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

2014-12-09 03:02黄亚雯
安徽农学通报 2014年22期
关键词: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模式发展对策

黄亚雯

摘 要:该文从新形势下农民专业合作社存在的问题入手,分析了影响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对策。主要包括:建立良好的外部环境,规范运行,提高自身能力等。

关键词:农民专业合作社;问题;发展模式;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 F321.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22-04-02

自2007年《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颁布以后,农民专业合作社在政府政策支持下得到迅速发展,并取得了很大成绩,但至今仍未走出雏形阶段,甚至出现部分“空壳”合作社,在发展过程中表现出实力弱、规模小、内部管理松散、市场地位低等问题。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扶持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鼓励有条件的农户在公开市场上向农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流转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放活给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出现使农民专业合作社面临的竞争更加激烈,特别是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大力推进家庭农场的发展,这在一定程度上给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造成的一定的冲击,但同时也带来了发展机遇。新形势下,农民专业合作社如何抓住机遇进行转型升级,不仅关系到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对提高农民收入、加快新农村建设也具有重大意义。

1 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1.1 缺乏自我发展能力 在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背景下,政府过于追求数量目标,导致农民专业合作社出现了盲目发展,部分农民专业合作社违背了建社的宗旨和原则,以套取扶持资金为目的;服务功能差,内部管理不规范,合作社社员思想观念落后、文化水平低,缺乏技术人员的指导等。并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合作社,难以持续健康的发展。

1.2 市场竞争能力弱 农民专业合作社本质是属于经济性互助组织,不以盈利为目的。而家庭农场、农业大户等农业经营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二者的差别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市场竞争能力偏弱。另外,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品牌意识淡薄,不注重与当地文化相结合开发自我品牌,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合作社的市场竞争能力的增强。

1.3 筹资渠道单一,融资难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资金主要来源于社员缴纳的少量会费和政府的资金支持,虽然政府政策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但是仍然不能满足合作社的发展需要。相比之下,家庭农场、农业大户的资金实力较强,更容易获得银行信贷。而合作社面临自我资金积累不足,融资难的问题,成为制约合作社发展的重要因素。

2 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路径选择

2.1 “合作社+家庭农场”形式 农民专业合作社规模小、实力弱、缺乏品牌意识等限制了合作社自身的发展,不利于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在大力提倡家庭农场发展的形势下,家庭农场对合作社的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冲击,但同时也给合作社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农民专业合作社可以与家庭农场建立合作共赢的关系,由家庭农场负责农产品生产环节,合作社负责加工、销售环节。同时注重与当地文化相结合,打造当地品牌,这不仅节约了家庭农场的交易成本,同时有利于合作社自身的发展壮大,实现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的“双赢”。

2.2 “合作社+农户土地入股”形式 在政府鼓励农民流转承包土地经营权给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背景下,农民专业合作社可以让农民以土地经营权折股加入合作社,合作社将单个农户分散的土地集中起来统一管理,不再由农民进行分散经营。合作社通过外聘职业经理人进行经营管理,同时与高等院校建立联系,以高等院校做为科技支撑。合作社通过雇佣当地农民,在职业经理人的指导下进行田间作业,给农民发放工资,在年底按照一定比例进行股份分红。

3 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对策

3.1 建立良好的外部环境(1)政府要转变追求数量的目标,制定完善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各项支持政策,将有限的扶持资金集中起来支持规范的合作社,防止名义上的合作社套取扶持资金,提高扶持资金的使用效率,支持合作社的健康发展;(2)制定合理的土地流转政策,规范土地流转程序。在土地流转过程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维护好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真正做到强农、惠农,使农民成为最大的受益主体;(3)建立良好的农村金融体系。要继续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建立以服务“三农”为宗旨的农村金融体系,满足合作社资金需求为目的创新金融产品,破除合作社融资难的坚冰,为合作社的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4)培育职业农民,为合作社提供人力资源。要充分挖掘村干部、种养能人、返乡农民、大学生等人群的农业生产潜力,加强宣传和引导,提高有能力、有技术的人员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培养出一支高技术、高水平的职业经理人队伍,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做强做大提供坚强的后盾。

3.2 规范运行,提高自身能力(1)要强化内部管理,规范运行。合作社要通过专家指导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设计出规范的内部治理结构,并严格执行。正确处理合作社和家庭农场、职业经理人、农民的利益关系,充分发挥农业经营主体的积极性。合作社要邀请专家定期对入社农民进行专业辅导和培训,提高入社农民的技术水平和合作意识。(2)注重培育品牌,提升品牌价值。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培育自身品牌并做强做大成为合作社发展的关键因素。经历了十几年的发展,现在合作社的品牌虽然很多,但影响力并不大,品牌价值不突出。合作社要注重与当地文化相结合,打造核心品牌,并充分利用网络渠道进行宣传,将具有区域文化特色的品牌做强做大,提高市场竞争力;(3)拓宽服务领域,多样化经营。首先,合作社要涉足生产、加工、销售等多种领域。目前我国合作社的业务范围普遍局限于初级农产品的销售,进行深加工的少之又少,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合作社自身水平的提高。合作社要想做强做大,必须将业务范围延伸到附加值高、利润率高的深加工领域,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合作社的市场地位,实现规模经营,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其次,合作社不能仅仅停留在一种农产品的生产经营上,要进行多样化经营。不仅有利于解决农业劳动时间分配不均匀问题,而且有利于防范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有利于合作社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陈文标.家庭农场兴起背景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转型升级[J].农村经济,2014(2).

[2]李明贤,樊英.经营模式、经营特性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14(2).

[3]温铁军.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困境与出路[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8).

[4]韩国明,陈华.美国新一代合作社带给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思考与启示[J].农村经济,2009(11).

[5]张社梅,陈文宽,邓玉林.土地流转背景下构建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体系的调查研究[J].经济纵横,2014(2).

[6]张亿钧.土地流转背景下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问题、挑战及对策[J].农业经济问题,2012(5).

[7]范彦楠,孙玉娟.我国家庭农场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5).

[8]徐琛.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探析[J].江苏农业经济,2009(06).

(责编:徐焕斗)

猜你喜欢
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模式发展对策
农业规模化经营模式创新: 案例剖析
高职院校创客文化的发展模式
韩国高校校企合作模式新发展