钠250 ml静脉滴注, 1次/d。两组患者均治疗4周。并于治疗前后测定两组患者的24 h尿微白蛋白排泄率、24 h尿蛋白含量变化、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尿素氮、血清肌酐的变化。

1.3 统计学方法 数据的收集与处理均由本院数据处理中心专门人员进行, 保证数据真实性与科学性。初步数据录入EXCEL(2003版)进行逻辑校对与分析, 得出清洁数据采用四方表格法进行统计学分析, 分析结果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尿蛋白变化情况 对照组患者治疗后24 h尿微白蛋白排泄率(608.5±39.2)mg/d, 观察组为(490.9± 31.3)mg/d, 两组患者24 h尿微白蛋白排泄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5771, P=0.0000)。对照组患者治疗后24 h尿蛋白排泄量(1.68±0.39)g/d, 观察组为(1.28±0.22)g/d, 两组患者24 h尿微白蛋白排泄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3167, P=0.0000)。两组患者治疗后24 h尿微白蛋白排泄率比较、24 h尿蛋白排泄量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脂变化情况 对照组患者治疗后总胆固醇(5.92±0.94)mmol/L, 观察组为(4.62±0.88)mmol/L, 两组患者总胆固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1390, P=0.0000)。对照组患者治疗后三酰甘油(2.44±0.86)mmol/L, 观察组为(2.13±0.54)mmol/L, 两组患者三酰甘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586, P=0.0333)。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胆固醇比较、三酰甘油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尿素氮与肌酐的变化情况 对照组患者治疗后尿素氮(142.52±19.21)mmol/L, 观察组为(102.43± 18.36)mmol/L, 两组患者尿素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6680, P=0.0000)。对照组患者治疗后肌酐(11.35±1.89)μmol/L, 观察组为(7.83±1.67)μmol/L, 两组患者肌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8688, P=0.0333)。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尿素氮比较、肌酐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糖尿病肾病的发病原因在于糖尿病患者物质代谢发生紊乱, 造成机体的血流动力学发生改变, 免疫机能出现异常;该病的发病原因还与个体间的差异及自身的遗传相关。糖尿病肾病的病理表现为肾小球毛细血管系膜细胞发生严重的增生, 基底膜出现增厚, 同时内部的细胞器明显增多, 通过免疫荧光可见纤维蛋白原、免疫球蛋白等在基膜处沉着。尿蛋白是一种具有肾毒性的物质, 在尿蛋白大量通过肾小球滤过膜的时候会被致密层拦截, 引发基底膜受损。系膜细胞在过量的吞噬蛋白后引发增生, 随后出现系膜细胞硬化, 造成炎性介质与细胞因子出现大量的分泌[2]。

贝那普利是一种长效的不含有巯基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Ⅱ的合成, 扩张出球小动脉,并缩小肾小球与毛细血管的压差, 纠正机体高滤过的状态,同时降低蛋白尿的生成。贝那普利还能降低患者系膜细胞吞噬大分子的作用, 并减少蛋白尿对肾小管间质造成的损伤,同时还能促进基质细胞的降解, 从根本上缓解肾功能的损伤。川芎嗪是从川芎中提取出的一种生物碱单体, 经临床实验证实发现川芎嗪对于DN患者的总胆固醇及三酰甘油水平均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同时还能扩张肾脏血管, 保证肾脏的血供,提升肾小球的滤过率, 并降低尿蛋白的排泄, 通过抑制肾间质纤维化的进展, 从而降低对肾脏的损伤[3]。本次研究发现, 观察组相比对照组4周后患者的24 h尿微白蛋白排泄率、24 h尿蛋白含量变化、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尿素氮、血清肌酐改善更为显著。

综上所述, 盐酸川芎嗪联合贝那普利治疗糖尿病肾病临床效果确切, 能显著降患者低尿蛋白含量, 且无严重不良反应,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吕干.川芎嗪联合贝那普利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分析.内科, 2013, 8(3):256-257,267.

[2] 王权,李靖.黄芪注射液联合川芎嗪粉针治疗糖尿病肾病临床观察.世界中医药, 2013, 8(2):169-171.

[3] 兰珍.丹参川芎嗪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及对炎性因子的影响.时珍国医国药, 2013, 24(7):1693-1694.

2014-08-18]

250011 济南市第一人民医院

猜你喜欢
那普利川芎嗪尿蛋白
一种病房用24小时尿蛋白培养收集器的说明
川芎嗪治疗脓毒症的机制研究进展综述
不同时段内尿蛋白量的变化及其对子痫前期的诊断意义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脑血栓的可行性探究
贝那普利联合美托落尔治疗快速房颤的疗效观察
特拉唑嗪联合贝那普利治疗肾性高血压的临床观察
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尿蛋白肌酐对高血压性早期肾损害的诊断价值
28例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致不良反应应急处理措施及经验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盐酸贝那普利的血药浓度
川芎嗪对链脲佐菌素诱导糖尿病肾病的治疗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