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LIS系统超时预警功能保证时限性样本质量

2014-12-08 16:07赵笑梅李桂兰亢杰苏鑫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33期
关键词:时限预警实验室

赵笑梅 李桂兰 亢杰 苏鑫

利用LIS系统超时预警功能保证时限性样本质量

赵笑梅 李桂兰 亢杰 苏鑫

检测极限时间在时限性检验中是一个大问题,超时预警可以提示检验人员优先处理临界样本, 保证样本流转时间的符合性, 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利用实验室信息系统的样本流转TAT(turn around time)监控预警功能, 改善并建立检验前工作流程,设立时限性样品检测极限时间和预警时间点,超时预警提示, 并优先处理即将超时样本。利用样本流转时间对时限性样本进行超时预警提示, 保证样本流转时限性, 保证检验结果准确性。

检测时限;预警系统;优先处理;质量监控

检测系统的发展和质量控制方法的改进极大程度的提高了检测质量, 近些年, 临床实验室的质量改进已由检验中质控为重点逐步致力于分析前和分析后阶段。很多具有重要临床意义的检验项目(如:血气、血氨、尿液分析等项目)对检测的时限要求是非常严格的。没有符合要求的样本,检测系统就无法获取可靠的检验结果。超时后检测结果将严重偏离正常值, 影响临床应用的可靠性, 甚至在疾病诊断以及疗效评估中起到误导作用。大型实验室每天接受几千个样本,如何保证这些时限性样本都能够被及时地检测, 是做好分析前质量控制十分必要的工作, 也是十分困难的工作。 近年来,实验室信息系统(LIS系统)在我国临床实验室逐步普及应用, 软件功能也在不断丰富和完善。特别是真空采血管和条形码的应用, 使检验样本的全程监控成为可能。通过LIS系统记录检验样本流转的每一个时间节点, 分析样本不同阶段的TAT成为检验流程改进和开展分析前质量控制的新手段。本研究针对检测时限短的检验项目, 利用实验室信息系统的TAT节点分析功能, 通过对检验流程的分析和优化, 设定合理的预报警时长, 进而开发和完善软件的检测超时预报警提示功能, 形成一套切实可行的分析前质量控制方案, 确保这些特殊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临床应用的可靠性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1]。

1 材料与方法

1.1 信息系统的选择 吉林市中心医院在用的中联网络(HIS)系统与实验室信息管理(上海杏和LIS)。

1.2 条码录入功能的应用

2 过程与结果

时间节点的选择与预警时长的确立。

2.1 时间节点的确立 整个样本TAT运转过程中, 标本产生交换(或信息交换)行为的环节以及对流程的下个阶段或整个流程起重要作用或关键作用的环节称为“流程节点”。重要时间节点包括医嘱确立、医嘱执行、条码打印、样本采集确认、样本打包发送、样本接收、样本编号、样本检测、样本审核、结果打印等时间节点[2]。节点作为操作的时间点是通过条码录入功能达到可控制的, 每一个节点时间的准确录入对于整个样本流转都是至关重要的。每两个节点间的时长也反映了不同监控阶段的效率。监控时限性样本的流转作者选取以下几个节点:采集确认、样本打包发送、样本接收、样本编号等4个关键点。

2.2 节点设立的意义

2.2.1 标本采集时间(TAT的开始)节点的设立 该时间点为护士采集样本的时间点, 采集好样本后做采集确认。采集确认到打包发送的时间段为护理站内部样本流转的时长, 衡量护理人员检验前样本处理的规范性及时效性。控制的关键:护理人员如实做好采集确认, 提前确认将导致一部分样本未超时却被拒收, 采集样本后再确认, 可使超时的样本无法控制, 流入检验科, 导致结果偏差。

2.2.2 打包发送的时间 取样员到疗区核对采集样本的数量后, 生成整个疗区的一个统一条码号(整个“包”号), 然后发送, 意味着样本运输流转的开始。打包发送的时间到检验科样本接收时间段为检验前样本运输时长, 是评估样本运送人员的效率, 控制的关键是快速及时, 以免耽误整体流转时间。

2.2.3 样本接收窗口的扫描(样本集中接收进入实验室),各专业组分包核对数量。扫描“包”条码 , 本包打开, 显示出包内的样本数量及样本所处的状态。扫描时间即为本包样本接收时间, 为实验室内部样本流转的开始。同时在此节点设立即将超时样本提示功能, 超时预警的样本由样本接收人员按特殊样本途径通知相关专业组, 优先处理。

2.2.4 检验结果的审核回报 是检验结果审核报告时间,为样本检测的时间结束点, 也是整个检验TAT的结束点。

2.3 预警时长的确立 超时预警主要是检验状态中超时预警提示。通过大屏幕滚动显示样本的基本时间信息。根据每一个检验项目整体的时限性要求以及从接收到审核报告的时间要求, 来设置提前预警的时间。关键也是确立该检测项目在检验前最长运输时间及实验室内的最佳流转时间。S预警时长=S要求时限-S最长运输流转时间- S最短实验室内流转时间。

2.3.1 血气预警 该项目总体时限性要求为30 min, 从上机到审核的最短时间10 min、运输最长时限为10 min, 设置的预警时间为10 min。

2.3.2 尿液常规分析预警 尿液常规的时限性为2 h, 最短检测时长为20 min, 运输最长时限预为10 min, 预报警时间设为采集确认后90 min。

2.3.3 血胺预警 血胺的时限性为1 h, 最短检测时长为30 min, 运输最长时限预为10 min, 预报警时间设为采集确认后20 min。

2.4 结果 超时预警功能的应用:超时预警功能体现在样本检测中大屏幕超时提示, 达到预先设立预警时长的样本,信息提示该样本达到审核时间的长度, 引起检验人员的注意,对该样本单独处理, 确认该样本所处的位置, 未送达的样本电话联络临床及时送检, 已接收样本或立即进入急检通道检测或立即审核。

3 讨论

检验质量是科室发展的生命, 检验结果的准确与否对诊疗有着重大的影响, 特殊的时限性样本检测时长对检验结果干扰是巨大的,流转环节多,控制难度比较大,利用样本流转时间节点的控制及LIS预警功能的应用,规范了临床样本的采集、样本的运输及实验室内样本流转时间, 提高了工作效率, 并针对实验室内即将超时样本设计完善优先检测程序,保证样本时限同时也是保证了检验结果的客观性、准确性。

[1] 榻彩云, 邝琳.检验周期预警在提高服务质量中的应用.医学信息, 2012,25(10):26.

[2] 万海英.检验标本流程中信息节点控制的临床价值.临床检验杂志, 2008, 26(6):102.

2014-06-30]

132000 吉林市中心医院检验科

李桂兰

猜你喜欢
时限预警实验室
心电图QRS波时限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平行时空
法国发布高温预警 严阵以待备战“史上最热周”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园林有害生物预警与可持续控制
论民事举证时限制度
机载预警雷达对IFF 的干扰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